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們簡單的說了兩個生命的出生,對于出生,我們沒有作過多的評價,今天,我們的探討方向是一個關乎玄學的東西,那就是,生命,在出生的時候是否已經定格?所謂的定格,用玄學上的表達方式,就是人的命數、氣數、運數是不是已然定型,用現代文學的表述方式則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我,出生在一個偏遠山村的農村家庭,爸爸是農民,媽媽也是農民,出生的時候,是在家里,找的那種四里八鄉有名的接生婆來接生的,據說,這個已經是當時最好的待遇了。我的孩子,爸爸是白領,媽媽也是白領的,出生的時候,是在我們當地最好的醫院,找得也是產科主任親自主刀,出生以后住的也是VIP病房,出院以后直接住的也是月子中心,有專門的小護士一對一的照顧著,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較之過去,也是極好的了。
因為家里有四個孩子,所以爸爸常年不在家,他需要出去做點生意來維持家里的日常開支和我們兄弟姐妹的學習費用。所以,家里就剩下媽媽一個人,拖著我們四個。而她,除了每天不得不做的家務,還要拖著我們幾個去做農活,我印象最深刻的兒時記憶,就是會走路以后就在田埂上拉繩、在山地里掰玉米、在山上撿菌子,力量不大,干活倒是很積極。媽媽不識字,爸爸雖然識字但是經常不在家,即便在家,也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從來不理我們幾個庶民。所以,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可想而知。可謂是生活靠自給自足,學習也靠自給自足。那是一種自由的狀態,只要你不摔倒、不打架、不出什么事,就是自由的個體,沒人愿意管你,也沒人會去管你,你想干嘛,就干嘛。
現在的家里有一個孩子,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他們需要出去上班掙錢維持家里的日常開銷和洋姐的奶粉尿不濕。家里就剩下洋姐跟奶奶和外婆,奶奶負責帶洋姐玩,外婆負責做飯,只有周末,爸爸媽媽才會都在家,才會有時間陪一陪洋姐,陪著她笑、陪著她鬧、陪著她逛街和散步。爸爸媽媽都是愛學習的人,所以洋姐長到六個半月了,都沒有看過電視,玩過手機,更多的,是在爬爬墊上練習爬和翻滾。爬爬墊上更多的是各種啟蒙的書籍、玩具和機器人,而洋姐,則是爬在這堆東西中間,時不時搗騰搗騰,有聲響的是她最喜歡玩的。
兩個孩子,不同的時間、地點、際遇;兩個孩子,不同的環境、父母、模式。這,是否就是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