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國家司法考試同步訓練題解:刑法
- 飛躍司考輔導中心
- 9299字
- 2021-09-18 16:53:03
第6課 共同犯罪 [10]
2013年真題[11]
1.《刑法》第29條第1款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對于本規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3/2/9,單選)
A.無論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實施了犯罪,還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適用該款前段的規定
B.該款規定意味著教唆犯也可能是從犯
C.唆使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因而屬于間接正犯的情形時,也應適用該款后段的規定
D.該款中的“犯罪”并無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過失犯罪
2.關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2013/2/55,多選)
A.乙因妻丙外遇而決意殺之。甲對此不知曉,出于其他原因慫恿乙殺丙。后乙殺害丙。甲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教唆犯
B.乙基于敲詐勒索的故意恐嚇丙,在丙交付財物時,知情的甲中途加入幫乙取得財物。甲構成敲詐勒索罪的共犯
C.乙、丙在五金店門前互毆,店員甲旁觀。乙邊打邊掏錢向甲買一羊角錘。甲遞錘時對乙說“你打傷人可與我無關”。乙用該錘將丙打成重傷。賣羊角錘是甲的正常經營行為,甲不構成故意傷害罪的共犯
D.甲極力勸說丈夫乙(國家工作人員)接受丙的賄賂,乙堅決反對,甲自作主張接受該筆賄賂。甲構成受賄罪的間接正犯
一、單項選擇題
1.某國有博物館的安全保管設施出現故障,故由工作人員李某和王某等人臨時負責看守館藏文物。當晚李某溜進一文物儲藏房間,竊取了一些青銅器。待其出門時恰好看見王某從另一間文物儲藏室中出來,而且手里還拿了一幅畫卷。兩人心照不宣,都非常尷尬。后直至該案件被公安機關偵破,二人均未交待對方貪污的事實。經鑒定:青銅器總價值10萬元,畫卷價值30萬元。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哪一個?()
A.李某和王某構成共同犯罪,貪污金額分別為10萬元和30萬元
B.李某和王某構成共同犯罪,貪污金額為40萬元
C.李某和王某構成事后共犯,不構成共同犯罪
D.李某和王某構成同時犯,不構成共同犯罪
2.關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乙應當預見但沒有預見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塊石頭砸死丙。只有認定甲、乙成立共同過失犯罪,才能對甲、乙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
B.甲明知乙犯故意殺人罪而為乙提供隱藏處和財物。甲、乙構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為乙實施保險詐騙提供虛假鑒定結論。甲、乙構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員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風報信助其逃避處罰。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3.被告人劉某因與丈夫金某不和離家出走。一天其女(時齡12周歲)前來劉某住處,劉某指使其女用家中的鼠藥毒殺金某。其女回家后,即將鼠藥拌入金某的飯中,金某食用后中毒死亡。其女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被告人劉某的行為,定罪處罰正確的是:()。
A.劉某授意本無犯意的未成年人投毒殺人,應根據《刑法》第29條“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的規定,對被告人劉某按故意殺人罪定罪并從重處罰
B.劉某授意未成年人以投毒的方法殺人,屬于故意向他人傳授犯罪方法。同時,由于被授意人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負刑事責任,因此對被告人劉某應單獨以傳授犯罪方法罪論處
