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一、關于《朝花夕拾》
提到魯迅的作品,我們腦海中往往會出現“深刻犀利”“匕首投槍”“艱深難懂”這樣的詞語。的確如此,深邃的思想是魯迅作品的重要特色。但今天我們要開始閱讀的《朝花夕拾》,除了深刻厚重外,還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情味。我們先來看看下面一段文字,這是著名的現代文學研究專家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三位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一書中對《朝花夕拾》的評述:
在“愛”與“死”的“反顧”里,既彌漫著慈愛的精神與情調,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為柔和的一面,又內蘊著深沉而深刻的悲愴,兩者互為里表,構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韻味。
這部作品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在對過往經歷的回顧中,作者追憶了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因而,作品表現出作者“心靈世界最為柔和的一面”。此外,作品也表達了作者對摧殘人類天性的封建舊倫理、舊道德、舊制度及舊中國種種黑暗現實的批判,體現了作者冷靜深邃的思考,故而蘊藏著“深沉而深刻的悲愴”。
《朝花夕拾》收錄了魯迅1926年創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在《莽原》半月刊。1927年在廣州編訂成書,并添寫了《小引》和《后記》,改名為《朝花夕拾》,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十篇散文中前五篇寫于北京,或寓所或流離中暫居的醫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寫于廈門大學圖書館樓上,輾轉數地,殊為不易。1925年,魯迅先生因為支持學生運動,受到“正人君子”們各種流言的攻擊和誹謗。1926年3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造成“三一八慘案”,先生因寫了《記念劉和珍君》等支持學生正義斗爭、揭露反動當局罪行的文章,受到通緝,他不得不先后避居于日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處。1926年8月,他來到廈門大學任教,又受到舊勢力的排擠。在這樣的處境中,魯迅說道:“這時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憶在心里出土了……”(《〈故事新編〉序言》)這十篇作品,雖然是回憶性文章,但或多或少反映著當時社會斗爭的痕跡。
二、走近魯迅先生
(一)猜猜他是誰

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
——阿累《一面》
你一定猜到了吧?是的,他是魯迅。你心目中對他的印象是怎樣的?用幾個詞語或幾句話來概括一下。等你讀完下面的圖畫、文字,你對魯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待讀完《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相信你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全面。那時,我們再一起來感悟先生其人。
原來我對魯迅先生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魯迅先生的才藝展示

魯迅先生書法

魯迅先生為北京大學設計的?;?/p>
(三)名家筆下的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的走去。
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說:“誰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見的……”
魯迅先生生病,剛好了一點,窗子開著,他坐在躺椅上,抽著煙,那天我穿著新奇的火紅的上衣,很寬的袖子。
魯迅先生說:“這天氣悶熱起來,這就是梅雨天?!彼阉b在象牙煙嘴上的香煙,又用手裝得緊一點,往下又說了別的。
許先生忙著家務跑來跑去,也沒有對我的衣裳加以鑒賞。
于是我說:“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魯迅先生從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p>
過了一會又加著說:“你的裙子配得顏色不對,并不是紅上衣不好看,各種顏色都是好看的,紅上衣要配紅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很混濁……你沒看到外國人在街上走的嗎?絕沒有下邊穿一件綠裙子,上邊穿一件紫上衣,也沒有穿一件紅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魯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著我:“你這裙子是咖啡色的,還帶格子,顏色混濁得很,所以把紅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p>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腳長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腳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橫格子的還好;橫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兩邊裂著,更橫寬了,胖子要穿豎條子的,豎的把人顯得長,橫的把人顯得寬……”
那天魯迅先生很有興致,把我一雙短統靴子也略略批評一下,說我的短靴是軍人穿的,因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條線織的拉手,這拉手據魯迅先生說是放在褲子下邊的……
我說:“周先生,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訴我,怎么現在才想起來呢?現在我不是不穿了嗎?我穿的這不是另外的鞋嗎?”
