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入耳的話
(1960年6月2日晚)
夏收正進入搶收的緊張階段,四小隊的社員聽說6月2日,公社組織起來的各個大隊的割麥標兵,要到路井大隊第4隊的靳家靈地支援收割“百畝方”小麥并進行比賽,人人高興。昨天下午就行動起來,所有勞力齊出動,先割凈地斜頭,并借東西、擔水作好各種準備。
今日一早,送水的、拉耙的、套車的、接待的,忙個不停。但直等到11點還不見人來,社員們就議論紛紛。有的說:“‘龍口奪食’的大忙天,半天不出工,讓幾十名勞力在這兒靜等著,這是支援夏收嗎?”有人說:“這像爭分奪秒搶收嗎!”正說著,只見遠處浩浩蕩蕩百多人來到了地頭。英雄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各就各位,靜等號令。
只聽得一聲發令槍響,一百單八將,一個個揮動鐮刀,前后飛舞;只見得“嗆嗆嗆”,麥子一行行倒地。好漢們彎腰弓背,掄鐮割麥,頭上冒汗,背上流水,誰也顧不得擦把汗,喘口氣,喝口水,一鼓氣要割到地頭。真是手快如飛,賽過名將梁緒宗的確也不少。路井大隊的女將習青梅爭了上游,一下子也出了名。不到3個小時,100畝小麥平呼呼鋪了一地。下午兩點,決賽結束。英雄們才回去吃飯了。
但4隊的社員好不知足。有的說:“割麥不收份子,硬叫太陽往干的曬哩!硬叫麥顆籽到完的落哩!”有的說:“這不叫割麥比賽,這是比賽看誰糟踏的多,麥茬有半尺高,一地亂踏,像是牲口打過滾一樣。”有的說:“梁縣長親自領著干的,就不看這質量,這叫‘顆粒歸倉’嗎?這叫顆粒不要,光要麥稈稈。”也有人說:“唉,一百多人,割了一天,光打雜的就有四五十人,也不知這是啥計劃,為了啥?大概是圖了個名氣大。”
隊長只好安排社員,專門收好份子,才能用車拉載。由于麥茬高,倒的麥多,有的地方,麥耙都拉不過去。麥顆子紅刷刷落下一地。聽人說:“跛子老漢侯定娃,用條帚掃麥顆,就掃下三四百斤。”真可惜,把100畝豐產小麥硬糟蹋咧!
(文中“英雄們”“好漢們”,褒乎?貶乎?社員們的話雖“難以入耳”,卻是真實情況的客觀反映,也是對形式主義的強烈譴責。那“紅刷刷落下一地”的“麥顆子”,不就是農民們從額頭、從肩上、從脊背掉下來的一顆顆滾燙的汗珠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