C.劉某唆使不滿14周歲的人投毒殺人,由于被教唆人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因此唆使人與被唆使人不能形成共犯關系,被告人劉某非教唆犯,而是間接正犯,應按其女實行的故意殺人行為定罪處刑,并且不能適用《刑法》第29條“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的規定
D.劉某的行為是間接正犯,應按故意殺人罪定罪,但應同時適用《刑法》第29條“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的規定
4.下列關于教唆犯說法正確的是:()
A.甲為刑滿釋放人員,好逸惡勞,教唆乙去實施盜竊,并將如何撬門壓鎖等自己多年總結的“真傳”傳授給乙,乙并未實施盜竊行為。則甲為教唆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B.甲欲殺死乙,將投了毒的咖啡讓公司同事丙拿給乙,丙實際上已經偷偷看到了甲的投毒過程,知道咖啡有毒,但仍然將咖啡拿給了乙,并造成了乙的死亡。甲構成了教唆并殺人的教唆犯
C.甲教唆未成年人乙吸食毒品,但乙并未吸食,則甲不構成犯罪
D.甲教唆乙搶奪路人財物,乙在實施搶奪的過程中遭到被害人的阻擋,便使用暴力搶劫了財物。雖然乙實施的是搶劫犯罪,但甲應在搶奪罪的限度內承擔刑事責任,而不屬于教唆未遂
5.某日,李某從友人處得知妻子牛某與王某有奸情,當晚即對牛某進行威脅,牛某害怕被丈夫毒打,便稱其實是王某強奸了自己。李某怒道:“要真是強奸我就把他弄死!”遂指使牛某將王某誘來與其發生性關系,然后李某將其打死,并稱這樣不用坐牢。牛某不肯,李某就一頓暴打。牛某實在沒辦法,便依照李某的指示將王某叫到家中,王某正與牛某性交之時,李某從背后閃出,拿木棍將其打死。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哪一個?()
A.牛某可主張不可抗力,不構成犯罪
B.牛某可主張緊急避險,不構成犯罪
C.牛某可主張遭受脅迫,不構成犯罪
D.牛某和李某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6.以下關于共犯的說法中,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得知朋友郭某組織他人賣淫,主動為其提供幫助,對甲應以組織賣淫罪的幫助犯論處
B.乙與拐賣婦女的犯罪分子李某簽訂合同,負責幫其接送被拐賣的婦女,并收取一般運輸費用,對乙應以拐賣婦女罪的幫助犯論處
C.丙與走私犯罪分子王某約定為其提供資金、賬號,并實際履行,對其應以走私罪的幫助犯論處
D.被告人黃某的父親丁,勸說證人趙某向法庭提供偽證,并送給趙某一千元作為回報。丁構成偽證罪的教唆犯
7.吳某和朱某沿著某火車站臺閑逛,并在某輛列車到站后沿著站臺往車的尾部方向走。走到一節車廂時,吳某突然將手伸進車窗,將茶幾上乘客的幾個香蕉取了出來,并分于朱某。二人邊吃香蕉邊繼續前行。行至另一車廂時,吳某突然又將手伸入車內,取出乘客陳某的小提包(內有現金4000元),然后逃跑,朱某見狀也與吳某一同逃離。陳某發現包被搶,大聲呼喊。吳某聽到呼喊,在跑出10米后將提包扔進路邊水溝里。后二人成功逃離,朱某問吳某提包在何處,吳某告訴了朱某,朱某就說:“現在應該安全了,我們去拿。”之后二人返回車站拿到提包,并在僻靜處分贓,朱某分得1500元。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哪一個?()
A.朱某和吳某構成搶奪罪的共同犯罪
B.朱某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吳某構成搶奪罪
C.朱某不構成犯罪,吳某構成搶奪罪
D.朱某和吳某構成搶奪罪和掩飾、隱瞞犯罪
所得罪的共同犯罪
8.楊某正為收購一些便宜的金戒指而費腦筋時,鄰居12歲的兒子張某到楊家玩。楊某想起張家祖上留下了一些金戒指,就問張某:“你家中有金戒指么?”張某說有。楊某就讓他拿來換錢。張某背著父母分四次將16只金戒指(價值約30000元)拿給了楊某,楊某為這些戒指共支付給張某300元。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哪一個?()
A.楊某不構成犯罪
B.楊某構成詐騙罪
C.楊某構成盜竊罪的教唆犯
D.楊某構成盜竊罪的間接正犯
