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詩選
- 熊禮匯評注
- 1178字
- 2021-09-02 13:50:03
登高丘而望遠海
登高丘,望遠海。六鰲骨已霜[1],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2],白日沉光彩。銀臺金闕如夢中[3],秦皇漢武空相待。精衛費木石[4],黿鼉無所憑[5]。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6],牧羊之子來攀登[7]。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8]?
【解讀】
《登高丘而望遠海》,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二十七收此詩,列入相和歌辭。此詩構思從樂府舊題題名切入,通過寫詩人“登高丘而望遠海”的所“見”所思,以否定秦皇、漢武的求仙行為。而對秦皇、漢武求仙行為的否定,實是借論古以言今,諷刺的是熱衷求仙之道的唐玄宗。詩中“六鰲骨已霜……秦皇漢武空相待”,實是寫詩人“思”中所“見”,即寫在一定觀念指導下想象出來的情景。其思維方式是利用神仙傳說的相關題材,而對神仙世界和成仙之事作根本性的否定。“精衛費木石”二句是襯筆,是襯寫求仙、成仙之事不可信的。從結構上看,這兩句又是由前寫仙家世界不存在、秦皇漢武空相待到后寫秦皇、漢武尸骨灰滅的過渡句。后幅寫秦皇、漢武終未成仙的身后之事,特以“君不見”領起諸句,而納感慨、議論于敘事中,不但再一次證明求仙之事不可信,還用他們身后的結局和生前迷戀成仙構成鮮明對比,而對比本身即含譏斥之意。當然,明確嘲諷秦皇、漢武求仙不得的詩句是篇末二句:“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意謂彼等生前竭盡兵力,任意發動戰爭,死后卻如此下場,怎么能夠乘飛龍上天成為神仙呢?據此,知詩人不滿于秦皇、漢武的,除迷戀求仙外,還有生前的窮兵黷武。全詩以成仙之說不可信為立論骨架,以慨嘆、嘲諷兼具的語氣反復敘說前代帝王秦皇、漢武的“空相待”,雖無一字言及時事,但言外之意十分明白。王夫之評論此詩,就說:“后人稱杜陵為詩史,乃不知此九十一字中有一部開元、天寶本紀在內。俗子非出像則不省,幾欲賣陳壽《三國志》,以雇說書人打匾鼓夸赤壁鏖兵。可悲可笑,大都如此。”(《唐詩評選》)王夫之認為此詩譏刺秦皇、漢武,實句句落在唐玄宗身上,言之有理。他批評“俗子非出像則不省”,對我們從體會言外之意的角度理解此詩立意,是有啟發的。
[1] 六鰲:神話中負載海上兩座仙山(岱輿、員嶠)的六只大龜,后被龍伯國巨人釣走。
[2] 扶桑:神木名。《十洲記》云:“扶桑在大海中,樹長數千丈,一千余圍,兩根同干,更相依倚,日所出處。”
[3] 銀臺金闕:均為神仙居住處。
[4] 精衛:鳥名。傳說炎帝女兒淹死在東海,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
[5] 黿鼉:傳說周穆王在九江架黿鼉為梁,渡過長江,南伐楚國。
[6] 驪山:位于今陜西省臨潼東南,因古驪戎居此得名,秦始皇葬于此。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北。
[7] 牧羊:《漢書·劉向傳》記載,有一只羊跑入秦始皇墓中,牧人持火把尋找,不慎失火,把秦始皇的藏槨(外棺)燒了。
[8] 鼎湖:位于今河南靈寶市一帶。傳說黃帝在荊山下鑄鼎,鼎成,有龍垂胡髯迎黃帝升天,后稱其地曰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