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案例集(2019)
- 張麗君 許晨 和萍 張春敏等
- 719字
- 2021-09-17 21:09:20
第四章 金融扶貧: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貧困母親救助”模式(1)
自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湘西時首次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指示后,“精準扶貧”的思想和頂層設計便逐漸形成。精準扶貧,強調瞄準扶貧對象,進行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等。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社會各界力量紛紛瞄準不同的貧困地區、不同的貧困群體,施以不同的扶貧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扶貧效果。而這其中有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非營利性公益組織,正以它們獨有的扶貧方式活躍在貧困的農村地區。
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老牛基金會”)成立于2004年,由蒙牛乳業集團創始人,前董事長、總裁牛根生先生攜家人將其持有的蒙牛乳業的全部股份及大部分紅利捐出發起創立,致力于國內外公益慈善事業。老牛基金會始終關注貧困群體與鄉村發展,自成立以來就將“扶貧救災”作為其重要工作領域之一。15年來,老牛基金會通過與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等60家機構合作,開展了74個扶貧公益項目,累計公益支出近2.10億元,直接受益人數超過160萬人次。
根據多年來的扶貧工作實踐,老牛基金會項目團隊在探索“深度扶貧”模式中逐步確立了其獨有的方法論,即通過與政府、社會組織多方合作,資源聯動,以“樹人樹木”的戰略目標為導向,將“以人為本”幫扶與“生存環境”改善相結合,通過深度參與、持續發力,逐步改善貧困人群及貧困地區現狀,階段性解決區域性貧困問題,整體性提升幫扶效果。“老牛貧困母親救助項目”亦是這一理念和方法論的實踐。項目在近8年的運行實踐中不僅充分契合了精準扶貧思想,而且確保了基金安全,積累了實踐經驗,扶貧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