9.胡某糾集李某等6人組成“威虎會”,自封會長,并鼓勵李某等人要積極活動,為威虎會能夠擴大影響而努力。結果李某等人在兩個月內搶劫13次,并殺死4人重傷7人,劫得財物總價值達10萬余元。上述犯罪行為中胡某只參與了兩次搶劫,劫得財物1萬元,且未造成人員傷亡。致人重傷的案件中,胡某只知道其中的一起,而致人死亡的案件中胡某至案發時都并不知情。那么對胡某應如何處理?()
A.只能構成搶劫罪,且搶劫數額以1萬元計
B.應認定為搶劫罪,搶劫數額以10萬元計
C.應認定搶劫罪和故意傷害罪,但絕對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D.應認定搶劫罪、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
10.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下列關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人
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
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11.沈某和張某長期躲在貨物列車上,并在火車運行過程中將貨物拋下,然后找機會從車上跳下,并轉移貨物。兩人采用這種方法盜竊20余次,盜竊財物總價值達8萬余元。經查,每次盜竊之前,沈某和張某都會事先跟李某打好招呼,讓他準備好車輛。盜竊之后,李某開車將沈某和張某盜竊的贓物運到銷贓地點,但每次李某都不參與分贓,聲稱只是因為沈某是自己哥們兒才幫他的。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哪一個?()
A.由于李某不參與分贓,李某并不構成任何犯罪
B.李某雖不參與分贓,但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李某構成盜竊罪的共犯,但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李某既構成盜竊罪的共犯,也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2.下列關于教唆犯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教唆乙實施殺害丙的行為,結果乙口頭允諾,但實際只是去丙家盜竊了一臺彩電,則甲不構成教唆犯
B.甲乙共同約定實施了盜竊行為,在盜竊得逞之后,甲臨時起意,向乙使了個眼色,乙心領神會放了把火毀滅現場,致使大量財物被燒毀,則甲構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C.甲已經打算實施殺人行為,但是還在猶豫之間,乙見狀給甲打氣,鼓勵甲實施行為,結果甲實施了故意殺人行為,則乙構成教唆犯
D.甲對乙說:“你去犯罪吧。”結果乙實施了搶劫行為,則甲構成教唆犯
13.某女葉某經常被隔壁鄰居魯某性騷擾卻不敢聲張。某日葉某聽說隔壁的肖某是重度精神發育遲滯的精神病患者,便心生一計。當晚葉某將肖某騙到自己家,為其仔細化好妝,之后將其送到魯某門口,并在敲門后離開。魯某開門后看見肖某在門外,遂將其拉到自己家中奸淫。經查:魯某知道肖某可能是精神病患者。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葉某不構成犯罪,魯某構成強奸罪
B.葉某不構成犯罪,魯某也不構成犯罪
C.葉某和魯某構成強奸罪的共同犯罪
D.葉某構成魯某強奸罪的共犯
14.甲為非國家工作人員,是某國有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乙為國家工作人員,是該公司財務部主管。甲與乙勾結,分別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單位的財物100萬元。對甲、乙兩人應當如何定性?()
A.甲定職務侵占罪,乙定貪污罪,兩人不是共同犯罪
B.甲定職務侵占罪,乙定貪污罪,但兩人是共同犯罪
C.甲定職務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職務侵占罪
D.乙定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貪污罪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共謀殺丙。二人攜帶槍支來到丙的住處,甲向丙開一槍,將丙打傷。甲看到丙很痛苦,就自動停止了繼續射擊,退到屋外,乙開槍將丙殺死。甲的行為成立犯罪中止,乙是犯罪既遂
B.甲教唆乙去搶劫丙。乙在用刀威脅丙的過程中,經過丙的勸說,自動放棄了搶劫。甲的行為是搶劫未遂,乙是搶劫中止
