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注解與配套(2017年版)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 769字
- 2021-09-28 11:01:07
第三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設備管理】
安全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
注解
本條是關于生產經營單位安全設備管理的有關規定。本條所稱的安全設備,主要是指為了保護從業人員等生產經營活動參與者的安全,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以及在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用于救援而安裝使用的機械設備和器械,如礦山使用的自救器、滅火設備以及各種安全檢測儀器等。安全設備有的是作為生產經營裝備的附屬設備,需要與這些裝備配合使用;有的則是能夠在保證安全生產方面獨立發揮作用。這些安全設備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配備,以確保生產安全和事故救援順利進行。
使用安全設備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安全設備正常運轉和處于良好的狀態,發揮其保證安全的效用。為了明確對安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檢測的責任,增強生產經營單位有關人員的責任心,促使其認真按照要求對安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檢測,本條還規定對維護、保養、檢測的有關情況應當做好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記錄的內容,一般應當包括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的時間、地點、人員,安全設備的名稱,維護、保養、檢測的結果,發現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處理情況等。記錄是相關工作開展的見證,是重要的追溯資料,也是相關單位履行義務的憑證。需要在記錄上簽字的有關人員,包括直接從事維護、保養、檢測的技術人員以及相關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要時,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也要簽字。
配套
《安全生產法》第10、96條;《標準化法》第2、8條;《礦山安全法》第16條;《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20條;《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第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