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冀州侯蘇護反商,崇侯虎出兵冀州
- 寫給孩子的封神演義(全集)
- (明)許仲琳 孫智正編著
- 3793字
- 2021-09-03 14:47:26
1.君不正
第二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率領八百鎮朝覲。當時太師聞仲在外征戰,不在都城,八百諸侯都知道是費仲、尤渾把持朝政,每個人都向兩人送禮。但其中一位諸侯——冀州侯蘇護,性如烈火,剛正方直,沒有給兩人送禮。費仲、尤渾懷恨在心。
剛好紂王叫他倆來商量:“之前我想叫天下四大諸侯進獻美女,無奈被商容勸住,我當著大家的面不好不同意。今天四大諸侯都來宮里了,不是剛好可以當面叫他們去選美嗎?”
費仲說:“首相那天已經把陛下勸住了,今天又說要選美,這樣不太好。臣聽說冀州侯蘇護有一個女兒,是個美女,就讓她進宮好了。只選她一個就頂得上四百個,何況我們只選她一個,別人也不好說什么。”
紂王聽了很高興,當下就叫隨侍官傳旨:“快叫蘇護來!”
使者到驛館一說,蘇護連忙來到龍德殿。
紂王說:“我聽說你有個女兒,品德高尚,我想娶她到宮里來,這樣你就是皇親國戚了,名揚四海,天下誰都會羨慕。你覺得怎么樣?”
蘇護一聽,嚴肅地說:“陛下宮中有好幾千后妃嬪御,還不夠嗎?我家女兒從小在鄉下長大,不懂禮數,配不上陛下。陛下有這樣的想法,恐怕是因為有小人進言,快把他們斬了!不要讓后世人覺得陛下是一個好色的皇帝!”
紂王聽了不解地問:“天下人生個女兒都想嫁得好,嫁給我還不好嗎?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蘇護說:“夏朝滅在我們手里,就是因為夏朝的皇帝貪圖酒色,現在你這樣,恐怕我們商家六百多年的基業要斷送在你的手里。”
紂王大怒:“說什么傻話!君要臣死臣就得去死,現在我只是問你要個女兒,你就這么推三阻四,還詛咒我要亡國!來人哪,推出午門斬了、斬了!”
左右把蘇護拿下。
邊上費仲、尤渾說:“陛下,不如放他回去,等他權衡輕重,自然會主動把女兒獻來。”
紂王聽了,就把蘇護放了,叫他立刻回家,不得留在都城朝歌。
2.蘇護題反詩
蘇護回到驛館,手下眾將問他圣上找他什么事。蘇護十分生氣,把事情一說。眾將聽了,說:“君不正則臣投外國!現在這皇帝這么好色,不如反出朝歌,永遠不再向他們商家朝貢。我們守住國土,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也自由自在!”
蘇護當時氣昏了頭,聽了不覺興起,叫左右取筆墨來,在午門墻上題了一首詩:“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蘇護寫完詩,就領著眾將出朝歌回冀州了。
午門內臣飛報紂王蘇護題了反詩,還把詩抄了一份給紂王看。
紂王一看,氣得大罵:“這老賊太沒禮貌了!我有好生之德,不殺這個鼠賊,讓他回國,他反倒在墻上寫詩侮辱朝廷,罪不可赦!”
紂王命當駕官宣殷破敗、晁田、魯雄等上殿,他要親自征討冀州。
魯雄聽了低頭暗想:蘇護人不錯,不知犯了什么事,紂王親征,冀州就完了。想畢,魯雄說:“蘇護得罪陛下,哪里用得著御駕親征,叫四大諸侯里的其中一個去征討就行了。”
紂王:“哪個?”