C.甲和乙共謀殺丙。甲在外望風,乙進入丙家實施殺害行為。乙在殺害丙的過程中自動放棄了殺人行為。甲和乙的行為都是故意殺人中止
D.甲與乙共謀次日共同殺丙,但次日甲因腹瀉未能前往犯罪地點。乙獨自一人殺死丙。甲承擔故意殺人預備的刑事責任,乙承擔故意殺人既遂的刑事責任
二、多項選擇題
1.甲、乙共謀傷害丙,進而共同對丙實施傷害行為,導致丙身受一處重傷,但不能查明該重傷由誰的行為引起。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A.由于證據不足,甲、乙均無罪
B.由于證據不足,甲、乙成立故意傷害(輕傷)罪的共犯,但都不對丙的重傷負責
C.由于證據不足,認定甲、乙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較為合適
D.甲、乙成立故意傷害(重傷)罪的共犯
2.以下關于共犯的判斷中,哪些是正確的?()
A.甲和乙商量好次日殺丙,但第二天甲生了急病,未能依約出現在現場,乙獨自將丙殺害。甲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B.某會計審計事務所的審計師甲私下得到乙饋贈的10萬元現金后,明知乙的300萬元注冊資金沒有到位,仍然給乙出具公司注冊資金300萬元的驗資報告,甲構成虛報注冊資本罪的共犯
C.甲到云南購買毒品,但不知道怎么聯系賣主。乙將甲帶到毒販丙處,甲從丙購得100克海洛因。乙構成販賣毒品罪的共犯
D.偵查人員從甲家中查出600克海洛因,甲交代是乙所存放,乙承認該毒品為自己所有。但無法查明該毒品的來源和用途。甲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犯
3.下列行為人之間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A.甲某成立一個恐怖活動組織,乙某為甲某提供了交通工具、物資和通信工具
B.甲某涉嫌故意殺人,其辯護人李某幫助甲某將兇器扔到河里去
C.甲某明知乙某正在實施分裂國家的犯罪活動,仍然為其提供了現金和物資
D.甲某組織乙某等偷越國邊境
4.下列情形中,不屬于共同犯罪的有:()
A.甲乙共謀要一起殺死丙,到約定的時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單獨將丙殺死
B.甲某(女)與乙某(女)積怨甚深。為了敗壞乙某的名聲,指使其丈夫強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在甲某的幫助下將乙某強奸
C.甲某唆使一個15周歲的中學生乙某從某商場中偷出金銀首飾,然后拿到集市上兜售,分給乙某一半款物
D.慣竊犯甲某一次酒后向乙某吹噓自己在公共汽車上屢屢得手的絕招,第二天,乙某就在公共汽車上試手,一舉竊得財物價值約3000多元
5.甲某、乙某二人魚塘中的魚經常被偷,于是二人決定晚上埋伏在魚塘邊抓到小偷揍一頓。果真遇到同村人丙某前來偷魚,甲、乙二人上前毆打丙,丙亦與二人對打,一時三人扭打做一團。丙將甲某踢入魚塘,甲某頓時怒從心起,爬上岸后,掏出偷偷帶在身上的大匕首,照丙某胸部猛刺數刀,致其心臟破裂,當即死亡。關于本案:()
A.甲構成故意殺人罪,乙構成故意傷害罪
B.乙不構成甲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C.甲不構成故意殺人罪,所以甲、乙構成故意傷害罪的共犯
D.甲構成故意殺人罪,甲、乙二人在故意傷害的限度內屬于共犯
6.某國有銀行行長甲指使負責貸款業務的科長乙向申請貸款的丙單位索要財物。乙將索要所獲15萬元中的9萬元交給甲,其余6萬元自己留下。后來,甲、乙均明知丙單位不具備貸款條件,仍然向丙單位貸款1000萬元,使銀行遭受800萬元損失。對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受賄數額是9萬元
B.乙的受賄數額是15萬元
C.甲、乙均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
D.對于甲、乙的違法發放貸款罪和受賄罪,應當數罪并罰
7.郭某教唆王某去偷盜鄰村養雞場的特種雞(價值昂貴),王某于是獨自一人前往養雞場,恰好天降暴雨,王某假借避雨為名進入養雞場偷雞,但在尚未偷出時被飼養員發現,飼養員大聲呵斥王某,王某怕人發現,遂將飼養員殺害,并將一百只特種雞背出了養雞場。因為天黑路滑,雞又很重,王某打手機給其好友胡某,囑咐其過來幫忙,胡某到后,二人連夜將雞背回本村,至地界處,胡某告訴王某:“進了村啦,這回不用怕,已經安全了。”此時王某又打手機給其好友卡車司機牛某,囑咐其速來接應;牛某開車來到并將雞運走,事后四人將雞出賣并平分贓款。則下列選項錯誤的有:()
A.郭某與王某不構成共同犯罪,王某的行為已經轉化為搶劫罪
