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注解與配套(2017年版)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 1185字
- 2021-09-28 11:01:01
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和工作機制】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注解
本條是關于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和工作機制的規定。依照本條規定,安全生產工作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這一方針是開展安全生產工作總的指導方針,是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
本條同時確立了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指生產經營單位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履行的安全生產法定職責和義務。
應用
2.如何準確理解“綜合治理”
所謂綜合治理,就是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從發展規劃、行業管理、安全投入、科技進步、經濟政策、教育培訓、安全文化以及責任追究等方面著手,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綜合治理,秉承“安全發展”的理念,從遵循和適應安全生產的規律出發,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多管齊下,并充分發揮社會、職工、輿論的監督作用,形成標本兼治、齊抓共管的格局。綜合治理,是一種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它是保證“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綜合治理工作機制,才能有效貫徹安全生產方針。
3.生產經營單位承擔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生產經營單位承擔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中必須在以下方面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接受未盡責的追究:(1)依法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管理制度。(3)持續具備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4)確保資金投入滿足安全生產條件需要。(5)依法組織從業人員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6)如實告知從業人員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教育職工自覺承擔安全生產義務。(7)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規定佩戴使用。(8)對重大危險源實施有效的檢測、監控。(9)預防和減少作業場所職業危害。(10)安全設施、設備(包括特種設備)符合安全管理的有關要求,按規定定期檢測檢驗。(11)依法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操作崗位應急措施。(12)及時發現、治理和消除本單位安全事故隱患。(13)積極采取先進的安全生產技術、設備和工藝,提高安全生產科技保障水平;確保所使用的工藝裝備及相關勞動工具符合安全生產要求。(14)保證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依法實施安全設施“三同時”。(15)統一協調管理承包、承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16)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17)按要求上報生產安全事故,做好事故搶險救援,妥善處理對事故傷亡人員依法賠償等事故善后工作。(1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