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研究
- 孫永福 易小光等
- 3995字
- 2021-09-09 18:44:02
一、全球經濟格局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考量
(一)“一帶一路”建設是對全球化的中國貢獻
1.有利于創新全球治理新模式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高度支持和認可,成為聯合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平臺,正開啟全球治理新模式,譜寫各國合作共贏新篇章?!耙粠б宦贰背h堅持“共建、共商、共享”的新全球治理觀,通過推動沿線國家開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最終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成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拔逋ㄈ崩砟钯x予了全球治理新的內涵,將推動全球治理進入新時代,在消除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促進國際組織和機構改革、重塑國際貿易規則、增強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等方面均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2.有利于凝聚世界人民新共識
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等現實問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現階段能夠凝聚各國共識的重要載體?!耙粠б宦贰背h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創造了互聯互通、共享發展成果的平臺,同時也為發達國家提供了破解發展瓶頸和問題的機遇,有利于增進世界人民的共識,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有利于世界政經格局的穩定。近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讓世界人民認識到,“一帶一路”不只是中國的,更是全世界愛好和平、致力于和諧發展的國家的“一帶一路”,也是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共贏之路。
3.有利于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
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各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與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有利于提升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沿線國家融入全球產業鏈條的步伐,推動經濟全球化縱深發展。特別是隨著東南亞、南亞、非洲、拉美等國家的快速發展,以及自身產業的不斷培育壯大、開放型經濟體系的持續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將增強,雙邊或多邊合作更為普遍,落后欠發達地區將逐漸成為新的全球經濟增長點。“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將進一步助力“南南合作”,縮小全球南北發展差距,促進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和全球經濟再平衡,有利于世界經濟長期穩定增長。
4.有利于創新發展支撐新機制
中國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對接,強化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能源開發、民間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的金融服務支撐。中國先后發起成立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機構,為沿線國家的發展提供融資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國數量已成為僅次于世界銀行的國際機構。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國家間金融市場對接,加強不同國家間貨幣當局的政策協調,通過多邊和雙邊的合作平臺,鼓勵多邊開發機構和沿線國家聯合融資,有效破解沿線國家間金融市場對接不足、部分國家匯率風險較高、涉外企業融資模式單一、金融機構服務滯后等發展瓶頸。
(二)新時期“一帶一路”建設呈現新特點
成為新一輪全球化和區域化的推進動力。“一帶一路”倡議與各國戰略、規劃協同性增強,目前已有126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與我國簽署了合作文件,與歐盟的“容克計劃”、東盟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等戰略都實現了良好對接。中國和亞歐等國的聯系大大加強,六大經濟走廊建設進展順利,跨境經濟合作區穩步推進,目前已建和在建的跨境經濟合作區近30個,如中俄、中蒙、中越、中哈、中馬等,既促進了中國與接壤國國家之間的政治聯系,又帶動了邊境地區的發展?;A設施建設成為重要的主攻方向,“鐵、公、水、空”互聯互通建設如火如荼,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煉油化工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國際產能、園區、重大項目合作不斷增多,文明交流逐漸上升為重要內容。
形成了新一輪開放格局。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更重要的是加快帶動了我國對外開放從東部沿海地區向內陸及沿邊區域深化發展,充分發揮了我國擴大開放的重要地緣優勢,促進了我國各區域板塊的有機聯動與區域合作,使內陸和沿邊地區從開放的腹地、洼地變為開放的前沿高地,有利于我國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同時,共建“一帶一路”使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度與廣度大幅提升,在開放國別上實現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結合、在開放領域上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相結合、在開放方向上強調“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開放機制上嘗試先行先試與全面推開相結合,全方位主動開放的新局面正加快重塑和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增強區域協調發展新動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融入全球經濟發展,對我國區域發展格局有著重要影響。“一路”有助于帶動我國沿海地區深化開放發展,“一帶”有助于帶動我國內陸地區加快發展,特別是隨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規劃的經濟走廊和通道建設的全面啟動,“陸?!