B.王某未犯郭某教唆之罪,對于教唆犯郭某,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C.胡某成立事中共犯,構成搶劫罪
D.牛某成立事后共犯,不構成搶劫罪
8.甲、乙二人合謀盜竊。二人商定,由甲進入丙家盜竊,乙在外望風。甲剛翻墻跳入丙家的院子,就被丙發現。在丙抓捕甲的過程中,甲為抗拒抓捕,撿起地上的石頭將丙砸昏。乙聽到響聲后,也翻墻進入院子,對著已經倒在地上的丙說:“老家伙,還想跟我們斗”之后,二人一起立即逃走,丙重傷。關于本案,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二人構成搶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由于甲的盜竊行為未遂,沒有構成盜竊罪,所以,不能轉化為搶劫罪
C.乙是盜竊罪的從犯
D.乙的行為是盜竊罪未遂
9.下列屬于間接正犯的是:()
A.甲用槍威逼倉庫保管員打開倉庫,搶走財物近3萬元。甲成立間接正犯
B.乙將裝有毒品的包裹交給不知情的旅客,讓其帶出境外。乙成立間接正犯
C.丙強制被害人自殺身亡,丙成立間接正犯
D.某市交通局局長丁讓其非國家工作人員的妻子接受賄賂,丁成立間接正犯
10.胡某在某國有銀行工作,他的表姐廖某自己辦了一個私營企業。廖某欲擴大企業的規模,但融資非常困難,便找到胡某說:“你幫我弄點錢花吧。你在銀行上班,這對你來說不難。”胡某不好推辭,就要求廖某寫一份保證書,保證自己在一個月內將這筆款項還上,廖某照辦。后胡某成功從所在銀行提取了現金50萬元,并交于廖某。后廖某做生意虧本,該筆款項已不能還上。胡某怕被銀行發現,便潛逃出國。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有哪些?()
A.胡某和廖某構成共同犯罪
B.胡某和廖某不構成共同犯罪
C.胡某構成挪用公款罪
D.胡某構成貪污罪
11.王某欲殺害張某,但又不想自己動手。所以就將裝好子彈的槍支交給李某,并騙李某說槍里沒有子彈,讓李某向張某開槍嚇唬他,結果李某向張某開槍,但由于瞄的不準,打死了張某身邊的錢某。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王某和李某構成共同犯罪
B.李某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王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D.王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12.關于共同犯罪的說法,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為了殺乙,故意唆使乙殺丙,同時將乙要殺丙的事實告知丙,讓丙做好防衛的準備。乙在殺丙時,被丙將其殺死。甲與丙不構成共同犯罪,甲屬于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
B.甲為報復乙舉槍(自制火藥槍)欲將其家價值數萬的屏風擊碎,但是不知乙正坐在屏風后,而整個情景被丙看得清楚,丙持槍亦欲殺害乙。在甲因火藥受潮無法完成射擊時,丙便將自己的槍借給甲,甲開槍后,屏風被毀,乙被打死。甲丙成立故意毀壞財物罪的共同犯罪
C.甲在公交車站扒竊乙的錢包后,被乙發現一邊追趕一邊喊抓小偷,甲的朋友丙騎摩托車路過將甲帶離逃脫。甲丙成立盜竊罪的共同犯罪,屬于承繼的共犯
D.甲搶劫乙的挎包,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腳,乙仍緊抓挎包不放,甲的朋友丙路過參與進來幫助甲也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腳,使得挎包得手,乙倒地因脾臟破裂死亡,但是無法證明是誰踹的。甲丙成立搶劫罪的共同犯罪,但僅甲對乙死亡結果負責,丙對乙的死亡結果不負責
13.二手手機店老板甲提供摩托車,讓乙和丙配合去飛車搶奪手機,然后將搶來的手機在其店內銷售,乙、丙一共搶得手機30多部,共賣得贓款5萬多元。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甲的行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B.乙、丙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幫助犯
C.三人僅構成搶奪罪的共同犯罪
D.三人都構成盜竊罪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應數罪并罰
