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行政處罰的決定

第三十條 【處罰的條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注解

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包括:

(1)事實條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行政違法行為這一客觀事實。

(2)主體條件,必須由法定的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適格主體實施——行政機關有權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權在授權范圍內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處罰,受委托組織有權在委托范圍內以委托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

(3)對象條件,必須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違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責任能力。

(4)時效條件,行為人實施行政處罰還需其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

配套

本法第三章、第29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2條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的告知義務】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的申辯、陳述權】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

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配套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實施行政處罰時聽取陳述申辯時限問題的復函》;《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4條

第一節 簡易程序

第三十三條 【當場處罰】

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注解

1.簡易程序,又稱當場處罰程序,是指在具備某些條件的情況下,由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些處罰決定甚至當場執行)的步驟、方式、時限、形式等程序過程。

2.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的,可以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3.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人予以警告、200元以下罰款,交通警察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并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

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0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7條

第三十四條 【當場處罰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并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7-109條

第三十五條 【不服處罰提起的復議或訴訟】

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2、3、6-9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2、3、12、44-53條

第二節 一般程序

第三十六條 【取證】

除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注解

一般程序,即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經過的正常的普通程序。它包括調查取證、決定的作出和處罰決定書的交付、送達等內容。

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9條;《海關關于當事人查閱行政處罰案件材料的暫行規定》

第三十七條 【執法檢查和取證的程序】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并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制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配套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

第三十八條 【處罰決定】

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第三十九條 【處罰決定書的內容】

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

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6條;《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30條

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的送達】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注解

行政機關在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時,應遵循以下規定:

(1)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2)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則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3)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4)直接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5)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84-9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7條;《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50-5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辦理行政處罰案件程序規定》第20-25條;《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31條;《食品藥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45-48條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不履行告知義務處罰不成立】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第三節 聽證程序

第四十二條 【行政處罰聽證范圍及程序】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3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7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制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執行。

注解

1.聽證,是指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由行政機關組織的,在調查取證人員、案件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參加的情況下,聽取各方陳述、辯明、對質及證據證明的法定程序。

2.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3.個人隱私,是指當事人不愿公開的個人秘密情況,如個人存款、欠債等經濟情況,或者個人疾病、夫妻家庭關系等與人的身份和名譽等有關的其他事件。

4.聽證程序須符合的條件包括:(1)較重的行政處罰;(2)對違法事實的認定有分歧;(3)當事人有聽證要求;(4)聽證必須由行政機關組織。

應用

33.行政機關作出沒收較大數額財產的行政處罰是否應當進行聽證

本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這里的“等”不限于列舉的三類處罰,應當包括較大數額沒收的處罰。行政機關作出的沒收較大數額財產的行政處罰決定前,未告知當事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或者未按規定舉行聽證的,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確認該行政處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有關“較大數額”的標準問題,實行中央垂直領導的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沒收處罰決定,應參照國務院部委的有關較大數額罰款標準的規定認定;其他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沒收處罰決定,應參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相關規定認定。

34.公安機關作出哪些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要求聽證

公安機關作出吊銷許可證以及處2000元以上罰款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要求聽證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舉行聽證。

35.海關作出哪些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要求聽證

海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并且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作出暫停從事有關業務、撤銷海關注冊登記、對公民處1萬元以上罰款、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10萬元以上罰款、沒收有關貨物、物品、走私運輸工具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在履行告知義務時,海關應當制發行政處罰告知單,送達當事人。

36.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作出哪些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作出下列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1)對公民處以1萬元以上罰款的;

(2)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萬元以上罰款的;

(3)撤銷行政許可、吊銷行政許可證件的;

(4)吊銷已取得的檢疫單證的;

(5)責令停產、停業的;

(6)其他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聽證條件的。

37.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作出哪些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擬作出下列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聽證權利告知書》,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1)對法人處以20萬元以上的罰款或者對分支機構處以10萬元以上的罰款;

(2)對個人處以2萬元以上的罰款;

(3)責令撤換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4)限制業務范圍;

(5)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

(6)責令停業整頓;

(7)吊銷保險許可證;

(8)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保監會規章規定可以要求聽證的其他處罰。

38.中國證監會作出哪些行政處罰以前,當事人要求舉行聽證的,應當組織聽證

(1)責令停止發行證券;

(2)責令停業整頓;

(3)暫停或者撤銷證券、期貨業務許可;

(4)撤銷任職資格或者證券從業資格;

(5)對個人處以罰款或者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5萬元以上;

(6)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罰款或者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30萬元以上;

(7)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可以要求聽證的其他情形。

39.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作出哪些行政處罰以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要求聽證

銀監會或其派出機構在作出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在《行政處罰意見告知書》中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重大行政處罰包括:

(1)較大數額的罰款。包括:銀監會決定的200萬元人民幣以上罰款;銀監局決定的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罰款;銀監分局決定的50萬元人民幣以上罰款。對個人作出的10萬元人民幣以上罰款。

(2)責令停業整頓。

(3)吊銷金融許可證。

(4)取消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5年以上直至終身。

(5)對其他情況復雜或重大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第49條;《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37-48條;《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45-75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聽證規則》第2條;《中國銀監會行政處罰辦法》第67-7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聽證辦法》;《財政機關行政處罰聽證實施辦法》;《國土資源聽證規定》;《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

第四十三條 【聽證之后的處罰】

聽證結束后,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本溪市| 新乡县| 肥东县| 高碑店市| 宜阳县| 金坛市| 岫岩| 宜君县| 万源市| 阿图什市| 晋城| 自贡市| 汉中市| 德保县| 城固县| 怀化市| 微山县| 中宁县| 龙州县| 吕梁市| 遂溪县| 沁水县| 绿春县| 延津县| 大英县| 巢湖市| 伊通| 平和县| 紫金县| 子长县| 武强县| 长泰县| 伊金霍洛旗| 洛宁县| 甘洛县| 江川县| 铅山县| 高邮市| 宿州市|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