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一條 土地資源的保護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未經依法批準不得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

國家鼓勵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理解與適用

根據本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采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為:(1)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土地供給能力以及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2)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基本農田應當占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的80%以上征用基本農田必須經國務院批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無權批準征用基本農田。(3)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采取措施,改造中低產田,整治閑散地和廢棄地。(4)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作為集體土地的所有人和土地承包的當事人,發包方應當:(1)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如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如果承包方給承包地造成永久損害的,發包方有權制止,并有權要求承包方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同時,發包方還應當監督土地經營權人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如果土地經營權人擅自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棄耕拋荒連續兩年以上給土地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破壞土地生態環境,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內不解除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的,發包方有權要求終止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2)執行縣()土地利用規劃,組織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田村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維護排灌工程設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鹽漬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3)切實履行承包合同,保證承包方對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的積極性如耕地的承包期為30,在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在承包期內,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時,發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發包方應當給予補償

承包方應當:(1)按照承包合同中確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承包土地的目的就是從事種植等農業生產,禁止改變農用土地的用途,不得將其用于非農業建設如不得在耕地上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等從保護耕地的角度,承包方不得占有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承包方違法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予以處罰。(2)增加土地的投入,禁止掠奪性開發承包方應當合理地增肥地力,這樣一方面提高土地生產力,發揮土地最大效益,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提高土地質量,保證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3)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如為了片面追求短期內的生產效益,有的承包方在承包地上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結果導致土壤污染,生產能力下降;有的承包方擅自改變農用地的用途,在耕地上建房窯等建筑物,對耕地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害承包方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土地經營權人應當:(1)按照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中確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土地經營權人有權占有農村土地,自主開展農業生產經營并取得收益,但不得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土地經營權人違法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罰。(2)增加土地的投入,禁止掠奪性開發土地經營權人可以依法投資改良土壤,增肥地力,建設農業生產附屬配套設施等,并按照合同約定對其投資部分獲得合理補償。(3)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態環境如果土地經營權人擅自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棄耕拋荒連續兩年以上給土地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破壞土地生態環境的,承包方可以解除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內不解除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的,發包方有權要求終止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土地經營權人對土地和土地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應當予以賠償

?條文參見

土地管理法3、4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9 ;《草原法3、4、6、7 ;《森林法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桑植县| 汪清县| 酒泉市| 建昌县| 涟源市| 晋州市| 崇左市| 襄垣县| 永泰县| 衡东县| 铜川市| 漾濞| 即墨市| 蒙阴县| 始兴县| 申扎县| 合水县| 比如县| 宁国市| 潍坊市| 宁阳县| 兰溪市| 兴隆县| 长子县| 沙湾县| 温泉县| 冷水江市| 土默特左旗| 黑山县| 禄劝| 宝丰县| 南丰县| 九寨沟县| 温泉县| 松江区| 轮台县| 衡山县| 盈江县| 集贤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