14.下列哪些分析是錯誤的?()
A.陳某由于對領導不滿,告訴朋友小鄭要燒掉單位大樓,讓小鄭幫著搞點汽油。在小鄭送來汽油后,陳某又后悔了,把汽油賣給了一司機。陳某成立犯罪中止,小鄭則成立犯罪未遂
B.鄧某教唆丈夫毒死患病在床的婆婆,丈夫想到經濟負擔就答應了。在丈夫正要將毒藥喂給婆婆時,鄧某產生悔意,將碗打翻,鄧某成立犯罪中止,但丈夫并不必然成立犯罪中止
C.宋某基于殺人故意朝仇人肚子捅了一刀,見被害人非常痛苦,宋某又心生憐憫將其送到醫院,經查明,宋某的一刀剛好割斷被害人發炎的闌尾,即使不被宋某及時送往醫院也不會死亡。由于宋某的救助行為與被害人不會死亡的結果不存在因果關系,宋某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
D.楊某利用自己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將某客戶網上銀行的10萬元資金轉移到自己賬戶上,后來怕出事又將資金轉回。由于楊某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所以楊某成立犯罪中止
15.被告人楊某與張某長期通奸,為達到結合為夫妻之目的,預謀要殺害楊某的丈夫王某。他們共同商定由張設法搞來毒藥,由楊伺機下毒。張找到在醫院擔任藥劑師的錢某要砒霜。錢問張干什么,張講出真情,錢拒絕。張便以揭發錢私生活方面的隱私相要挾,錢無奈,給張一包硫酸銅(一種僅僅會引起嘔吐而不會致命的藥物),張將藥交給了楊。某日,楊在王的飲食中下了藥,王吃后翻胃嘔吐,十分痛苦,楊觀察了一段時間,見王仍在痛苦之中,便后悔,遂急送王到醫院搶救(王很快恢復了健康)。于是案發。下列選項說法正確的是()
A.楊某等三人構成故意殺人罪共犯
B.楊張構成故意殺人罪共犯,而錢不屬于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C.對于楊某,應當免除刑罰處罰;對于張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楊某與張某,屬于犯罪未遂;而錢某不構成犯罪
三、不定項選擇題
1.甲乙二人共謀殺人,殺人過程中甲放棄了殺人念頭,乙不同意,二人發生爭執,因乙較為強壯便強行將甲制服捆在樹上,甲眼睜睜地看著乙將人殺死,則下列選項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乙共同構成故意殺人罪,甲為中止,乙為既遂
B.甲、乙共同構成故意殺人罪,甲為未遂,乙為既遂
C.甲、乙共同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D.乙是主犯,應當從重處罰
2.關于共同犯罪的說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綁架乙后,未參與綁架的丙與甲共同殺害了乙。則甲丙在故意殺人罪的范圍內成立共犯,甲成立綁架罪,適用綁架殺人的法定刑,丙成立故意殺人罪
B.甲為搶劫乙將其打昏,路過的丙經甲要求為其照明,丙誤以為甲竊取乙的財物而照明。則甲丙在盜竊罪的范圍內成立共犯,甲成立搶劫罪、丙成立盜竊罪
C.甲在公交車站扒竊乙的錢包后,被乙發現一邊追趕一邊喊抓小偷,甲的朋友丙騎摩托車路過將甲帶離逃脫。甲丙成立盜竊罪的共犯
D.甲搶劫乙的挎包,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腳,乙仍緊抓挎包不放,甲的朋友丙路過參與進來幫助甲也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腳,使得挎包得手,乙倒地因脾臟破裂死亡,但是無法證明是誰踹的。甲丙成立搶劫罪的共同犯罪,但僅甲對乙死亡結果負責,丙對乙的死亡結果不負責
3.甲乙共謀教訓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對丙有奪妻之恨,暗藏殺丙之心,但未將此意告訴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處。為確保萬無一失,甲、乙以入室盜竊為由邀請不知情的丁在樓下望風。進入丙的房間后,甲、乙同時對丙拳打腳踢,致丙受傷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離現場。在逃離現場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況下從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幣5萬元。出門后,甲背著乙向丁謊稱從丙家竊取現金3萬元,分給丁1萬元,然后一起潛逃。潛逃期間,甲竊得一張信用卡,向乙謊稱該卡是從街上撿的,讓乙到銀行柜臺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萬元現金。犯罪所得財物揮霍一空后,丁因生活無著,向公安機關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盜竊的事實,但隱瞞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實。根據案情回答(1)-(4)題。