“你不穿我才說的,你穿的時候,一說你該不穿了?!?/p>
——節選自蕭紅《回憶魯迅先生》
初和他見面時,總以為他是嚴肅的冷酷的。他的瘦削的臉上,輕易不見笑容。他的談吐遲緩而有力。漸漸的談下去,在那里面你便可以發見其可愛的真摯,熱情的鼓勵與親切的友誼。他雖不笑,他的話卻能引你笑。他是最可談,最能談的朋友,你可以坐在他客廳里,他那間書室(兼臥室)里,坐上半天,不覺得一點拘束,一點不舒服。什么話都談。但他的話頭卻總是那末有力。他的見解往往總是那末正確。你有什么懷疑,不安,由于他的幾句話也許便可以解決你的問題,鼓起你的勇氣。
失去了這樣的一位溫情的朋友,就個人講,將是怎樣的一個損失呢?
——節選自鄭振鐸《永在的溫情》
魯迅出學校以后,從事戰斗的新文藝工作,亙三十年。這三十年間始終維持著最樸素的學生和戰士的生活,“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節衣縮食以購圖書,以助窮苦青年的學費。景宋說得好:“‘囚首垢面而談詩書’,這是古人的一句成語,拿來轉贈給魯迅先生,是很恰當的。我推測他的所以‘囚首垢面’,不是故意驚世駭俗,老實說,還是浮奢之風,不期引起他的不重皮相,不以外貌評衡一般事態,對人如此,對自己也一樣。”又說:“說到廢紙做信封,我更憶起他日常生活之一的惜物?!麆t正惟其如此,日積月累地,隨時隨地可省則省,留有用的金錢,做些于人于社會有益的事。不然,不管他如何大心助人,以區區收入,再不處處儉省,怎能做到他當時所愿做的呢。”(《新中國文藝叢刊》三,景宋:《魯迅的日常生活》)
魯迅能健談,和他相處,隨便聊天,也可見其胸懷磊落,機智疾流,有光風霽月之概。所談有種種,或敘述,或評論,或笑話,或悲憤,都令人感到親切和痛快??上耶敃r沒有把它記錄下來,損失至巨。李霽野說得好:“……從他的臉上可以看出他所經歷的人生經驗是何等深刻,他談話時的兩眼顯然表示著他的觀察是何等周密和銳敏。聽到不以為然的事時,他的眉頭一皺,從這你也不難看出他能感到怎樣的悲憤。笑話是常有的,但卻不是令人笑笑開心的笑話,那里面總隱藏著嚴肅和諷刺。他的談鋒和筆鋒一樣,隨時有一針見血的地方,使聽者覺得這是痛快不過的談吐。”有人以為魯迅好罵,其實不然,我從不見其謾罵,而只見其慎重謹嚴。他所攻擊的,雖間或系對個人,但因其人代表著某一種世態,實為公仇,決非私怨。而且用語極有分寸,不肯溢量,仿佛等于稱過似的?!?/p>
魯迅對于書籍的裝飾和愛護,真是無微不至。他所出的書,關于書面的圖案,排字的體裁,校對的仔細認真,沒有一件不是手自經營,煞費苦心。他用的圖案總是優美的,書的天地頭及題目左右總是寬裕的。……經他校過的書,錯誤是很少很少的。關于線裝書,內容有缺葉的,他能夠抄補;形式有破爛的,也能夠拆散,修理,重裝完好;書頭污穢的,能用浮水石把它磨干凈;天地頭太短的也能夠每葉接襯壓平,和北平琉璃廠肆的書匠技術一樣高明。……由于他的愛護書籍,纖悉必至,有人把他珍藏的書,借去弄得污損了,他非常悲嘆,不嘆書而嘆那人的心的污濁。即此一端,便可推見其愛護民族愛護人類的大心!
——節選自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
……為什么我這樣子喜歡魯迅呢?今天我來試著以一種私人的方式,談論魯迅先生。
第一,我喜歡看他的照片,他的樣子,我以為魯迅先生長得真好看。
……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長得不一樣,這張臉非常不買賬,又非常無所謂,非??幔址浅4缺瓷先ヒ荒樀那蹇唷傊?、坦然,骨子里卻透著風流與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對著鏡頭,意思是說:怎么樣!我就是這樣!
