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碧蹄館之戰(二)
- 從答題開始成為全球首富
- 華盛文方
- 2023字
- 2021-12-08 09:05:00
“話說李如松帶了十名親兵趕到了碧蹄館之后,立馬就了解到了明軍當時的情況。”
“當時,日軍先鋒部隊大概三萬人左右,已經把查大受部團團包圍了起來,而且后續還有兩萬日軍本部部隊。”
“那么明軍這邊呢?李如松是從開城極速趕過來的,只帶了十個親兵,援軍還沒到達,他們當時的境況,十分危急。”
“于是李如松就把大家伙兒召集起來了,說日軍如今已經團團把我們給包圍住了,我們的援軍大概有兩天才能到。”
“而且日軍人數眾多,如果我們死守碧蹄館的話,興許連半天都堅持不了,所以我們要主動出擊!”
“哎,李如松的計劃其實就是,采用疑兵之計,主動出擊,讓日軍以為明軍的增援部隊已經到達,從而不敢輕舉妄動。”
“到了第二天,明軍主動出擊,沖擊日軍部隊,日軍果然以為明軍的增援部隊已經到達,于是撤下了先頭部隊,這讓明軍爭取到了一天的時間。”
“但是不久,日軍便商議出來了作戰計劃,他們采用了小早川隆景的建議,派遣中軍主力急速進攻,讓庶屋景雄率領三千日軍從大路西側配合井上景貞夾擊明軍。”
“然而日軍此舉意圖還是被久經沙場的李如松給識破了,在庶屋景雄和井上景貞合圍之時,明軍也迅速行動了起來。”
“于是在日軍還沒完成合圍之前,明軍率先擊中部隊,迅速擊潰了庶屋景雄的部隊,并展開追擊。”
“當時明軍幾乎都是鐵騎,戰斗力雖然強悍,但是奈何陷入了泥潭,導致機動力下降,很快就被日軍反擊。”
“見狀,李如松也是趕緊下令,讓陷入泥潭的騎兵下馬步戰,庶屋景雄架不住明軍的攻擊,再次潰逃。”
“最后明軍全部撤出泥潭,而井上景貞部見到庶屋景雄部如此狼狽不堪的逃竄后,便也下令撤退。”
“之后,小早川隆景見計劃失敗,干脆直接將全部兵力投入戰斗,并且親自率領第六軍團參戰。”
“同時派遣筑紫廣門和立花宗茂部兵分兩路從側翼迂回,直接偷襲明軍左右兩側。”
“因為明軍人數有限,兩側遭到了重創,正面則是被小早川隆景壓制住,明軍頓時被包圍得態勢險象環生,局勢十分危急。”
“說是明軍將領李如柏,李寧,張世爵,查大受,方時輝,王問等人各自持刀而戰。”
“其中,有個叫做李有升的部將,為了掩護李如松,持刀與井上景貞接戰,井上景貞不敵敗走,李有升乘勝追擊,不幸被馬鉤中落馬,被井上景貞掉頭殺死。”
“雖然明軍這邊損失不小,但是日軍那邊損失更大,說是立花宗茂部有兩名叫做安東常久,小串成重的旗本武士被明軍擊斃。”
“由此,立花宗茂部損失慘重被迫撤離戰場,而小早川秀包試圖包抄明軍側翼,結果反被明軍派出的小分隊擊退,其麾下還戰死了八名家臣。”
“不久,日軍見遲遲無法消滅明軍,而小早川隆景則是投入了吉川廣家,戶川達安,黑田長政的部隊打算包圍明軍。”
“明軍和日軍從午后一直打到黃昏,明軍終于等來了左協大將副總兵楊元率領一千人鐵騎趕來。”
“楊元到達戰場后,二話不說直接率軍沖擊被日軍占領的右側陣地,并且和李寧的炮營合力開炮轟擊日軍掩護明軍撤退。”
“這時候,日軍因為明軍先頭增援部隊到達,小早川隆景不得不下令日軍撤退。”
“而明軍這邊,李如松則是主動斷后,可誰知從日軍當中突然殺出來一伙人,沖著李如松極速奔來。”
“說是有個叫做小野成幸的日軍將領突然沖出,朝李如松的斷后部隊發起了突然襲擊,不過最后被李如梅擊斃,明軍順利撤退。”
“好,說完了這個,咱們現在來看看史料是怎么記載這場戰斗的當時情況的。”
“兩軍從午后一直打到黃昏,根據朝鮮史料記載,雙方各自陣亡五六千人,部分日本史料記載,明軍參戰兩萬人,日軍斬首明軍六千人。”
“清朝時有人還特地提及了這場戰斗,說諸營上軍籍,死亡殆二萬等等,占了當時明軍入朝參戰部隊的一半兵力,跟朝鮮史料記載的差別很大。”
“另外,根據朝鮮《宣祖實錄》記載,此戰之后,明軍戰力依然強悍,二萬之死亡云云當系虛說。”
“雖然這次遭遇戰明軍的損失并不像是一些說法那樣高,但這是由于主帥李如松的輕率決定導致明軍幾乎陷于死地。”
“雖說此次戰斗損失了不少遼東的精兵強將,但是也突出了明軍鐵騎的戰斗力十分強悍。”
“而且占據兵力優勢的日軍經過苦戰仍然無法消滅這支部隊,反而自己損失慘重。”
“只不過因為李如松的判斷失誤,讓明軍強悍的一面被掩蓋住了,不過客觀來看,這次戰斗,對于全局局勢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明軍與日軍雙方的目的都沒有達成,且雙方最后都以撤退為結局。”
“最后,有些說法說,在本次戰斗當中,明軍除了損失明面上的兵員之外,還另外損失了很多家丁。”
“而日軍這邊,說是黑田長政部損失了兩千八百多人,第三和第六軍團損失差不多六千人。”
“不過損失最嚴重的還是立花宗茂部,說是損失了將近一萬人,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之后,大概是二月份的時候,日軍再次集結部隊,轉攻王京西北方向的幸州山城。”
“不過日軍的此次進攻,被朝鮮將領權粟以少部分兵力擊退,日軍將領石田三成,吉川廣家都被打傷。”
“二月中,李如松改變了作戰方略,在三月初的時候,派人把日軍囤積在龍山的糧倉給一把火全燒了,逼迫日軍撤退。”
“三月十九日,日軍因為缺糧,不得不從漢城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