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鄉村產業振興的內涵及意義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鄉村農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鄉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一、鄉村產業振興的內涵

一般而言,產業是指由利益相互聯系、具有不同分工、由各個相關行業所組成的業態總稱。在經濟研究和經濟管理中,通常可采用三次產業分類法來界定產業。第一產業為農業(含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為工業(含采掘工業,制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為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可分為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農村產業從理論內涵上講包括三次產業,即農業、農村工業、農村服務業,從發展演變過程中的表現特征上看,農村產業是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產業體系。鄉村產業振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高質量發展是核心要義

農業是農村地區的基礎產業,也是最為重要的產業。鄉村產業振興,首要的是農業的轉型升級。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農業生產正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走質量興農之路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重要途徑。遵循這一原則,鄉村產業振興要求農業生產從過去單純追求產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粗放型經營向精細化經營轉變、從低端供給向高端供給轉變,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構建農業現代化經濟體系。

(二)產業融合發展是內在要求

鄉村產業振興是為了補齊農業農村產業發展短板,構建增值空間大、輻射帶動能力強、農民就業增收明顯的農村現代經濟體系。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以農業為依托,以產業化經營組織為引領,以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通過產業聯動、要素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后以及休閑服務各環節的有機結合,大大延伸了產業鏈條,豐富了農村的產業業態,增加了農民的就業機會,拓寬了農業農村的增值空間,推進了城鄉經濟融合發展。

(三)培育新業態是發展動力

鄉村產業振興既是農村產業規模和效益的大幅度增長,更是農村產業增長模式的轉換,由以往要素投入帶動規模增長轉向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驅動的發展。近年來,我國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許多涉農企業到農村投資興業,大批農民、退役軍人、大學生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動能。這意味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已成為當前我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鄉村產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鄉村產業在各個地區都蓬勃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困難和問題。

(一)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動力不足

目前,我國多數鄉村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為2.3∶1,遠低于發達國家3.5∶1的水平。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為67.5%,比發達國家低近18個百分點。產業鏈條延伸不充分。第一產業向后端延伸不夠,第二產業向兩端拓展不足,第三產業向高端開發滯后,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問題突出,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二)農業科技含量不高

我國農業的比較利益低,市場競爭力弱,優質高效農業技術很少,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不多,而且區域農業結構的科技含量低,再加之農業科技的投資欠缺(中國農業的科研投資占農業GDP的比例僅為0.3%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2%~5%的水平),使得農業科技儲備匱乏,科技成果推廣率低,與美國相比,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畝產量均較低(見表4-1)。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中國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將難以成為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

表4-1 2018年中美主要農作物單產對比

續表

數據來源:國家糧油信息中心,USDA。

(三)農民文化素質偏低

農民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主體,其自身文化科技素質和思想觀念直接影響著農業結構調整的進程和效果,也影響著自身經濟收入的增長。農村人才缺乏,科技、經營等各類人才服務鄉村產業的激勵保障機制尚不健全,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明顯不足,規模農業經營戶有待進一步增加(見表4-2)。

表4-2 農業經營主體數量

數據來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三、鄉村產業振興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針對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繁榮發展。

(一)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魚和水產品供應充足。

2019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11606萬公頃,糧食產量66384萬噸(見圖4-1)。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373萬公頃,小麥產量13359萬噸;稻谷種植面積2969萬公頃,稻谷產量20961萬噸;玉米種植面積4128萬公頃,玉米產量26077萬噸。棉花種植面積334萬公頃,產量589萬噸。油料種植面積1293萬公頃,產量3495萬噸。糖料種植面積162萬公頃,產量12204萬噸。

圖4-1 2009—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

2019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649萬噸,其中,豬肉產量4255萬噸,牛肉產量667萬噸,羊肉產量488萬噸,禽肉產量2239萬噸。禽蛋產量3309萬噸。牛奶產量3201萬噸。年末生豬存欄31041萬頭,生豬出欄54419萬頭。全年水產品產量6450萬噸,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5050萬噸,捕撈水產品產量1400萬噸。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積27萬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6萬公頃。