所以魯迅先生的模樣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學,配他的脾氣,配他的命運,配他的地位與聲名。我們說起“五四”新文學,都承認他是頭一塊大牌子,可他要是長得不像我們見到的這幅樣子,你能想象么?
而且魯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長衫,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長得跟蕭伯納一般高大,像巴爾扎克那么壯碩,便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可他要是也留著于右任那樣的長胡子……古風是有了,畢竟還是不像他。他長得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國”,又其實非常摩登……“五四”中國相較于大清國,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當年頂摩登的人物:胡適之、徐志摩、邵洵美……魯迅先生的模樣既非洋派,也不老派,他長得是正好像魯迅他自己。
我喜歡魯迅的第二個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學論,就人物論,他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我們先從魯迅的性格說起。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內部文件,是當年為拍攝電影《魯迅傳》邀請好些文化人搞的談話錄,其中一部分是文藝高官,都和老先生打過交道。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提到魯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詼諧、幽默、隨便、喜歡開玩笑,千萬不能給他描繪得硬梆梆。夏衍,是老先生討厭責罵的“四條漢子”之一,他也說老先生“幽默得要命”。
在回憶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較能夠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譬如章衣萍的太太回憶有一天和朋友去找魯迅玩,瞧見老先生正在沿四川北路往家走,于是隔著馬路喊,魯迅沒聽見。待眾人攆到他家門口,對他說喊了你好幾聲呢!于是老先生“噢、噢、噢……”地噢了好幾聲。問他為什么連聲回應,魯迅笑說,你不是叫我好幾聲么,我就還給你呀……接著進屋吃栗子,周建人關照要撿小的吃,味道好,魯迅應聲道:“是的,人也是小的好!”章太太這才明白又在開玩笑,因她丈夫是個小個子。
這樣子看下來,魯迅簡直是隨時隨地對身邊人、身邊事在那里開玩笑。照江南話說,他是個極喜歡講“戲話”的人。……一個智力與感受力過剩的人,大概才會這樣隨時隨地講“戲話”。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見什么真的憤怒的事,他醒著的每一刻,都在尋求這種自己制造的快感。
……我們并非沒有機會遇見類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這樣可愛的無名的智者?!欢宜^的“好玩”是一種活潑而罕見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詞語定義它,它絕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內在的力量遠遠大于我們的想象。
——節選自陳丹青《笑談大先生》
我對魯迅先生的新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讀書方法導引
《朝花夕拾》是一部帶有濃厚自傳性質的回憶性散文集,通過一系列生活片段,勾勒出了作者兒童到青年階段的成長軌跡,展現了當時的世態人情和民俗文化。這些散文更多地流露出作者對家人師友的溫情與懷念,但其間也表現出魯迅先生對社會生活的深刻觀察和深邃思考。因而,書中有些內容你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些困難。我們該怎么閱讀這本書呢?下面的幾招或許會幫到你哦!
