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鹽池模式”的經驗啟示

(一)“鹽池模式”經驗

1.構建精準教育扶貧體系,確保每個孩子“有學可上、上得起學”

在貧困地區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實踐活動,其前提條件就是必須準確識別教育貧困人群。如果缺乏或偏離了精準的瞄準機制,就可能導致教育扶貧偏離精準方向,阻礙教育扶貧資源的精準使用(6)。鹽池縣在教育扶貧方面認真落實教育脫貧攻堅行動,著力提升深度貧困地區總體教育發展水平;以保障義務教育為核心,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鄉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創新性地將教育扶貧與產業扶貧結合起來,在貧困地區大力推廣職業教育;精確瞄準因學致貧的建檔立卡戶,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善的學生資助體系;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著力解決當前鄉村教師有效供給不足的難題。鹽池縣精準教育扶貧體系的構建,充分發揮了教育提升人力資本、服務脫貧攻堅的能力。鹽池縣明確教育扶貧對象,根據貧困戶具體需求采取相應幫扶措施,高效落實教育扶貧政策,提高貧困地區人口自我造血的能力,為鹽池縣成功退出貧困縣行列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2.構建多元扶貧主體體系,充分調動一切力量發展教育

鹽池縣高度重視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堅信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起點,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力、扶志相結合,在全縣形成了從上到下、從干部到村民、從黨員到群眾全方位參與的多元扶貧主體體系,為教育扶貧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扶貧辦、教育局、民政局、各個中小學各單位之間相互配合,共同構建了完善的精準教育扶貧體系;各級扶貧工作者樹立長遠的眼光,大力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認真走訪核實建檔立卡戶的致貧原因,根據需求采取相應的扶持對策,使得上級的政策得到有力落實;鹽池縣政府在發揮主體作用的同時,還積極鼓勵縣內其他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教育扶貧工作,積極動員高校、退休教師、優秀骨干教師、大學生志愿者、愛心人士為解決鄉村教師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給予幫助與支持,共同為鹽池縣教育脫貧貢獻力量。

3.創新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實現教師流動的動態平衡

國家和各個地區圍繞鄉村教師建設的措施實施以來,鄉村教師隊伍仍然很難吸引優秀人才,低質量、非專業化、學科單一化的鄉村教師隊伍結構得不到更新,使農村學校師資問題形成惡性循環,制約貧困地區教育發展。鹽池縣始終重視鄉村教師的建設,自2012年起率先在貧困地區與寧夏高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開展大學生音體美支教活動,充分發揮在校大學生的資源優勢,在解決鄉村教師有效供給不足的同時,為鄉村學校注入陽光與活力。這種做法是教育部2019年最新推出的“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先例,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和推廣。鹽池縣“互聯網+教育”工作的推進,“在線課堂”“名師課堂”的建設與應用,為貧困地區小學師生提供了一個與其他地區師生在線學習與交流的平臺,讓貧困地區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緩解鄉村小學專任教師緊張的難題,也為其他貧困地區“互聯網+教育”的普及作出了典型示范。

(二)存在問題與建議

鹽池縣在推進教育扶貧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逐步拉大,“城擠、鄉空、村弱”成為現階段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由于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很多農村學生隨父母進入城區上學,城區的大班額成為難題。而鄉鎮的寄宿制學校和鄉鎮以下的小規模學校生源不足,專任教師數量短缺,教學質量低下。二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狀況令人擔憂。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家庭嚴管和厚愛,家庭教育缺位問題嚴重,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孤獨、自卑、焦慮和厭學情緒。鹽池縣部分教育扶貧政策雖已瞄準到留守兒童這個弱勢群體,但仍然缺乏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專項投入。三是鄉村教師補充問題仍然得不到有效解決。“援助鄉村音體美課堂行動”一定程度上補充了音體美小學教師,但是由于高校制度不允許、激勵不足、實習條件差等原因,每年自愿前來支教的大學生人數有限,不能覆蓋到所有偏遠貧困地區小學,音體美小學教師缺口仍然很大。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動的推廣雖為鄉村小學教師提供了示范與引導,但活動期限短,活動內容僅為經驗分享與交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鄉村小學教師短缺的問題。因此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鼓勵更多的教師下鄉支教并使之常態化是未來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方向。

通過對“鹽池模式”教育扶貧經驗與問題的總結,可以為貧困地區開展教育扶貧工作提供以下借鑒與啟示:農村學校不僅是培養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地方,也是傳承鄉土文化的場所,農村教育的凋敝也會進一步拉大城鄉之間的差距。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貧困地區應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在貧困地區積極宣傳教育扶貧政策及優惠措施,向深度貧困地區人口科普知識技能,灌輸教育脫貧致富的意識,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政府應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將政策、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落實法律保護和法治教育責任,鼓勵高校、中小學、社會組織協同合作,提高農村學校辦學質量,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從根本上改善農村教育落后的現狀,吸引農村學生回流。此外在精準教育扶貧開展過程中,必須把著眼點和著力點投放到城鄉教育差距、貧困地區留守兒童教育、鄉村教師有效供給不足的具體問題上去,建立健全統籌全局、部門協作的精準教育扶貧政策體系,切實提高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逐步實現貧困地區學校教舍完備、生源入學有保障、師資穩定的新局面。教育工作者也應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共同致力于貧困地區教育水平的提升,努力改善農村文化生態環境,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陷阱,實現鄉村振興。


(1)汪三貴.反貧困與政府干預[J].管理世界,1994(03):40-46.

(2)劉軍豪,許鋒華.教育扶貧:從“扶教育之貧”到“依靠教育扶貧”[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6(02):44-53.

(3)劉建偉,王院院.中國農村教育扶貧研究回顧與展望[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6(01):90-96.

(4)資料來源:鹽池縣教體局。

(5)資料來源:鹽池縣教體局。

(6)宋才發.教育扶貧是鞏固民族地區精準脫貧效果的重大舉措[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5):140-1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吴江市| 江山市| 连平县| 汝南县| 托克托县| 普兰店市| 白银市| 遂川县| 镇宁| 建瓯市| 体育| 神农架林区| 洱源县| 枣强县| 古蔺县| 神池县| 大厂| 茌平县| 塘沽区| 收藏| 波密县| 太仆寺旗| 广昌县| 康定县| 化德县| 大名县| 额济纳旗| 高要市| 保康县| 额尔古纳市| 上思县| 玛曲县| 思茅市| 东光县| 读书| 怀柔区| 讷河市| 孝感市| 贺州市|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