(二)鄉村產業融合漸成趨勢

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發展。2019年,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22萬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吸納3000多萬人就業。鄉村休閑旅游業快速發展。建設了一批休閑旅游精品景點,推介了一批休閑旅游精品線路。2019年,休閑農業接待游客3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鄉村新型服務業加快發展。2019年,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6500億元,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農村網絡銷售額1.7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銷售額4000億元。農業產業化深入推進。2019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萬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542家),農民合作社220萬家,家庭農場87萬家,帶動1.25億農戶進入大市場。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成趨勢,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促進了主體融合、業態融合和利益融合。

(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逐步推進,農產品電商飛速發展,以天貓、京東、蘇寧為主的電商巨頭為搶占農村市場這片“藍海”,進一步“下沉市場”布局,激發了城市消費者的購物動力。

鄉村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建設了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特色產業鎮(鄉)和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村。發掘了一批鄉土特色工藝,創響了10萬多個“鄉字號”“土字號”鄉土特色品牌。農村創新創業規模擴大。2019年,各類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超過850萬人,創辦農村產業融合項目的占到80%,利用“互聯網+”創新創業的超過50%。在鄉創業人員超過3100萬人。

電商與物聯網在農業資源環境、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質量溯源、農產品物流等環節應用增加,通過質量品牌提升一次增值、加工包裝二次增值和物流銷售三次增值,實現價值鏈提升。“互聯網+農業”的運作模式為農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網絡創業途徑,大大增強了農村地區網商的群體競爭力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

(四)技術驅動力不斷增強

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風起云涌,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在農業中廣泛應用,5G、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與農業交互聯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引領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四、鄉村產業振興的意義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推進產業振興對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一)產業振興是國家發展全局的重點任務

產業興旺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一方面,糧食關系國家安危、人民幸福。充足的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可以讓人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產業是農村各項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只有發展好產業,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才能讓農村成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讓人留在農村,讓城鎮的人才愿意進入農村,激發農村的活力。

(二)產業振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國最大的不平衡其實是城鄉關系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其實是鄉村發展的不充分。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目前我國城鄉發展差異巨大,產業結構脫節,很難實現公平有效的對接。只有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利用市場的力量,通過產業聯通,才能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鄉村是城鄉融合發展中重要的一極,如果想充分發揮鄉村在整個現代體系中的功能,必須要有旺盛強大的產業作為支撐。

(三)產業振興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

當前,我國農村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完善,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還不高,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壓力還較大。對于農民來說,產業興旺最大最直接的意義,是解決就業和收入。當下盡管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到城市里去謀生,但是農業及其相關產業仍然是最大的就業部門。因此,只有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才能讓農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富裕起來,在共建共享的發展過程中收獲更多、享受更多,這也是我們積極推進“三農”工作的根本目的。

(四)產業振興是鞏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在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中,農村仍是重點和難點。發展鄉村產業,讓更多的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把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給農民,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才有基礎、提升才有空間。

(五)產業振興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引擎

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僅是技術裝備的提升和組織方式的創新,更體現在構建完備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鄉村產業,應將現代工業標準理念和服務業人本理念引入農業農村,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縱向延長產業鏈條,橫向拓展產業形態,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垫江县| 谢通门县| 清苑县| 上思县| 湘阴县| 余江县| 南丰县| 溧水县| 安宁市| 梅州市| 连州市| 调兵山市| 鄂尔多斯市| 乐平市| 丹寨县| 松原市| 金沙县| 望江县| 开阳县| 沂南县| 墨竹工卡县| 满城县| 珲春市| 大名县| 长乐市| 陆川县| 峨眉山市| 宁蒗| 西青区| 九江县| 弋阳县| 涟源市| 沙坪坝区| 安宁市| 伊吾县| 白银市| 新泰市| 双流县| 宝坻区| 雷山县|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