費仲說:“冀州是北方崇侯虎的屬下,叫崇侯虎去征伐名正言順。”
紂王就要同意,這邊魯雄又想:“崇侯虎貪婪、卑鄙、橫暴,他帶的兵就像蝗蟲,他們經過的地方人們必定遭殃,冀州也不會有好下場。不如推薦西伯侯姬昌去,他為人仁義,聲名遠播,還能讓崇侯虎收著點兒。”就跟紂王說:“崇侯虎一人恐怕不夠,加上西伯侯姬昌更加穩妥。”
紂王準奏,下旨令二侯拿著節鉞[2]前去征討。
這時,四大諸侯由首相商容、亞相比干陪著,正在顯慶殿宴飲,忽然天子使者到了。
二侯跪聽了圣旨。
姬昌對兩位丞相和其他三位侯伯說:“蘇護立有很多戰功,一向很忠義,怎么突然在午門題詩,這里面恐怕有什么誤會。不如明天兩位丞相上朝時問問圣上,到底怎么回事,問清了再興師問罪也不遲。”
比干:“對對,君侯說得很對。”
崇侯虎在一旁說:“‘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現在旨令已下,誰敢違抗?假如八百諸侯都不聽皇帝的命令,豈不天下大亂!”
姬昌:“既然這樣,您帶兵前行,我隨后趕上。”
當時各自散了。姬昌對兩位丞相說:“崇侯虎先去,姬昌先回一趟西岐,帶領兵馬隨后跟進。”
第二天,崇侯虎就領著五萬人馬,塵土滾滾,化作一座兵山從朝歌向著冀州推進。
3.兵到冀州
那邊蘇護回到冀州,料定紂王肯定派兵過來,和長子蘇全忠帶領諸將訓練人馬、安排滾木炮石,做好作戰準備。
不一日,崇侯虎帶著兵馬到了,安下營寨。
早有探馬報到冀州。蘇護說:“如果是別的諸侯來,還有的商量。這崇侯虎一向不講道理,不能以禮相待,不如乘機打敗他,揚我方軍威,為人間除害。”
說罷,傳令點兵,出城殺敵。眾將聽令,各整軍器出城,一聲炮響,殺氣振天。城門開處,軍馬一字擺開。蘇護大叫:“請主將轅門答話。”
只見門開處,崇侯虎坐逍遙馬,展開兩桿龍鳳繡旗,統領眾將出營,后面長子崇應彪壓住陣腳。蘇護見崇侯虎飛鳳盔、金鎖甲、大紅袍、玉束帶、紫驊騮[3],斬將大刀架在馬鞍上,樣子很體面,就說:“賢侯別來無恙,我穿著盔甲,請原諒不能給您施大禮了。天子沒有道德,聽信讒臣的話,硬要娶小女為妃。賢侯為什么前來興無名之師?”
崇侯虎聽了大怒:“你違背天子的命令,還在午門的墻上寫反詩。現在我奉旨問罪,你還不四腳跪地,求我饒你一命!你穿著盔甲拿著兵器,是想抵抗嗎?”
崇侯虎四顧:“誰給我拿下這個逆賊?”
左哨下有一員大將,鳳翅盔、黃金甲、大紅袍、獅蠻帶、青驄馬[4],厲聲答應:“讓末將擒拿!”
這名將士連人帶馬沖到陣前。那邊蘇全忠認得他是偏將梅武,當下喝聲“慢來”,縱馬搖戟迎上。梅武舉著斧頭沖來,斗了二十來個回合,被蘇全忠刺于馬下。
蘇護見狀,命令擂鼓,大將趙丙、陳季貞揮兵乘其不備而進攻。青天白日之下,頓時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渠。侯虎兵馬,敗退十里。
4.侯虎慘敗
蘇護鳴金收兵,回到帥府,升殿坐下,賞賜了各位有功的將領,又說:“今天我們雖然打了勝仗,但對方肯定整兵重來,冀州仍舊很危險,怎么辦?”
副將趙丙說:“君侯雖然勝了,但之前題反詩,今天以武力反抗王命,都是天大的罪過。天下諸侯不只崇侯虎一人,朝廷再派幾路過來,冀州彈丸之地,恐怕守不住。按照末將的想法,一不做二不休,崇侯虎剛剛被打敗,不如乘勝追擊,殺他個片甲不留,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厲害!之后再投靠一路賢良的諸侯,這樣我們才有活路。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蘇護聽了很高興:“你說得很對,我也是這么想的。”
當下就叫陳季貞統左營,趙丙統右營,自己統中營,又叫蘇全忠領三千人馬,去西門十里之外的五岡鎮埋伏。此時已經黃昏,蘇護又令兵馬偃旗息鼓,人銜枚、馬摘轡[5],聽炮為號。
崇侯虎收聚殘兵敗將,悶悶不樂,對眾將說:“我自從帶兵以來,從未敗過,今天梅武死了,士兵不知死了多少,怎么辦?”
