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行政訴訟法逐條注釋
- 梁鳳云編著
- 701字
- 2021-10-23 03:37:09
第九條 【本民族語言文字原則】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立法·要點注釋
1.本條規定是對《憲法》的重述?!稇椃ā返谝话偃臈l規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對于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翻譯。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起訴書、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書應當根據實際需要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文字?!睹褡鍏^域自治法》第四十七條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六條也作了類似規定。
2.各民族。各民族不僅包括少數民族,也包括漢族。在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應當保障漢族公民使用漢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3.進行行政訴訟。進行行政訴訟是指行政訴訟的全過程,不僅僅是指庭審。
4.少數民族聚居。是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少數民族共同居住。聚居可以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還可以是多個少數民族聚居。
5.如果人民法院在訴訟中違背該原則進行審理,可能引起裁判無效的后果。上級人民法院在第二審或者審判監督程序中即可以此為理由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法律文件】
《民事訴訟法》(20120831)
第十一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民事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推薦閱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注解與配套(第三版)
- “宿說”辯護策略:30年刑辯之路與案件評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實用版(2017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2018年版)
- 中國司法改革背景下審判責任制度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案例注釋版(第四版)
- 打官司學習讀本(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系列)
- 行政訴訟法修改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條建議及理由
- 新行政訴訟法逐條注釋
- 學生常用法規掌中寶:刑事訴訟法(2012—2013)
- 行政非訴強制執行基本原理與實務操作
- 行政訴訟政策研究
- 行政訴訟法學(第三版)
- 常見民商事糾紛裁判規范指引(勞動爭議卷)
- 中國涉外民商事訴訟管轄權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