甭搫影l展,我國東中西部的經濟和交通聯系將更加緊密。內陸地區依托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城市群、蘭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烏昌石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等重點區域,加快布局大通道、大平臺,促進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增強沿線經濟帶和城市群的連接,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產業集聚發展,為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創新區域開發開放新模式。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均積極創新思維,推動形成新的區域開發開放模式。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意見支持各地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及全球其他國家開展改革試驗創新。批準建立了18個自貿試驗區,并于2018年設立了自由貿易港(海南),進一步促進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推動設立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合作項目等發展平臺和合作機制,加強與沿線國家合作。圍繞強化區域開發開放功能,中央及地方積極推動大通關、大協作等,進一步提升貨物進出和要素流動的便利性。通過這些舉措,我國區域開發開放進入了新階段,形成了鼓勵地方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新格局。
增強改革創新發展新動能。“一帶一路”建設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為此,從國家到地方,均在不斷加大改革力度,創新體制機制,以適應新的開放發展需要。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外資同等待遇、外資投融資便利性措施等相關政策的出臺,無一不是在為“一帶一路”建設去除過去束縛我們開放發展的藩籬和枷鎖。通過這些舉措,進一步釋放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增強了我們的發展新動能。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融入“一帶一路”開放發展,倒逼我們改革創新發展。
增強了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一帶一路”建設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更加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參與全球分工,提升國際競爭力。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走出去”,我們的優勢企業可以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把握相應的機會,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謀求更大發展,同時,我們一些富裕產能也能向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企業可以在全球更大范圍內配置要素資源,推動我國建設一批跨國企業。另一方面,也能使我們更高質量地“引進來”。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更多地讓全球跨國企業參與進來,也能使我們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更好地引進跨國企業和各種資源,幫助我們完善產業體系,提高國際競爭力。
(三)新時期“一帶一路”建設需總結新經驗
需要增強對沿線國家國情的認識?!耙粠б宦贰苯ㄔO涉及國家近百個,各國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政治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也決定了在與這些國家交往的時候不能搞“一刀切”,而只能是因地制宜。六年來的“一帶一路”建設經驗表明,越是對當地或國家的國情認識比較深入,就越容易建立合作基礎,達成合作共識。因此,在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時,應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沿線國家國情的研究,增進了解,以避免在合作時產生政治、經濟、法律、人文等各種風險,更好地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新成效。
需要注重國際合作的宣傳和引導。“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必須讓外界多了解,才能有輿論基礎?!耙粠б宦贰苯ㄔO六年來,通過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向世人宣傳“一帶一路”倡議具體內容,解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衷和內涵。強化智庫在國際合作宣傳引導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我國智庫到國外調研交流和參加國際會議等的機會,發出“一帶一路”的中國聲音。同時,加強與國際知名智庫以及沿線國家相關智庫的交流合作,通過開展合作研究、聯合舉辦論壇,增進合作共識。通過國際合作的宣傳引導,深化國際社會的認識,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順利實施。
需要加強產業與基礎設施合作并進。按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我國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共建、產業合作和人文交流。倡議提出以來,我們與沿線國家的合作重點采取了產業合作與基礎設施共建“兩條腿走路”的模式,推動了沿線國家的基礎能力加快提升,使得我國外需市場得到進一步拓展,為國內外需增長拓寬了空間,有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提升,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需要構建與國際接軌的規則體系?!耙粠б宦贰苯ㄔO必須要有相應的規則體系來規范,而且這套規則體系又不能脫離現有國際規則,必須與之接軌?!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以來,我們國家十分重視構建與國際接軌的規則體系。從國家到地方無不在對標對表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和經貿規則體系,加快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沿線國家加強與我國的合作。通過構建與國際接軌的規則體系,有力地推動我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國際,深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