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靈臺夜夢飛熊兆,磻溪釣魚遇武吉
- 寫給孩子的封神演義(全集)
- (明)許仲琳 孫智正編著
- 3100字
- 2021-09-03 14:47:26
1.靈臺兆吉兇
姬昌說:“孤想在西岐正南造一座樓臺,就叫它‘靈臺’。這恐怕會勞民傷財,但造這個樓臺,是為了觀察吉兇預兆的。”
散宜生奏:“大王造這個靈臺,既然是為了觀兆,那就不是勞民傷財了,是對萬民都有好處的事。大王的旨意只要一發出去,萬民自然十分樂意聽從。大王如果不想隨便使用人民的勞力,可以每天給他們二錢銀子作為工錢。他們想來就來,不想來也不強迫。”
姬昌大喜:“大夫說的話,正合孤的心意。”
就出了告示,張掛在各個城門。
告示上寫著西伯姬昌示諭軍民人等知悉,最近災難很多,水災旱災不斷。孤想在城南造一座靈壇,名叫靈臺,用來占驗災祥。又擔心工程浩大,不愿讓大家白白勞動,所以每天開二錢銀子作為工錢。大家想來就來,都是自愿的。
大家看了告示很都高興:“我們托大王的福,每天太陽上山就起床游玩,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太陽落山就睡覺,坐享太平。現在大王要造靈臺,也是為了預知禍福,都是為了我們好,怎么能領大王的工錢?為了大王的靈臺,我們愿肝腦涂地、辛勤勞動!”
于是,擇一吉日,開造靈臺。
正是“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座間移”,又道是“行見落花紅滿地,霎時黃菊綻東籬”。時間過得很快,眨眼一個月過去了,靈臺造好了。
姬昌大喜,帶著文武官員,乘坐鑾輿出城郭,來到靈臺。只見雕梁畫棟、臺閣巍峨,景觀十分雄偉,有賦為證。臺高二丈,勢按三才。上分八卦合陰陽,下屬九宮定龍虎。四角有四時之形,左右立乾坤之象。前后配君臣之義,周圍有風云之氣。此臺上合天心應四時,下合地戶屬五行,中合人意風調雨順。
2.枯骨顯圣德
姬昌看了默默無語。散宜生馬上注意到了:“靈臺造好了,大王怎么不高興?”
姬昌:“不是孤不高興,這臺造得這么好,只是臺下還少一口池塘。這個是有講究的,所謂水火既濟,合配陰陽。我想再造一口池塘,擔心又要麻煩百姓了,所以悶悶不樂。”
南宮適叫:“這么大的臺都造好了,再挖一口池塘算得了什么,何況我們都是給工錢的!”
散宜生傳旨:“臺下再造一口池塘,以應‘水火既濟’之意。”
臺下百姓叫:“小小池塘,幾鋤頭的事,大王不必憂心!”
眾人便拿來鋤頭開始挖。正挖著,挖出來一副枯骨。百姓大叫“晦氣”,將其扔到一邊。
姬昌在臺上看見了:“老百姓扔的是什么?”
散宜生說:“一副枯骨。”
姬昌一聽,叫:“快找副棺材把他盛起來,找個高高的地方埋起來。因為孤要造池塘,暴露了他的尸骨,是孤的罪過!”
眾人聽見姬昌這么仁義,高興地大叫:“圣德之君,澤及枯骨,何況我們這些人民。恩情像雨露一樣滋潤萬民!西岐萬民有父母了!”
3.夜夢飛熊
姬昌因看眾人挖池塘,不覺天色已晚,回不去了。
于是姬昌在靈臺設宴與百官同樂,宴飲結束后便睡在靈臺。夢見東南一只白額猛虎、脅下生著雙翼,向床上撲來。姬昌大驚,連忙叫左右,又聽到臺后一聲巨響,轉頭一看,火光沖霄。姬昌驚醒,嚇得一身汗,聽臺下已打三更。
姬昌擔憂:“這個夢是吉是兇啊?明日再作商議吧。”
第二天文武上臺參謁后,姬昌問:“散宜生呢?”
散宜生出班:“大王有什么旨意?”
姬昌說了夢。
散宜生說:“大王,這個夢大吉啊。大王要得到棟梁之臣了,他會像風后、伊尹一樣賢良。”
姬昌微笑:“何以見得?”
散宜生:“以前商高宗夢見飛熊,就得到賢臣傅說。現在主上夢見老虎生兩翼,這就是熊啊。又見到臺后有火光,這是火鍛物之象。西方屬金,金遇到火必鍛。鍛煉寒金,必成大器,這是我們周室要大興的兆頭。賀喜主上!”
