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脫貧攻堅戰的號角
- 深山飛出金燕子
- 撲街寫手想逆襲
- 2569字
- 2021-11-09 10:59:46
2015年的冬季,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全面吹響,陳燕不是什么大老板,但她也成為了這場攻堅戰中的堅實力量。
2016年的開春,陳燕帶著協會的三十多個農戶在大麥地的葡萄地里教大家如何檢查葡萄的芽點,如何分別要留和不需要留的多余芽點。
這個鄉鎮是個垂直地帶型的地區,象山的海拔高出大麥地的200米,每年的葡萄同時催芽后也是大麥地下面的先發芽,所以陳燕的教學地點躲在大麥地,有時候也會在象山。
三十多個農民,大部分是象山生態養殖協會的會員,跟著陳燕種葡萄的。葡萄的種植技術比一般的水果要求高的多,所以陳燕經常到地里給大家講解自己的種植經驗,也會學習別人的經驗。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農業方面的問題,都可以來問問她,甚至有些農戶連化肥農藥都是和她用一模一樣的。
這幾年陳燕的養殖場發展的很快,加上協會帶動了周邊很多的農民致富,現在陳燕這里成了全市先富帶后富的典型。
陳燕剛給大家講解完,站在田埂上休息,就接到了市里打來的電話。說是因為脫貧攻堅戰的緣故現在市里新來了一位市委書記,想到陳燕這來看看。
陳燕自然是一口應下的。
聽說這個市委書記抓扶貧工作頗有一手,陳燕就更開心了。15年,云南還有大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陳燕這里就有好幾戶,長工里頭熊榮,小八,張國家這幾乎都是貧困戶。短工就更是多,每次做工有五十個人的話,里面就有十幾二十來個是建檔貧困戶。希望在這位新來的市委書記領導下,能夠摘掉他們的貧困戶帽子。
這次電視臺也來了,說是還要給陳燕做個關于她帶領村民們致富的采訪。
書記姓楚,是個中年人了,微胖,穿著樸素,灰色夾克下一件襯衣。
陳燕站在協會的辦公室門口等他。
車靠著路邊停下,陳燕走上前去迎接,來人下車與陳燕握手后便道“去看看你們協會的辦公室吧!”
陳燕和他走在前面,后面還有些工作人員,前面是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扛著攝像機和照相機跟著他們拍。
墻上掛了一個投影儀,當初建立協會陳燕自己出了一萬元的注冊基金,也沒收會費,這套攝影儀還是市科協給買的。
側面的墻上掛著協會的章程,理事會成員的照片和名字,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宣傳欄,上面全是陳燕帶著協會會員外出學習和她在田間地頭培訓種植戶,在養殖場培訓養殖戶的照片。
書記問她“有沒有特別典型的?”
陳燕指指李才正喂著羊的照片道“這一家。雖然他家不是貧困戶,但他加入協會以后和我們一起種植葡萄,后來又養殖黑山羊,和我們一樣走了套養種植的模式,現在年收入基本有十六-二十萬。是以前務農的好幾倍了。”
“那工人呢?我聽說你這里常年招收貧困戶務工。”
陳燕點頭道“是啊!有一戶貧困戶,在我這打了幾年工,領了二十多萬的工資回家蓋新房子了。他新房蓋好的時候我們還去他家吃了酒席。三層樓的小洋房,很漂亮!”
“那現在廠里有幾戶貧困戶”
“有三家建檔立卡的長工。平時葡萄地里有半年用短工,基本一天有十多個貧困戶會來做工的。我找人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他們。”
“你帶我去見見你廠里的貧困戶。”
陳燕就帶著他步行到雞舍,因為離小八養殖的自動化雞舍比較近就先去了他那里。
早晨是母雞下蛋的時間,他們進去的時候小八正站在自動化的設備前手腳麻利的把從傳送帶上運出來的雞蛋撿到雞蛋拖里。
兩個機器運作著,小八的老婆也在旁邊的設備前撿著雞蛋。
“你去撿著雞蛋,讓小八過來說話!”陳天佑跟在陳燕身邊,陳燕想著要是臨時要個使嘴的人才方便。現在果真是用上了。
小八穿著白色的長衣走過來,他比較高,身材魁梧,走到陳燕他們跟前,頭微低“老板娘,啥事?”
