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十一條 人民調解員調解工作要求

人民調解員調解民間糾紛,應當堅持原則,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調解民間糾紛,應當及時、就地進行,防止矛盾激化。

?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了人民調解員調解民間糾紛工作的要求,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堅持原則]

結合本法第3條的規定,人民調解員在調解民間糾紛時,應當在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尊重當事人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明法析理]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民間糾紛時,要通過詮釋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向當事人講明道理而促成當事人之間的和解。在理解時應當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明法析理要以事實為依據。人民調解員調解民間糾紛應當根據事實,從糾紛、爭議的實際出發。事實就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即各種事態的客觀存在。在牽涉利益糾紛的時候,盡管是對于同一存在的事實,當事人的認識或者主張也可能并不一致,認清事實就成為處理和解決各種爭議的前提和基礎。解決民間糾紛,應當實事求是,從具體實際出發,注重證據和調查研究,還客觀事實以本來面目,并以客觀事實作為分清當事人是非曲直和加以判斷的依據。

(2)明法析理要以法律為準繩。人民調解員在調解民間糾紛時,應當按照法理和法律規定進行思維,要從法理、法律精神、社會現實情況等多方面處理糾紛,不能脫離法理和法律,甚至違背人情和公理去考慮問題。人民調解的程序、方法和內容都不得違反法律,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權益。

對于法律有明確規定的問題,人民調解員應當把法律的規定詮釋透徹,把案情同法律規定有機地結合起來對照分析,這樣當事人會很容易接受。對于法律沒有規定的問題,人民調解員應當結合國家政策、公序良俗加以講解,當事人也會接受或認可人民調解員的建議,妥善了結糾紛。

需要注意的是,“明法析理”的“法”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既包括與民間糾紛有關的法律,如婚姻法、繼承法、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還包括相關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

[主持公道]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民間糾紛時,要處于居中地位,不偏不倚,做到客觀、公正、公平。不論是弱勢的一方還是強勢的一方,人民調解員都要一視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結合本法第14條和第15條的規定,人民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成年公民擔任。人民調解員在調解工作中偏袒一方當事人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推選或者聘任單位予以罷免或者解聘。

[及時、就地進行,防止矛盾激化]

本法未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相關程序的期限,但調解民間糾紛也應當盡可能快速、高效率地進行,及時處理和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人民調解員應當對民間糾紛高度重視并及時調處,不能久拖不決。

人民調解的民間性決定了其從形式到程序都應區別于有關行政處理和司法程序。就地調解意味著除專門的調解工作場所以外,田間、地頭、炕頭都可以是開展調解工作的場所。人民調解應當不拘形式、靈活便捷、便民利民,這既是人民調解的特點,也是人民調解的優勢。

正確調解好民間糾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準確地掌握糾紛事件的真相,掌握糾紛當事人的心理。在查明案情,分清是非的基礎上,結合當事人心理活動等具體情況,注意調解方法,不回避矛盾,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避免矛盾激化。同時,依照本法的規定,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過程中,發現糾紛有可能激化的,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條文參見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3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黄山市| 金沙县| 开封县| 梁河县| 漠河县| 宁都县| 宁陵县| 古浪县| 白银市| 泽州县| 保亭| 商丘市| 辉南县| 海宁市| 太康县| 灵川县| 万山特区| 依兰县| 保定市| 台山市| 宜阳县| 东乡县| 肥东县| 邓州市| 洞头县| 沧州市| 广平县| 连南| 舒兰市| 高要市| 大竹县| 和林格尔县| 广饶县| 汉寿县| 永平县| 万州区| 绥江县| 祁连县| 工布江达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