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杜甫詩選
  • 謝思煒評注
  • 806字
  • 2021-09-02 13:52:34

去矣行

君不見鞲上鷹,一飽即飛掣[1]。   

焉能作堂上燕,銜泥附炎熱[2]?   

野人曠蕩無顏,豈可久在王侯間[3]

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4]

【解讀】

舊說此詩為杜甫在率府任上欲辭職而作。據(jù)考證,杜甫天寶十四載(755)十月就職率府,在任上最多不過月馀。所以此詩與前首《官定后戲贈》應(yīng)該是前后所作,從這一時期的其他作品來看,辭職之說亦毫無根據(jù)。與《官定后戲贈》中不得已接受現(xiàn)實的自嘲不同,此詩只是站在相反的不接受立場上,對仕的茍且表示徹底失望和批判,完全以另一種自我形象出現(xiàn)。詩以起興開篇,“鞲上鷹”表現(xiàn)仕者的被制馭,“堂上燕”表現(xiàn)仕者的趨附取憐,無論主動被動都無法逃脫屈辱處境,作者均予以拒絕。在進入官場前,杜甫在很多詩里曾以“野人”、“野客”自居,說明自己被官場排斥。現(xiàn)在,詩人則繼續(xù)堅持這種身份,并且強調(diào)這種身份已使他形成“曠蕩無顏”的性格,是他對官場鑿枘難容,要主動拋棄,而不管官場是否接受他。詩的最后表達訣別的意愿最堅決,但所說的“餐玉法”卻最不現(xiàn)實(“且入”而未入也留下把話找回來的馀地),除了說明道教信仰對詩人仍有一定影響外,反過來證明前面的話也不過是憤激之詞而已。


[1] 鞲(ɡōu):臂鞲,縛于臂上,打獵者用以架鷹。鞲上鷹指被豢養(yǎng)的鷹。鮑照《代東武吟》:“昔如鞲上鷹,今似檻中猿。”飛掣(chè):飛擊。掣形容鷹飛之迅捷。豢鷹者不可使飽,亦不可使饑,以便控馭。這兩句以鞲上鷹喻被豢養(yǎng)者失去自由,不得飽食。

[2] 堂上燕:燕喜于堂室檐間筑巢。銜泥:燕銜泥做窩。附炎熱:趨炎附勢。這兩句以堂上燕喻寄人籬下、趨炎附勢者。

[3] 野人:杜甫自謂。曠蕩:放蕩,不受束縛。(tiǎn)顏:慚愧之貌。無顏即不知羞愧。這兩句謂自己放蕩不自知慚愧,不可周旋于王侯之間。

[4] 餐玉法:道教以為吞食玉屑可以延年。藍田山:在京兆府所屬藍田縣(今陜西藍田)東,產(chǎn)美玉。《魏書·李預(yù)傳》:“居長安,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訪藍田,躬往攻掘……乃椎七十枚為屑,日服食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江堰市| 桃园市| 荥经县| 馆陶县| 通道| 青海省| 大方县| 紫金县| 双牌县| 彭泽县| 大城县| 商水县| 东城区| 卫辉市| 文安县| 金寨县| 六枝特区| 竹山县| 内丘县| 土默特左旗| 陵川县| 阿合奇县| 青阳县| 仙桃市| 黄陵县| 香河县| 连山| 荃湾区| 甘南县| 杭锦旗| 漳浦县| 内乡县| 华蓥市| 揭阳市| 威远县| 常宁市| 瓦房店市| 桂阳县| 汝南县| 青阳县|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