“這位領導有話問你。他問你什么,你實話實說就好!”陳燕指指書記。
小八點頭道“問吧!”
“你一年工資多少”
小八愣了下道“我沒算過,我們是夫妻工,我和我老婆一年肆萬元,供吃住。”
書記點點頭道“你家是貧困戶嗎?”
小八點頭道“是啊!”
書記看了看他的眼睛道“行了,回去工作吧!”然后問陳燕“還有嗎?”
陳燕道“還有呢。上頭那棟洋雞蛋的那個也是,我帶你去。”兩個人往外走。
張國家也在撿雞蛋,這棟是老式的雞舍,里頭味道大,陳燕原是想著讓張國家出來回話的。但書記擺擺手走進去了。
“你叫什么名字?”書記問。
雞舍里雞咯咯咯的叫著,所以有時候聽不清楚人說話,張國家大聲問他“你說什么?”
書記也增大音量“我問你叫什么名字?”
“哦!我叫張國家!”
“你在這多久了?今年第二年了!”
“多少錢一年的工資?”
“肆萬元一年。”
“老板對你們好不好啊?工資按時發嗎?”
張國家笑道“當然了!不然我怎么會在那么久?還提供吃住呢。我們的孩子寒暑假了到山里來住,老板連伙食也供他們,一點不摳門!”
書記點點頭笑道“你們這個老板還挺好的!”
“那當然!”張國家繼續撿著雞蛋。
書記背著手走了出來。
陳燕又帶著他去看了食堂,水池,葡萄地等地方。
“你來這山里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陳燕嘆道“二十多年前,我來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涼,連棵樹都沒有。現在這綠樹成蔭,有養雞場,有葡萄地,都是這二十多年奮斗的結果。這樹,這水,這電,這路,全是自己修的。”
“你丈夫呢?”
陳燕指指身邊一直跟著他們,走在最后面的坡腳道“那就是我丈夫!”
書記看了看劉秋又看了看陳燕,轉問劉秋“你腿怎么了?”
陳燕忙著回答,書記抬手示意她閉嘴“我問你丈夫,讓他說。”
陳燕便不再說話了。
劉秋接道“前幾年修建這幾個蓄水池,剛修好,還沒放水呢,我來看水池,結果就摔下去了。癱瘓了半年多才能重新站起來。”
“醫生怎么說的?”
劉秋道“嗨,看了好幾個醫院了,都說傷了脊髓里的神經,沒得治了,等癱瘓。都說也就三五年的光景,這一回首也七八年了,我還是能走路的。大概是老天垂憐吧!就是辛苦了我這個妻子,全家上下都得她操勞著。我就只能開開車,隨便走走,路走多了就會摔跤,車開久了腳也會腫起來,所以也不常走動。這么些年,她出頭做事,為家,也為與我們一樣同病相憐的人。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大部分人只認得她,并不認得我。”
書記點點頭,這才重新打量起陳燕,說出此行的目的“你是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子。今天我到這里來,其實有兩個目的。你是黨員,應該也知道,現在國家正在攻克脫貧攻堅這個難題,像你這樣在基層帶領人民致富的人才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人。我希望你一是與你們鄉鎮的領導好好溝通,共同攜手把你們鎮上的平困戶減少。二是,我現在有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XX鄉鎮,你也知道那是我們市最最貧困的地方了。那里山倒是多,貧困戶更多,我想著要集思廣益,讓你們這些做實事的人想點辦法,帶那里的人民脫離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