百官聽了,都連忙跟著賀喜。
姬昌大喜,心里存了一個訪賢的念頭。
4.磻溪釣魚
姜子牙離開朝歌,別了馬氏,土遁救了民眾之后,就隱居在磻溪附近,一心等候時機,不管其他是非。他每天誦讀道教經典,悟道修真。悶時便去渭河邊,靠著綠柳釣魚。一天,他拿著魚竿嘆息,作了首詩:“自別昆侖地,俄然二四年。商都榮半載,直諫在君前。棄卻歸西土,磻溪執釣先。何日逢真主?披云再見天。”
作完詩,子牙坐在垂楊下面,看著眼前的河水滔滔不絕,無盡無休,日夜東行,熬盡人間萬苦。正是:唯有青山流水依然在,古往今來盡是空。
子牙正在感慨,看到有個樵夫挑著柴走過來,一邊走一邊唱:“登山過嶺,伐木丁丁。隨身板斧,砍劈枯藤。崖前兔走,山后鹿鳴。樹梢異鳥,柳外黃鶯。見了些青松檜柏,李白桃紅。無憂樵子,勝似腰金。擔柴一石,易米三升。隨時蔬菜,沽酒二瓶。對月邀飲,樂守孤林。深山幽僻,萬壑無聲。奇花異草,悅目賞心。逍遙自在,任意縱橫。”
樵夫唱完已走到子牙跟前,放下柴擔:“老丈,我看你經常在這里釣魚,我看你和我像一個故事。”
子牙:“什么故事?”
樵夫:“我和你像‘漁樵問答’。”
子牙:“哈哈哈,好個‘漁樵問答’。”
樵夫問:“你貴姓?因為什么到這里?”
子牙答:“我是東海許州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
樵夫聽了,大笑不止。
子牙問:“你姓甚名誰?”
樵夫答:“我叫武吉,就是西岐人。”
子牙問:“武吉,你剛才聽了我的名字,為什么大笑?”
武吉答:“以前的古人、高人、賢人、圣人,胸藏萬斛珠璣,腹隱無邊錦繡。像風后、老彭、傅說、常桑、伊尹這樣的,才配得上他們的號。像你這樣天天坐著釣魚,年紀也這么大了,怎么也學人家有道號?你釣到魚了嗎?”
說著,把子牙的釣竿拉起,只見釣線下面系著直溜溜的一條鐵絲。樵夫大笑:“你就這么釣魚的?”
子牙搖頭答:“你不懂,大丈夫難道真的只想釣幾條小魚嗎?我的心意不在魚上,而是在等自己的青云之路。我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
武吉聽了大笑:“你這個人也想做王侯,我看你那個嘴臉不像王侯,倒像個活猴!”
子牙也笑著說:“你看我的嘴臉不像王侯,我看你的氣色也不太好。”
武吉問:“怎么不好?”
子牙答:“右眼紅、左眼青,你今天進城打死人。”
武吉聽了罵:“我和你開玩笑,你怎么詛咒我?”
5.畫地為牢
武吉挑起柴,到西岐城中來賣。在南門那兒,碰上西伯去靈臺占驗災祥之兆,隨侍文武出城,兩邊侍衛甲馬。
武吉挑著柴,想換個肩,誰料街道狹窄,沒注意尖擔撞到門軍王相頭上,夾耳門一下,王相當時就死了。
士兵揪住武吉,來見西伯。
姬昌問:“樵夫,你怎么打死孤的士兵?”
武吉:“大王,我是不小心的!路太窄了,換肩時不小心把他誤傷了……”
姬昌:“既然打死人了,理當抵命。”
隨手就在南門畫地為牢、豎起木頭當看守的牢卒。這個畫地為牢、豎木為吏,只有西岐有,因為姬昌會課會算,人們不敢逃跑、躲藏,因為姬昌能用先天數算出來去了哪里,抓回來會加倍問罪。
武吉被關了三天,不得回家。因思念母親,他放聲大哭。
這天散宜生正從南門這里過,見武吉哭得這么傷心,很奇怪:“你那天把王相打死了,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有什么好哭的?”
武吉哭訴:“我是不小心的啊,不是打架斗毆。我要是就這么償命了,我家里的老母親就沒人養了,她也要死,這就是抵了兩條命了,不公平啊。”
散宜生:“你說得也有道理。這樣,我跟千歲說一聲,讓你回去安排好母親的事情,秋后再正法。”
武吉:“感謝大恩大德!”
散宜生就進朝見了西伯,說了此事。西伯準行。
武吉出了畫獄,飛奔回家。老母親正倚門而望,見了武吉又哭又笑:“孩子,你去哪里了,你怎么幾天不回來?”
武吉哭訴了經過,又說:“想起這個釣魚的老頭我就恨,嘴這么毒,就是他詛咒我的,是他害的!”
老母親搖頭:“孩子,這個老人看相這么準,莫非有先見之明?我的兒啊,你不僅不能恨他,還要去求他救救你,救了你也就救了我!”
武吉聽了母親的話,“哎呀”一聲,醒悟過來。
語文便箋
飛熊入夢
原著出處:昔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得傅說于版筑之間。
釋義:原指周文王夢見飛熊而遇到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到賢臣的征兆。
澤及枯骨
原著出處:圣德之君,澤及枯骨,何況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
釋義:澤,恩澤;枯骨,指死去已久的人;恩澤及于死者,形容給人的恩惠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