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3章 漢末貨幣與經濟淺見

之前寫曹操兗州之戰,發現當時的糧價,每石糧食高達50萬錢。因為漢朝的平均糧價在1000錢左右,我覺得不太合適就改成了5萬錢。(已改回)

但是有疑問,史書上應該不會出現這么大的錯漏,于是抽空研究了一下東漢末年的貨幣和經濟,所得在下面。

先說結果,三家沒有一個好東西。

獻帝初平年間,董卓鑄造小錢,物價暴漲,糧食價格漲到每石數萬至數十萬錢(一二十萬吧)。

連年戰亂,諸侯互相殘殺,經濟凋敝,曹操與呂布兗州之戰,三國志上明確記載,當時每石糧食漲到了50萬錢。

之后繼續戰爭,繼續通貨膨脹,貨幣制度基本崩潰,經濟交易主要以物易物,糧食和布匹是硬通貨。

劉備入蜀,采用劉巴的建議發行直百錢,進行幣制改革,籌措經費,斂財。改革非常成功,后來漢中之戰、夷陵之戰,乃至諸葛亮六出岐山,都仰賴這次幣制改革的成果。后來諸葛亮治理蜀地,政治清明,經濟運行平穩,直百錢也被一直使用著。蔣琬費祎之后,國勢漸壞,直白錢開始危害蜀中人民。

孫權發行了大泉貨幣,直五百,直千錢,斂財的手段比之蜀漢有過之無不及。但和蜀漢相比,非常的不切實際,通行了十幾年就因為百姓抵制而取消。

曹操試圖發行貨幣,不成功,復又以物易物。曹丕、曹睿數次恢復五銖錢,重新鑄造的五銖錢較舊五銖錢偏小,也是斂財的手段之一,同樣導致了通貨膨脹,只有最后一次堅持下來,沿用到晉朝。因為魏國早在建安元年就實行了屯田制,雖有弊端,但體量大,扛得住。

經濟和政治的發展一定程度都反映在軍事上了,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蜀國劉備和諸葛亮一段時間最好,所以聲勢很高,多次發動大規模戰役,有勝有敗。

三國后期,三國的經濟以魏為最,蜀吳次之,所以后來蜀吳被滅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其實改革幣制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的,只不過由于諸侯割據的原因,沒有辦法統一。

試想一下,曹魏實行五株錢,蜀漢人拿著直百錢到曹魏購買糧食,虧不虧?曹魏肯定不愿意,抵制直百錢。東吳更狠,直千錢簡直是在開玩笑。

鑄良幣的話,中間的虧沒人愿意吃,國家又不全是我的,憑什么由我來承受?

所以三家都進行了貨幣改革,卻都不能成功。如果當時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這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剑阁县| 遵义县| 军事| 彰武县| 抚顺市| 清流县| 定西市| 六盘水市| 长武县| 麻城市| 勃利县| 施甸县| 江津市| 抚松县| 广安市| 吉林省| 青川县| 南木林县| 兴安县| 勃利县| 耿马| 杂多县| 云浮市| 开江县| 邯郸县| 唐山市| 南安市| 涞源县| 普兰店市| 沾化县| 中超| 临西县| 金溪县| 安新县| 宁安市| 亚东县| 普宁市| 班戈县| 始兴县|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