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倉儲業藍皮書(2018)
-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 1389字
- 2021-09-23 17:14:12
四、對我國存貨融資和擔保存貨管理行業的展望
(一)擔保品管理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動產融資是中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在信貸市場發達的國家,約50%的中小企業都與銀行發生了信貸關系,而在我國,這一數據不足30%。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的20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稅收和75%以上的專利發明,但傳統的信用貸款、發行股票、債券和不動產抵押貸款,均不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不論多小微的企業,只要有真正的經營循環,就會擁有包括應收賬款、存貨、保證金、各類收費權、知識產權、設備等在內的各種動產。
近幾年應收賬款的融資在快速發展中,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為例,截止到2017年9月,通過平臺促成的應收賬款融資已經超過5.5萬億元,預計2019年到2020年超過10萬億元。與應收賬款一樣,存貨也是中小微企業的重要資產類型之一,而且存貨的資金量遠高于應收賬款的量,擔保品管理行業依舊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二)倉儲企業轉型升極,將推動倉單融資業務和擔保存貨監管業務
倉單作為有價證券,可以進行融資或交易,改善存貨的流動性,但是,由于紙質倉單在使用中存在虛開、重開、偽造、篡改等固有缺點,因此需要建立電子倉單平臺,以簽發真實的、唯一的、與貨物一一對應的倉單。2017年7月,受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邀請,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專家賴金昌、黃琳、李明及國際電子倉單平臺建設專家Lamon Rutten,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平臺建設工作組、融資平臺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張輝到中物動產公司就“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及“標準電子倉單平臺”的建設進行指導。專家們表示,真正的“標準電子倉單平臺”上所有協議、文件均需標準化,這不僅能夠提高各方效率,也能降低融資成本與融資風險。在IFC的幫助和支持下,中倉協已經開始了“標準電子倉單平臺”的建設工作。
2013年以來,受“上海鋼貿案”的影響,信貸機構與倉儲物流企業都調整了策略,存貨擔保融資與擔保存貨管理的業務規模大幅減少,主要是壓縮了派員到借款人倉庫的管理業務。另據相關統計數據,至2017年末,我國營業性通用(常溫)倉庫面積達10.38億平方米,冷庫容積為13531.87萬立方米,相較2016年,都有一定量的增長。若引導這些倉儲企業轉型升級,以庫內存貨作為擔保品,開展倉單或存貨監管業務,在提升倉儲企業的服務及收入的同時,也會大大提高我國動產融資的規模。
(三)我國擔保管理行業正在從初級向中級階段發展
受“上海鋼貿案”“青島有色金屬事件”和經濟下行的持續影響,我國擔保品管理行業依舊處于調整時期。但在國家沒有對擔保品管理行業實施一定程度監管的情況下,隨著擔保存貨管理行業的規范和準則已基本建立,行業協會正在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我國擔保存貨管理企業,正在苦練內功,借助技術手段規范管理;2018年將提交常委會進行審議的民法典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能推動推動擔保物權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其中涉及的“建立統一的擔保物權”和“統一擔保物權的公示登記”將大大提升信貸機構的信心。
總的來說,2017年,是擔保品管理行業向更規范、更自律的目標穩步發展的一年。面對依舊潛力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項政策的導向下,在行業組織的調整規范下,我國未來的倉儲融資必然會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成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的最直接、最強力的手段。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金融倉儲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