(1)就被害人丙的死亡而言,下列對甲、乙所應成立犯罪的何種判斷是錯誤的?()
A.甲、乙均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罪,屬于共同犯罪
B.甲、乙均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屬于共同犯罪
C.甲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罪,不屬于共同犯罪
D.甲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罪,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
(2)就被害人丙死亡這一情節,下列對與丁有關行為的何種判斷是錯誤的?()
A.丁成立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B.丁成立故意傷害罪的共犯
C.丁成立搶劫罪(致人死亡)的共犯
D.丁對丙的死亡不承擔刑事責任
(3)對于甲從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幣5萬元,丁望風并分得贓物這一情節,下列何種判斷是正確的?()
A.對甲應定搶劫罪、對丁應定盜竊罪
B.對甲、丁的行為應定盜竊罪
C.甲、丁都應對5萬元承擔刑事責任
D.甲對5萬元承擔刑事責任,丁只對3萬元承擔刑事責任
(4)對于甲、乙盜竊和使用信用卡的行為,下列何種判斷是錯誤的?()
A.甲、乙構成盜竊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的共同犯罪
C.甲構成盜竊罪,乙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D.甲構成盜竊罪,乙構成詐騙罪
4.甲欲搶劫乙的機動車,遭到乙的頑強抵抗,甲用刀將乙刺成重傷。此時,甲的朋友丙恰好路過此地,甲向丙告知了事情的經過,并請求丙協助其將乙的機動車開走,丙表示同意。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有哪些?()
A.甲和丙構成共同犯罪
B.甲和丙不構成共同犯罪
C.甲和丙對乙重傷的結果都承擔刑事責任
D.甲的行為成立搶劫罪,丙的行為成立搶奪罪
- 2017國家司法考試法律法規匯編便攜本(第二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學科精講思維導圖: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保障法·知識產權法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學科精講思維導圖:三國法
- 2018年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應試法條口袋書
- 2022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應試法條口袋書
- 2017司法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憲法·行政法
- 2014國家司法考試全攻略:刑法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經濟法
- 2018年法律碩士(非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對照·考點詳解·法規精讀·強化測試
- 2014國家司法考試全攻略:民事訴訟法與仲裁制度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高分過關筆記(強化記憶版):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金題詳解:單科強化突破集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