打探公子卬的情況是一件很容易的差事,公子卬的團隊為了宣傳宋國面食,把自家老大做了包裝、宣傳,就好像十三香天天把王守義的頭像掛在產品上宣傳。
“報主公,公子卬盛名在外,城中小兒亦知……”趙盾豎起耳朵聽:“這么說來,此人在晉國已經賺得富可敵國咯?”一查公子卬戰績,親自提兵,以少勝多,干翻一個國君,殄滅兩個盤踞百年的蠻夷部落,全無敗績,放在一國之君的行列中,都是一流的有勇有謀。此人還有地盤,長丘一片平原,根基穩固。
“此子勝韓厥遠矣。恭喜主公,撿到寶了。”提彌明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
唯有一直看公子卬不爽的趙盾之妻提出質疑——此人的戰績未免太過夸張,會不會是杜撰的?即便是真的,會不會是把多個人的功績轉移給同一個人,抑或是他只是掛名出征,實際指揮另有他人?這些操作在權貴子弟中相當普遍。一句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只聽虛名的話,不知內情的人或許會把掛名之人當作高明的軍事家:三國的劉禪曾有與叔父趙云七進七出的戰績;隋煬帝楊廣也有掛名元帥,指揮大軍覆滅南陳的功勞;李世民的兄弟李元吉也可以有討平王世充于洛陽,剿滅劉黑闥的豐功偉績。
趙盾以為妻子的顧慮不無道理,因此親自出馬摸摸公子卬的底。
趙盾于是約見公子卬對飲,相見于汾水橋頭的酒肆,約期仍在上晝。公子卬大喜過望,五百金的項目終于有著落了。
田單問:“我等未與中軍將在名帖中談起歸土于衛之事,中軍將約太傅究竟所為何事?”
田雙大剌剌道:“自然是答謝太傅救其妻女的活命之恩?!?
公子卬點點頭:“雙此言是也。多半為此事而來?!?
在約定的那天,公子卬出于禮貌用硫磺皂洗澡,配上玉石、君子劍,很正式地赴約。到酒肆時,趙盾和提彌明已經在座上等候。
不等公子卬說話,趙盾怫然作色:“與老人相約,竟然比老人晚到?是何道理?”
不給公子卬辯白的機會,趙盾拂袖而去,車駕啟動前,撂下話來:“明日上晝,再次約見于此,不可遲到?!?
趙盾催促提彌明驅車而去。
田雙拔劍大怒:“老貨,竟敢在太傅前倚老賣老,太傅一句話,雙即刻毆之。”
田單道:“也許是國事倥傯。中軍將能撥冗相見已是盛情,下次我等拂曉再來便是。拂曉雞鳴乃是上晝的開始,到時候定教他無語可說?!?
田雙埋怨道:“即使忙于政事,時間緊迫,也可以提前和太傅說明。為何模模糊糊說個上晝?上晝有這么長一段時間。為什么不明言哪個時辰,哪個時刻?搞成這樣,既讓他白等這么久,我們也掃興,何必呢?
太傅,我說的對吧?太傅,太傅?”
田雙幾聲呼喚,公子卬皆不應。他沉浸在思考當中。驀然,他想起了張良和黃石公的故事。
“現在回去補覺。今晚三更,我等動身來此?!?
“啊?”眾家臣都愕然:“何必如此,中軍將只約上晝,太傅凌晨去,豈不是多此一舉?”
“趙盾在試探卬?!秉S石公當年就是在試探張良。黃石公乃《太公兵法》之傳人,多半也是貴族的身份。秦始皇統一天下,六國貴族一朝淪為黔首,通緝的通緝,強制搬遷的強制搬遷,幾世幾年祖上積下來的富貴灰飛煙滅。黃石公焉能不痛恨秦帝?當時,張良博浪沙之刺名動天下,黃石公自己年事已高,子孫不成氣候,而張良欲族秦而后快,天下皆知,因此想要假手張良復家仇,欲傳之《太公兵法》以族秦。當時孫子兵法已然失傳,《太公兵法》已是頂級,黃石公相信有人如能參透《太公兵法》并活學活用,定能有翻天覆地之能。只是張良與他素未蒙面,不夠熟悉,他擔心張良非良善之輩,天性涼薄,發達之后效仿龐涓,因為擔心《太公兵法》為當世第二人所得,跑來滅了黃石公一家。因此黃石公脫鞋試張良人品。通過后,黃石公還擔心張良悟性太差,不能盡《太公兵法》之用,因此相約五日后上晝橋上相見。
兵法講究料敵為先,料敵從寬。公子卬與趙盾相約酒肆,但一定要早于趙盾到,這本質上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趙盾先到,則他敗,公子卬先到,則他勝。趙盾就是那個“敵”。因此事情的關鍵就在于趙盾何時能到,而非上晝是什么時候。
郯國太子對上晝的定義,咬文嚼字,這就落了趙盾的陷阱。因為“上晝”這個時間是趙盾這個“敵”給出的,因此萬不可相信。這就好比大國入侵小國,聲稱明天要來討伐你,如果你真到明天才做好防御部署,那你只有死路一條。
公子卬簡單解說,眾人都心悅誠服,只是田單不解:“趙盾如果是為了答謝救命之恩,吃著沒事干試探太傅‘料敵為先’的兵法又是為何?難不成要招攬太傅為晉國的卿大夫么?”
“卬也不知,卬又不是趙氏肚子里的蛔蟲。我聽說高明的人喜歡試探他人,”公子卬前世見過太多試探高手了,研究生一入學,導師就是PUA大師,各種陰戳戳的試探,試探他的家底,他做事的能力上限,他加班熬夜的可接受上限,研究生工資拖欠時間的上限……
“趙盾的試探,你等皆未識破,可見試探手法之嫻熟自然?!币皇抢献涌催^《史記》,要不是前世導師錘煉的PUA圣體,公子卬自問很難看出趙盾的用心。
-----------------
翌日,公子卬子時就在酒肆與家臣候著,為了五百金,不寒摻。閑來無事,公子卬教家臣們看星星,如何從夜空中辨別自己的緯度,也就是南北的方位。
四更才過,五更伊始,就聽見有車隆隆而來,大約是晚上三點鐘。趙盾預料一般的庸人會執著于上晝的定義,因此會在拂曉,也就是五更之末來,所以趙盾在五更剛到就抵達。
看到公子卬與家臣已經就位,趙盾相視一笑:“子瞻乃知兵之人,他日破秦,可以用其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