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投資與就業指南(2020年)
- 古皿
- 2462字
- 2021-09-10 18:42:51
第三節 廣東省產業與行業的投資與就業指南
一、廣東省三次產業與行業的投資與就業結構現狀
將廣東省三次產業與行業的產值、投資和就業狀況(見表3-7、表3-8)及其相應的比較收益計算出來并進行比較,即可得出廣東省三次產業與行業的投資與就業結構現狀及其相應的比較收益。計算方法同上,其結果見表3-9、表3-10。
表3-7 廣東省三次產業的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就業狀況(2017年)

表3-8 廣東省各行業的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就業狀況(2017年)

資料來源:《廣東統計年鑒2018》。
表3-9 廣東省三次產業及其相應的GBC測度(2017年)

表3-10 廣東省各行業結構及其相應的GBC測度(2017年)

表3-9、表3-10顯示如下。
(1)就三次產業而言,廣東省的三次產業6個相關數據中,只有第二產業的勞動比較收益(1.06)基本均衡,其他均處于極不均衡狀態。尤其第一產業的勞動比較收益太低,只有0.19。而在資金比較收益方面,第一、第二產業嚴重短缺,分別為3.82、1.31,第三產業卻又嚴重過剩,為0.81。
(2)就行業情況而言,廣東省的21個行業的相關數據原本應該有42個,但因缺乏若干原始數據,目前只有34個,故只能討論已有數據的情況:幾乎全都(31/32)處于極不均衡狀態。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業,制造業11個行業的勞動比較收益都超過1,尤其金融業的勞動比較收益為8.26,是這一指標最低行業——農、林、牧、漁業的43倍多(8.26/0.19)。而資金比較收益的不均衡更為突出,其中金融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建筑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住宿和餐飲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業,工業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4個行業的這一指標均超過1,尤其是金融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及建筑業5個行業的資金比較收益都超過10。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這一指標太低,尤其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這一指標只有0.07,僅相當于金融業的0.001 7(0.07/40.9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0.005 18(0.07/13.50),批發和零售業的0.001 32(0.07/5.29),農、林、牧、漁業的0.018 3(0.07/3.82)和建筑業的0.002 9(0.07/34.75)。
因此,就勞動比較收益的高低而言,廣東省有數據的17個行業可做如下排序:
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業,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林、牧、漁業。
就資金比較收益的高低而言,廣東省有數據的17個行業可做如下排序:
金融業,建筑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教育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二、廣東省三次產業及其行業的投資與就業的基本結論
(1)就勞動比較收益而言,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業及制造業11個行業的勞動比較收益都超過1,是就業相對理想的行業;其余6個行業則是就業過剩行業,應適當減少勞動力進入,尤其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建筑業及批發和零售業,其過剩的勞動力要設法轉移到前面11個行業中。
換言之,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全國各地,以至于全球到廣東省的就業者,其就業的產業為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行業排序為:
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業,制造業。
盡量不要去第一產業和除上述行業之外的其他5個行業,因為那里的勞動力已經趨于飽和了。
以上即為廣東省三次產業及其行業的就業去向。
(2)就資金比較收益而言,金融業,建筑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教育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及制造業13個行業的資金比較收益均超過1,是投資相對理想的行業;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4個行業則是投資過剩的行業,應適當減少資金的進入,其過剩資金要設法轉移到前面13個行業中。
換言之,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全國各地,以至于全球到廣東省的投資者,其投資的行業排序為:
金融業,建筑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教育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和制造業。
盡量不要去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4個行業,因為那里的投資已經嚴重過剩了。
以上即為廣東省三次產業與行業的投資去向。
(3)綜合上述兩項指標考慮,廣東省的產業與行業投資與就業效益均好的行業是金融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業及制造業,因為其勞動與資金的比較收益都超過1,而其他行業都至少有一項遠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