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中計了!
- 從答題開始成為全球首富
- 華盛文方
- 2037字
- 2021-11-30 08:45:00
“話說當時朱宸濠的兵力已經損失非常嚴重了,如果在王守仁的部隊趕到之前還沒把安慶打下來,那他的部隊就會受到城內守軍和王守仁部隊的前后夾擊。”
“那么朱宸濠把安慶打下來了嗎?自然是打下來了,說是朱宸濠親自上陣,凡有后退半步者斬,那沒辦法,士兵們就只好往前沖了。”
“雖說安慶是打下來了,但是損失也很嚴重,他從江西起兵的時候,有十萬之眾,打到安慶的時候,就不足五萬人了。”
“而等到朱宸濠把安慶徹底打下來,他的那五萬人馬,可以說是損失殆盡了,還剩多少呢?不到一萬人。”
“這代價屬實有點大了,但是安慶是北上京師的必經之路,如果不把安慶打下來,那朱宸濠的大部隊就過不去。”
“現在雖說安慶是打下來了,可是還有什么大部隊?統計下來的那不到一萬人的人馬,有些傷得還是比較重的。”
“關鍵還有一點,朱宸濠打下安慶,足足用了兩天,可是他當天中午剛把安慶打下來,到了下午,王守仁帶領的八萬援軍就兵臨城下了。”
“因為朱宸濠在安慶這里實在是耗得太久了,原本計劃兩天就打下來的安慶,結果卻是用了六天時間。”
“計劃跟不上變化不說,朱宸濠的損失那也夠嗆,五萬人馬,硬生生被安慶守軍打得只剩了一萬。”
“那時候朱宸濠剛剛打進安慶城中,兵員還有兵糧等一應補給都來不及供應,便被王守仁的八萬大軍給包圍了起來。”
“那朱宸濠當時就沒辦法,只好轉攻為守,不再北上,而是死守安慶,等待江西援軍前來增援。”
“那么朱宸濠當時在江西,也就是他的老家,還有多少增援部隊呢?大概三萬左右。”
“原本朱宸濠想靠著那三萬援軍跟自己聯合,然后擊敗王守仁,可誰知派去求援的士兵去到江西南昌一看,嘿,援軍早沒了!”
“援軍沒了?這話是什么意思?總不能憑空就消失了吧?”
“原來啊,朱宸濠還在攻打安慶的時候,從廣東福建那一帶過來的勤王部隊就打進了江西,他那三萬援軍,早就被勤王的部隊給滅了。”
“所以當時朱宸濠被困在安慶城中,那已經是孤立無援了,他發出去的檄文也沒用,因為沒人響應。”
“話說王守仁圍住安慶之后,當天并沒有著急進攻,而是下令安營扎寨,第二天再進攻。”
“當時就有些副將不理解了,說咱們人數這么多,往安慶城中一沖,那活捉朱宸濠,還不是手到擒來?”
“可是這個時候王守仁就說了,困獸猶斗,你現在著急想去活捉他,那他一定拼死抵抗,這樣只會招致更多無辜的傷亡。”
“聽了這番話,副將們都覺得很有道理,但這個時候又有人站出來說了,說,這大半夜不設防,萬一他們突圍出去怎么辦?”
“面對這個問題,王守仁當時就擺了擺手,說,現在他們人數不足一萬,而我們有八萬,冒險突圍的風險要比死守城池更大,所以,朱宸濠一定不會這么干的。”
“事實證明,王守仁說得果然沒錯,因為當天夜里,果然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朱宸濠還被困在安慶城中。”
“聽到這里,你是不是以為王守仁要穩扎穩打,打算把朱宸濠給耗出來?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就太小看王守仁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守仁就召集了副將,開始布置任務,他讓兩個副將帶四萬人到安慶東門,自己則是帶兩萬人馬去南門。”
“至于剩下的北門和西門,則是分別派遣一萬人馬駐守,那么王守仁的計劃是什么呢?聲東擊西嗎?”
“很快,所有部隊都進入了預訂位置,當朱宸濠爬上城樓一看,眉頭隨即就皺了起來,怎么的呢?”
“原來他發現王守仁自個兒帶著兩萬人在南門那邊,而東門這邊雖說有四萬人馬,但是將領都是不知名的人物。”
“這就上朱宸濠犯了難,因為他不知道王守仁的真實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不知道王守仁到底是要主攻哪個城門。”
“因為朱宸濠只有一萬人,他要明確王守仁的意圖之后,才能合理的分配各個城門的防守人數。”
“但是現在他卻是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假如重點防守東門,那南門那邊是王守仁在統兵,打進來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重點防守南門,可是東門這邊進攻的人數多達四萬,同樣有可能打進來。”
“所以這就是朱宸濠當時的煩惱,不論防守哪一邊,都會有被攻破城門的風險。”
“正當他還在煩惱的時候,只聽嗖的一聲!原來是城外的士兵射了一支箭,箭上還帶了一封信。”
“不用說,這肯定是來勸降的,可朱宸濠打開信一看,不由得樂呵了起來。”
“那么信上寫了什么呢?原來王守仁在信中寫道,我本是個文官,對統兵打仗一事不通竅,還望王爺出城投降,免遭生靈涂炭。”
“這就是一份勸降書,可是朱宸濠看了之后為什么會高興呢?原因就在于,王守仁說他是個文官!不會打仗!”
“那這個事情對于朱宸濠來說,簡直就是歡天喜地啊,讓一個文官來討伐我,這不是看不起我嗎?”
“這言外之意就是,讓一個文官來帶兵打仗,這不是犯了兵家大忌了嗎?”
“所以當時朱宸濠就認為,王守仁的主攻方向一定是東門,而不是南門!”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都說了王守仁不會打仗,那他帶兩萬人馬進攻南門,這不是胡鬧嗎?”
“再說朱宸濠手下的將領,那都是個頂個的身經百戰的將軍,以一敵十都不是問題啊!”
“所以朱宸濠當即下令,自己率領五千人馬鎮守東門,然后分兵三千防守南門,剩下的兩千人,北門和西門各一千。”
“當王守仁在南門外看到城樓上兵力調動的時候,便已經知道,朱宸濠啊,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