旁邊大將黃元濟說:“君侯,勝敗乃兵家常事,想來西伯侯的大軍馬上就要到了,破冀州易如反掌。君侯不要憂愁,喝點兒酒吧。”
崇侯虎聽了,就在軍營中擺開酒宴,大家高高興興地喝酒。
蘇護暗暗把人馬調到城外,等到初更時分,已行軍十里,悄悄埋伏到崇侯虎營外。靜夜里猛一聲炮響,如天崩地裂,三千鐵騎一齊發喊,沖進敵營。
侯虎的這些酒醉將、未醒兵怎么抵擋?挨刀的連肩帶背,中槍的雙臂流紅;逢劍的削開甲胄,遇斧的劈破腦殼。人撞人,自相踐踏;馬擠馬,遍地尸橫。
侯虎在夢中聽到一片喊殺聲,醒來真的就是一片喊殺聲!連忙披袍提刀,上馬沖出帳來。燈影火光里,迎頭撞見蘇護頭戴金盔,身穿金甲、大紅袍,腰束玉束帶,駕青驄馬,手提火龍槍。
蘇護大叫:“侯虎別跑!”一邊叫一邊執槍朝著侯虎胸口刺來。
侯虎慌忙舉刀。兩馬交鋒,正打著,這邊侯虎長子應彪帶領金葵、黃元濟前來助戰。那邊左糧道門趙丙、右糧道門陳季貞殺來。星前月下,兩邊混戰。
一會兒,金葵被趙丙一刀斬于馬下。侯虎見勢頭不對,一邊戰一邊退。長子應彪保護父親殺出一條血路,好似喪家之犬、漏網之魚,慌忙逃走。這邊冀州的人馬,如猛虎、兇狼,殺得敵軍片甲不留,大獲全勝。
侯虎兵馬著急逃命,夜里哪知有路沒路,只管往前奔逃。蘇護趕殺二十余里后,鳴金收兵。
侯虎領著敗兵,在馬上對眾將嘆氣:“我自從帶兵以來,從沒敗過!今天被逆賊夜里劫營,我們沒有準備好。那個該死的西伯姬昌怎么還沒來?他到哪里了?他的兵馬呢?隔岸觀火,真是太可恨了!”
長子應彪:“不如派人去催西伯,等西伯來了再說。”
侯虎:“孩子你說得很對,等天明再說。”
正說著,一聲炮響,喊殺連天,只聽得叫:“崇侯虎快快下馬受死!”只見一員小將,束發金冠、金抹額、雙搖兩根雉尾、大紅袍、金鎖甲、銀合馬、畫桿戟,面如滿月、唇若涂朱,沖殺過來,正是埋伏在這里的蘇全忠。
侯虎罵:“賊子!我要把你殺了!誰給我拿下此賊?”
黃元濟縱馬舞刀,迎住蘇全忠。打了一陣,不分勝負。孫子羽縱馬舞叉,雙戰全忠。蘇全忠大喝一聲,刺子羽于馬下,又奮勇來殺侯虎,侯虎父子上前迎戰全忠。蘇全忠抖擻精神,一人戰三人,越戰越勇,故意賣個破綻,一戟把侯虎護腿金甲挑下了半邊。
侯虎大驚,將馬一夾就往外逃。應彪見父親敗走,心慌意亂。蘇全忠當心一戟刺來,應彪急閃時,早中左臂,血淋袍甲,幾乎落馬。眾將急忙上前架住,往前逃命。
蘇全忠想要追趕,怕夜里不太穩妥,就收了人馬回城。
語文便箋
師出無名
原著出處:且勞民傷財,窮兵黷武,師出無名,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
釋義:師,軍隊;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也引申為做某事沒有正當理由。
朋比作奸
原著出處: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
釋義:朋比,朋黨比周的略語,同類人互相勾結;指壞人勾結在一起干壞事。
于飛之樂
原著出處:不知彼可能將女進貢深宮,以遂朕于飛之樂?
釋義:于飛,比翼齊飛;比喻夫妻間親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