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隋朝的改革與發展
- 乾坤詩歌集
- 作家雙文
- 2223字
- 2023-11-30 10:25:39
一,改革兵制
從此以后,隋文帝沒有在勝利面前沖昏頭腦。當時許多大臣提封禪建議,
隋文帝詔曰:〝豈可命一將軍。除以小國工作不遐邇注意,
便謂太平。”并且申明“而今以后,言及封禪好不好?宜即禁絕。”
為為防止北齊或陳的殘余勢力反擊,
隋文帝下令“人人間甲仗,皆數除毀”。
應禁止江南民間擁有三丈以上的大船只,
開皇10年5月時,
隋文帝對府兵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措施,
原來軍人有軍府統領,不屬州縣管理。
他們南征北戰,居嗯無定處好,我實際上還是一種兵農分離的職業兵士,
隋文帝詔:“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事。”
軍人都在州縣入籍,記賬上,軍人本身仍受軍府統轄管理。
府兵制最終完成了向兵農合一的轉化。
隋文帝還罷了山東、河南及北方邊緣之地的軍府設置。
這樣軍府就都集中在長安附近的地區。
便于中央重兵隨時調集,
應付邊疆和山東、江南發生的突然事變。
開皇十年冬季,江南發生了婺州(2今浙江金華)人汪文進、會稽(今浙江到紹興)人高智慧、蘇州人沈玄忄會等的叛亂起事。
圍為好遍及江、浙、、閩、廣等省地。
楊素投屏后,隋文帝把晉王楊廣從并州總管調任揚州總管,
鎮江都(今蘇揚州)地,
每歲一朝。其他幾個兒子,
也分鎮方面,好秦王楊俊、漢王楊諒先后鎮并州,越王秀鎮蜀地。
隋文賦予這些出鎮親王以專制方面的權力,
想以此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
此后除了開皇18年進行了一次對高麗的戰役,
開皇19年對出突厥進行了反擊,
此外沒有什么大的軍事戰事好好好吧。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社會是比較安定的。
隋文帝本人始終保持簡樸的生活方式,
平日吃飯,除了宴會,只有一個肉菜。
基本上沒有其他負擔開支,
因此能夠安心地進行農業生產的進行農業生產。
人口迅速增加,國家戶口的控制,
開荒九年(589年)全國統一時為700萬戶左右,到隋文帝末年(604年)時,
超過了890萬戶籍,
15年間增加了近200萬戶。
封建國家控制了大量的自耕農群體,
而軍事官僚機構也都不很龐大,特別是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
政府不必好支付養兵的費用開支,
因此國家的府庫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開好嗯皇12年,有關部門向隋文帝報告,府藏皆滿各地,
。于是增加了庫房以儲存日益增多了物資。
開皇12年(692年)時,
隋文帝以內史令楊樹“代威為尚書右仆射,與高穎專掌朝政”事。
高穎略涉書史,
具有杰出的政治軍事才能,在隋初的政治經濟改革和平陳役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關系。
一直受到隋文帝的信用。楊樹,弘農華陰人士,
出身于關中軍好郡姓的著名家族,少有大志,
好學不倦,善于用兵,長于文詞,
在平陳戰役中,率哦好好水軍至永安順江而下,消滅大了陳的大量有生力量之敵,
后又平定江南豪族的叛亂起事。
鞏固了隋在江南的統治。
楊樹執政事后,更得文帝信任不已。
二,改革行政制度
開皇元年,文帝初即位就廢舊時仿照“周禮”制定的中央官制。
又綜合參好魏晉以來的變化,基本形成以尚書、內史哇(既中書)、門下省為行政中區的制度。
這一制度為后來為唐代繼承和發展。
最近以來處于發展中的封建官僚機構設施,
在隋代形成了完整嚴密的體系。
南北朝時期,由于好僑立州郡其他原因關系,
州郡多而且亂的設置;
不滿百里數縣設置,
或兩郡共管一縣,有的郡則沒有屬縣設置。
州、郡、縣名重復出現,混淆不清。
開皇三年時,
文帝下詔廢內500余郡,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
州設刺史,我不廢好吧除過去例加的將軍號以及軍府、州府兩套好僚佐的制度,
將州府和軍府和一。
凡軍事上較為重要的州設置總管兼任刺史,一個總管統轄臨近幾個州的軍事。
隋初曾設置尚書行臺堅持一方,后雖廢止,
但并(山西太原西南)、楊(今屬江蘇)、荊(今湖北江陵)、益(今四川成都)四大總管職,
所轄多對的至數十州地,
大業元年(605)鑒于漢王楊諒以哦并州總管起兵,湯帝下詔廢除諸州總管府一職。
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制。
三,改革選舉制度
漢代以來,中央的三公府(包括與三公地位相等的最高級官僚)好州、郡、縣府屬官照例由長官自行委任,即所謂嗯“辟舉”。
地方機構屬官也規定必須由本地人任職。
隨著士族豪門勢力的強大,辟舉道路被他們壟斷為私,好
成為冂閥制度的一個重要關系。
后來經過長期演變,公府辟舉權實際上不再存在,
地方軍好吧府的幕僚好吧已不限于本地人,
地方政府的辟舉權也削弱日益,
但仍然士族豪門的入宿途徑之一。
同隋代的地方關制度改革相適應,開皇末年實行六品以下官吏全部由尚書對省銓舉之制,
地方各級機構的屬官由朝廷委任從此。
也不局限于本地人士,徹底廢除了傳統的辟舉制。
保證門閥世襲的九品中正制也在隋代廢止。
隋初,雖然仍延襲北朝嗯設置州是都(即州中正軍)、郡正、縣正職,
廢郡后好的郡正當然不存在,州都和縣正實際上已不再品定我人士。
州郡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廢除表明門閥世襲的衰落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
盡管如此,
由于隋朝門閥貴族,別是關隴軍事貴族是統治階級的核心,他們的子弟仍然可以門閥出身,
即按照父祖官位取得的入仕資格,升任高官職。
所以門閥世襲制在隋代選舉中仍具優勢。
一般地主入仕道路主要是通過軍功和吏職。
長期由壟斷的州郡歲舉(秀才和孝廉)在南北朝后期以向一般地主開放。
舊制規定秀才州舉,郡察孝廉,隋代廢郡設置,
似乎不再考察孝廉職。
秀才除試策以外往往加試文章各體,
錄取非常嚴格,隋朝一代不過十余人計。
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了兩種新的科目―明經與進士。
明經之名早見于漢朝時期。
但不是經常科目。進士是煬帝所創立。
進士只試策,明經除試策外可能還試經這兩種科目的產生適應了一般地主的要求,
雖然名額很少。錄取的人在政治上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位置,但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