方法之一: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通讀全書,并做好必要的勾畫批注和閱讀成果梳理。
首先,你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以保證閱讀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建議大家在十天之內完成對整本書的第一遍通讀。
讀書過程中,你可以借助每個篇章前的“導讀”、篇章中的“文本細讀”以及篇章后的“歸納探究”的提示,把握閱讀及思考的重點、難點,并采用勾畫批注的方式,隨時記錄自己初讀的體會與疑惑。
方法之二:在單篇閱讀基礎上,建立篇章間的關聯,適當借助作者的有關小說、雜文,深入理解作品。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各自獨立成篇,從不同角度記敘了作者從兒童到青年時期的一些生活片段。這里有兒童充滿歡樂的美好時光,青年艱難曲折的求學之路,以及回憶往事時(中年)冷峻深刻的思考。將各篇聯系起來,就是“我”由兒童到青年再到中年的成長史。此外,散文集中的篇與篇之間也互有關聯。例如:《阿長與〈山海經〉》的主角兒阿長,在《狗·貓·鼠》、《〈二十四孝圖〉》、《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都有她的身影;《父親的病》結尾寫衍太太催促年少的魯迅大聲叫喊即將離世的父親,下一篇《瑣記》開頭便是“衍太太現在是早經做了祖母”;觀照《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三篇文章的聯系,可看到作者的求學之旅與思想成長……
可見,《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并非自說自話、孤立存在的,許多篇章間互有聯系,所有篇章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那個時期作者的生活軌跡與心路歷程。為此,我們閱讀時要注意各篇文章之間的關聯。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們還可以聯系魯迅的小說、雜文,比如《社戲》、《孤獨者》、《記念劉和珍君》等(部分文章可參見本書“延伸閱讀”欄),通過互文閱讀來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理解作品的內涵。
名家評點
研究《朝花夕拾》,不能只把它看作是片段的回憶錄,也不能滿足于只就各篇作細致的分析,還要注意把全書作為一個統一的機體來考察,了解作者寫這一組文章的總的意圖和心境,從總體上把握此書的意義、價值和特色,認識它在中國現代散文創作和魯迅作品中的地位。
——王瑤《論魯迅的〈朝花夕拾〉》
方法之三:關注細節,反復品味,感受作者的文字魅力。
《朝花夕拾》中的描寫極富神韻,頗有情趣。寫人,寫得如在眼前,形神畢肖。那“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的私塾先生,讀書多么陶醉、入迷!那在眾聲喧囂中一聲“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么屁電報呢”的范愛農,一出場便冷語奪人。作者這樣描寫他的外貌:“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一個不合于世俗的異人形象便躍然紙上!寫物,則寫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白孕吕尚聥D以至儐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像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這陣仗,哪是在寫老鼠“成親”,倒像是在寫自己有錢的近鄰!細細玩味,讓人忍俊不禁。而“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的鋪寫,則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動植物的樂園,美妙極了!閱讀時,做做勾畫批注,細細品讀,感悟兒時魯迅的童真童趣。
方法之四:反復品味抒情議論語句,體會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咀嚼其中豐富的情味。
作者在對“朝花”的回憶中時時夾雜著“夕拾”之感,因而作品在敘述、描繪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及某些世態人情時,夾雜著中年人深刻而有約束的感慨、精練老到的評點、閑適隨意的嘲諷,或深切醇厚,或深刻精警,或“尖酸”詼諧。為此,閱讀時要注意圈畫文中那些抒情議論的句子,那些幽默風趣、揶揄嘲諷的語詞,如《阿長與〈山海經〉》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的抒情,《父親的病》中“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的評點,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及蘊含于字里行間的豐富意味。
由于魯迅當時身處奔波輾轉之中,面對嚴酷的現實,中年的思考與童年的體驗一經碰撞,不僅撞出了淡淡的憂傷,也撞出了犀利深刻的反思。他深情地回憶著往事,卻又無法忘卻現實的殘酷,因此作品中不時插入雜文筆法婉曲地批評時事、譏諷論敵,有些內容理解起來較有難度。而且,作品中展現了中國歷史的若干片段,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因此,閱讀中遇到暫時讀不懂的內容,可以做下標記,大膽跳過,領會大意即可,不必糾纏于難懂的語句。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閱歷和閱讀積累會越來越豐富,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再來重讀,不僅先前難懂的地方迎刃而解了,你也會有新的更深刻的體驗。魯迅先生及其思想、創作博大精深,是需要也是值得我們用一生來閱讀的。
《編者的話》后所收的溫儒敏教授文章《和中學生談談如何讀〈朝花夕拾〉》對閱讀《朝花夕拾》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有更詳細的闡述,大家可參看。
四、閱讀任務
一、用十天左右時間,按照提示與要求,完成單篇閱讀。
二、在單篇閱讀基礎上,建立篇章之間的聯系,完成“閱讀評估”中的專題閱讀任務。
三、進行閱讀成果的梳理提煉,可以和同學合作,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固化、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提示:可創辦閱讀???、設計閱讀小報、撰寫閱讀札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