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以看開之智,行擔起之勇
- 雨晴隨筆
- 也無風雨也無晴.
- 922字
- 2025-05-19 11:55:55
以看開之智,行擔起之勇
《菜根譚》有言:“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人生于世,“看開”與“擔起”并非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相互映照的兩面鏡。純粹看開易墜虛無,單一擔起終陷困頓,唯以看開之智指引擔起之勇,方得生命之圓融,成就自在之境。
看開,是掙脫執念的枷鎖,卻非消極避世的借口。老子云:“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看開不是摒棄名利,而是不被其異化。陶潛看開官場虛名,“不為五斗米折腰”,卻擔起了“采菊東籬下”的詩意人生與精神高潔;莊子看開功名利祿,拒為“犧牛”,卻擔起了道家思想的傳承,以“逍遙游”的姿態啟迪后世。真正的看開,是清醒認知萬物皆為過眼云煙,卻在這清醒中擇善而擔,不被物欲迷心,不被虛名累身,于喧囂浮世中守住內心的一方凈土。
擔起,若無看開之智慧,則易淪為偏執的困獸。擔起是一種勇氣,但若缺乏看開的通透,便成了負重的盲行。商紂王執著于權力的巔峰,擔起了無盡的貪欲,卻未看開成敗興衰之理,最終鹿臺自焚,國破家亡;反觀唐太宗,看開個人得失,擔起治國安邦之任,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清醒,開創貞觀之治。擔起是對責任的堅守,對理想的追尋,而看開則是這過程中的燈塔,讓擔起的腳步不致陷入偏執的泥淖,在風雨兼程中始終明晰方向。
看開與擔起,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多次被貶,他看開了仕途的不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卻從未放下對蒼生的關懷,每到一處皆擔起為民請命之責:在杭州疏浚西湖,在密州抗旱滅蝗。他看開個人榮辱,卻擔起社會責任;擔起濟世情懷,又以看開之心化解苦難。如此,方能在“問汝平生功績,黃州惠州儋州”的自嘲中,書寫出詩詞文章的璀璨,成就儒釋道融合的精神豐碑。
“看開”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豁達,“擔起”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擔當。于個人,看開是不為物役的清醒,擔起是實現價值的追求;于社會,看開是不盲目逐利的理智,擔起是推動進步的責任。唯有將二者交融,以看開之智滋養擔起之勇,以擔起之實踐證看開之悟,方能在得失之間保持從容,于沉浮之際堅守本真,讓生命既擁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自在,又不失“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邁,如此,方為真正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