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校園點滴

校徽

“博士滿街走,碩士不如狗”這類調侃的話,我猜是學校中人自己發明出來的。出處在哪里,已不可考。類似的說法,我印象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有了。當年是商品經濟大潮初起,“下海”似成“時代強音”,不時會聽到什么人辭職經商賺了大錢的傳言,繼續困守書齋差不多就等于不思進取。與之相配套的,則是“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之類的順口溜。自嘲中的失落感,不言而喻。

不曾居于高處,就無所謂失落,須知退回去幾年,不必碩士、博士,但凡進了大學的門,是個大學生,就足以顧盼自雄了。高考恢復后的那幾屆,十多年積壓的人才洶涌而來,有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進大學者百里挑一,宜乎受到近乎膜拜的尊崇。社會上對大學生不免另眼相看,你若是自我感覺不那么良好,好像都對不起周遭的青眼相加。大學生儼然構成一個特殊的群體,擁有一種特殊的身份。當然,填履歷表,“大學生”好像也并不于“學生”之外獨成一類,但是此“學生”非彼“學生”,在世人眼中,“大學生”本身就已經是對無量前程的某種允諾。

亮出身份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但你不能有事沒事逮著人就說你是大學生吧?好在有樣東西可以助你彰顯這身份而避免刻意顯擺,我說的是校徽。這東西現在似乎已不大見到了,那時好多學校都有,學校統一發放,每人一枚。校徽的大小、樣式并無統一的規定,放在今日,各個學校怕要各顯神通,在設計上大做文章了,當時卻似一個模子刻出來,都是約五厘米長、手指那么寬的小橫牌,上面是手寫體的校名,由背面的別針別在胸前。別種的徽章,標示的只是行業,比如軍帽上的帽徽,似乎唯有校徽將你的“出身”顯之于外。

校徽通常是搪瓷材質,分三種:教工的是紅底白字,研究生的是黃底紅字,本科生的則是白底紅字。若分尊卑高下,排序應是紅、黃、白,但在我印象中白校徽才最足以傲人。其時研究生為數寥寥,不成陣勢,非學校中人甚至不知還有碩士、博士一說,見了黃校徽亦不明所以。教師地位當在學生之上,只是紅色校徽系教職工通用,不獨教師,學校里各色人等都戴這個,故不能作為“知識分子”的標識,而且教師雖是值得羨慕的職業,但撐死了也就是一教書匠,大學生則充滿種種可能性,如同過去的秀才舉人,日后不定怎么發達呢。還有一條,大學生較前兩類人年輕氣盛,大概也是更愿意顯擺的。

校徽的功用在于身份識別,有時候提示的是內外有別。我就讀的學校一度整頓校紀校風,規定必須佩戴校徽才可入校。門衛守著大門檢查,胸前空白著就被攔下。我有過不止一次受阻的經歷,又掏不出學生證,不得不回家去拿。

其實就自豪感的外溢而言,在學校里是無所謂的,因為大家都一樣,到了外面大學生的身份才會讓你有木秀于林的優越感。故彼時不少大學生反倒是在離開學校時會惦著把校徽別上。有校徽加持,哪怕衣衫敝舊面有菜色,也還是能令人刮目相看,心氣亦自不同。一九八一年我騎車旅行,在舟山體委招待所里遇到一撥鄭州大學的學生。時將午飯,我問他們買了飯票沒,他們為首的一個大剌剌地說:“要什么飯票?讓他們管飯啊。”我想,哪有這等好事?我們算老幾?那人不待我出言,用大拇指指著胸前校徽道:“我們是誰?我們是大學生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玉山县| 平昌县| 资兴市| 海宁市| 青冈县| 富宁县| 闽清县| 凤庆县| 闸北区| 利辛县| 海阳市| 潮安县| 临沂市| 平度市| 淮安市| 海宁市| 且末县| 九龙城区| 卢龙县| 河源市| 古田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丽水市| 苍溪县| 三明市| 合作市| 三门峡市| 定州市| 眉山市| 永吉县| 五原县| 峨眉山市| 平顶山市| 安阳县| 琼中| 攀枝花市| 青川县| 天气| 安泽县|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