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爭辯
- 掉馬后,女首輔強撩了死對頭
- 初溪淺風吹
- 2008字
- 2021-08-28 15:03:11
“忠勇侯世子有此大才,當然應該入仕為朕分憂,你們一直說此事不妥,到底是哪里不妥。”
當然是哪里都不妥,不合規矩,年紀太輕,身上沒有功名……有人想道,可是皇帝的聲音都變了,他也不敢吭聲反駁。
皇帝的語氣雖然抑制了些,可還是能聽出來有些不耐,像是風雨欲來前的平靜。
這時候他要是敢說出那句話,恐怕會直接激怒陛下,那就不是訓斥兩句的事了。
見大臣們沒人答話,皇帝的身子壓低了一點。
他的表情看似很平淡,直視大臣們說道。
“顧藏此人如此出色,朕想讓他提前入仕,這難道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嗎?”
不敢反駁皇帝,大臣們一個個都忍不住狠瞪顧藏,看她在旁側表情不變,平靜淡然的樣子,又暗自嘆氣。
顧藏此人無論是文采還是氣度,的確都很出色,如果他按照入仕之道,先考取功名等待封官,這樣一步步來,先積累經驗再慢慢升官,誰能說一句不好呢。
可惜皇上非要提前讓他入仕,還像是已經決定好了的,這到底是好還是壞,他們不敢賭。
首輔之位還是太過重要了些,讓一個從未當過官的人直接坐上首輔之位,如果決策出錯,到時候可不是貶官就能解決的事。
見他們不吭聲,皇帝忍不住又說道。
“還是說你們有什么更合適的人選,能比忠勇侯世子更加出色讓朕滿意。”
有人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顧藏已經是陛下親自挑選好的人了,他自己選的人肯定更合自己心意,這誰比得過他。
而且,還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他們哪怕真能找來一個驚才絕絕之人,陛下也會覺得不如顧藏。
何況,這種時候誰也不能讓陛下更滿意了,大臣們心里想道,陛下這話是十足的刁難。
可惜看皇帝心情已經不好了,眾位大臣也不敢抬杠,只能全部跪下請陛下息怒。
“顧藏世子雖然文采出眾,可他畢竟年紀太輕,怎能擔此大任。況且他此前又沒有考取過功名,若是直接榮登首輔之位,只怕百姓和大家都不能信服!”
“還請陛下三思啊!”
大臣們說完,又是硬骨頭的一跪,他們想請求皇帝看在眾人都勸誡阻攔的份上,改變皇帝心意。
皇帝看他們到了這種地步也沒有服軟,心里暗松了口氣,今天這場戲,終究還是演成功了。
他越是千方百計的抬舉顧藏,越是讓大臣們不滿,這樣才能把她當成靶子,給顧藏樹敵,讓她更引人注意。
這樣下去,將來真相被揭開之時,民意洶涌,他也能得到更滿意的結果。
顧藏打量了幾眼皇帝的臉色,微微蹙了下眉,又低下頭慢慢摩挲著內側的袖子。
她總覺得皇帝表情不太對勁,今日這局面像是故意,又像是順水而行。
可惜這是皇帝在和大臣博弈,不是她該表達想法的時候,否則會讓兩方都不滿意。
“忠勇侯世子詩會那天力壓多位才華橫溢之人,拿到頭名的事,諸位肯定也都知道。”皇帝再次開口。
“他年紀輕輕就如此學識淵博,哪怕沒有功名在身,可終究是瑕不掩瑜,怎么不能擔此大任呢。”
表面上,皇上的語氣已經沉了下來,可他龍袍里原本緊握的手掌,這時已經漸漸舒展開了。
這場大戲即將落幕,接下來,就要讓顧藏親自和他們交手了,皇帝心想,顧藏,你可千萬別讓朕失望啊。
大臣們并不知道他們被利用了,只是覺得皇上對于這件事格外執拗,似乎是今日非要給顧藏封為首輔。
“罷了。”
這兩個字一出,大臣們迅速抬起頭,還以為陛下終于改變心意了。
可是不等他們高興,皇上就站了起來,自顧自接著說道。
“諸位可能是年紀大了,不習慣朝內有太過年輕的大臣,此事是朕不太周全,不該與你們商議,一番爭執倒是傷了和氣。”
下首的大臣臉都僵了,皇上這話是什么意思,是說他們太過古板,還是說他們嫉妒顧藏年紀輕輕便有大才,覺得他們容不下顧藏一個黃毛小兒?!
如果剛才還只是覺得陛下決策有問題,這會兒就真的遷怒到顧藏了。
一時間大家的臉色都五彩繽紛起來,心里那口氣堵得慌,更多的,是對顧藏的怨氣。
他們怎么也想不明白顧藏是給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湯,讓陛下對他這般滿意,哪怕朝上大臣都反對,也依舊執迷不悟,讓他顧藏來坐上首輔之位。
欣賞完了眾位大臣的難看臉色,皇帝悠悠開口。
“朕心意已決,忠勇侯世子內外兼修,才德兼備,今日便封他為首輔,好為朕分憂解難。”
說著,皇帝的目光轉向顧藏,他目光慈愛,帶著鼓勵,“這官位雖然高了些,可你畢竟十分出色,朕相信你能勝任。”
顧藏面上也做出一副欣喜的模樣,朝皇帝行禮謝恩。
“承蒙陛下恩賜,臣必定竭盡全力,不服陛下所托。”
“起來吧。”皇帝隨意揮揮手,“眾卿可還有事要奏?若無事,今日便散了吧。”
看皇帝如愿以償心滿意得的樣子,大臣們也只能憋著氣恭送陛下。
皇帝看他們心不甘情不愿的樣子,心里更高興了。
這會兒他剛封賞了顧藏,大臣們心中怨氣正盛,是讓他們見面的最好時機,皇帝當然不想耽擱。
眾人一起行禮恭送陛下。
皇帝的身影剛消失在大殿門口,殿里迅速眾生百態。
氣氛實在在凝結了,官位稍微低點,沒有結黨營私,不想被牽扯進去的大臣都開始撤退,生怕慢走一會兒就倒霉。
顧藏沒能及時離開,畢竟這群人就是朝她來的,她剛一起身周邊的大臣都朝她走過來了。
“恭喜顧世子得償所愿啊,這首輔之位可來之不易。”
有人先行出聲,“以前辦了那么多次詩會,陛下也沒記住幾個人,這次顧世子一得頭名就被陛下知道了,可真是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