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一次交鋒(一)
- 從答題開始成為全球首富
- 華盛文方
- 2044字
- 2021-12-06 11:05:00
“最終,朱翊鈞只能打開國庫,由中央朝廷來親自配發軍餉與軍糧,為了穩定朝鮮國王和大臣,朱翊鈞還破天荒的賞給了朝鮮國王李昖兩萬兩白銀。”
“并且于6月15日命令遼東參將戴朝弁和游擊將軍史儒率軍渡河進入朝鮮,以此表示明朝政府已經參戰。”
“此次戴朝弁和史儒一共只帶了一千人和一千匹戰馬進入朝鮮,可剛到朝鮮地界,朝鮮大臣就不停的催促明軍立即南下。”
“因為剛剛進入朝鮮,日軍情況還不明朗,因此戴朝弁拒絕南下,就因為這樣,朝鮮大臣還和他吵了起來。”
“就在當日下午,與朝鮮大臣吵了大半天的戴朝弁一氣之下,讓自己的一個參將叫做郭夢征的人,還有史儒那邊的一個叫做王守官的副將,帶五百人又回去了。”
“帶人回去,主要就是因為朝鮮大臣一直在催促他們出兵南下,現在讓人帶了一半兵力回去,他們就無話可說了。”
“到了十七日,郭夢征和王守官又帶人回來了,不過這次還帶了七百多匹戰馬過來,應該是物資到了遼東。”
“與此同時,遼東副總兵祖承訓也率軍趕來,帶了一千三百人還有一千五百匹戰馬。”
“這時候,真正進入朝鮮境內的明軍也就兩千三百多人,戰馬有兩千六百多匹,至于物資調動事宜,則是由遼東總兵楊紹勛親自總理。”
“第一次明軍出兵就這么多,因為從京師調動過來的李如松部,還沒到達遼東,而其他援軍,則還在趕往京師的途中。”
“其實早在6月,朝鮮有個使節叫做李德馨,跑到遼東見到了遼東巡撫郝杰,請求郝杰命令手下人立即救援朝鮮。”
“剛開始的時候郝杰不為所動,因為遼東戰力實在有限,他想等到朝廷的援軍到了之后再行發兵。”
“可是這個李德馨不依不饒,甚至還在巡撫衙門大哭大鬧了起來,說郝杰要是不出兵的話,那就死在巡撫衙門里。”
“也不知郝杰是架不住李德馨要自殺的威勢,還是深受其愛國情感的感動,于是于七月十六日下令,命令副總兵祖承訓率軍立即南下。”
“十七日,接到郝杰命令的祖承訓,立即整軍待發,他集結了兩千人的部隊,于當日南下進攻平壤。”
“話說祖承訓率軍長途奔襲,讓史儒和王守官為先鋒將軍,率領五百人首先抵達平壤城下。”
“而后史儒又以馬世龍張國忠為千總,親自率軍攻入城內,剛開始還挺順利的,可是當日軍增援趕到,他們的噩夢便開始了。”
“不多時,祖承訓率領一千五百人趕到平壤,本來想用火炮攻擊日軍的,可誰知因為連日大雨,火炮都沒有作用了。”
“見史儒在城內快要招架不住了,祖承訓便下令舍棄火炮,直接進城增援史儒。”
“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料到,就在祖承訓帶兵進入平壤之后,日軍便把平壤包圍了起來,他們便被困在了平壤城中。”
“慌亂之中,又因為日軍攻擊太過猛烈,導致史儒直接被日軍的火炮擊中,當場身亡。”
“而祖承訓又見日軍人數太多,便趕緊下令撤退,經過一番激戰,祖承訓雖然逃出了平壤,可損失也非常嚴重,來時兩千人,歸去兩百人。”
“話說祖承訓逃出來之后,便帶著殘兵敗將一路狂奔越過了大定江。”
“朝廷當面得知祖承訓兵敗而逃的時候,趕緊派人來到了九連城,希望總兵楊紹勛能夠命令祖承訓暫時留在朝鮮境內。”
“可這時候已經晚了,祖承訓跑得太快,楊紹勛的命令還沒下達,祖承訓便已經逃回了鴨綠江,直接從朝鮮境內撤了回來。”
“事后,朝廷追問其責,祖承訓便寫了一封奏章,述說自己打了敗仗的原因。”
“祖承訓在奏章里說,第一,軍糧不足,朝鮮方面能夠提供的軍糧實在有限,供不起那么多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第二,軍情有誤,朝鮮方面之前說駐扎平壤的日軍不過千人,可根據他的親身經歷,駐扎平壤的日軍至少上萬人。”
“第三,指揮不一,說是朝鮮大臣一直在爭奪對明軍的控制權,導致明軍無法做到統一調度和指揮。”
“在這份奏章,祖承訓還特別提及了一個問題,說是出兵平壤的時候,朝鮮也出了五百名朝鮮士兵。”
“可是一遇到日軍,五百名朝鮮士兵頓時就跑了四百多個,剩下的竟然還與日軍交談,不知在商議什么。”
“后來經過調查,又有了一個新發現,說是朝鮮方面提供給明軍的情報之中,日軍只有鐵劍和火炮,沒有弓箭。”
“可問題在于,經過調查,發現戰死的明軍有一些都是被弓箭射死或者射傷的,所以祖承訓懷疑朝鮮方面跟日軍有勾結。”
“這份奏章呈上去之后,引起朝廷震動,朱翊鈞更是命令遼東總兵楊紹勛徹查此事。”
“朝鮮大臣得知這個情況之后,趕緊派人找到了楊紹勛,說這事兒絕對不是他們干的,肯定是日軍干的。”
“起初楊紹勛不信,可是后來使節解釋了兩個原因之后,這才選擇相信朝鮮方面。”
“朝鮮使節說,發生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日軍繳獲了朝鮮的武器裝備,然后用來對付明軍。”
“還有就是,日軍很可能抓獲了部分投降的朝鮮士兵,迫使他們用弓箭對明軍進行攻擊。”
“哎,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沒有可能的,相反,可信度還極其高,因此楊紹勛最后選擇往相信了朝鮮方面,并且給朝廷寫了份奏章說明原委。”
“沒多久,李如松率領的五萬援軍到達遼東,朝廷晉升他為主帥,主導朝鮮戰事,另外,遼東境內的中央軍都由李如松統一調度。”
“當朝鮮方面得知明軍增援到達,哎,又出來搞事情了,他們想說服李如松,再次南下進攻平壤。”
“不過這次,朝鮮派來的使者那壓根就見不到李如松,因為李如松拒絕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