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三百首
- (清)蘅塘退士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釋
- 6字
- 2021-09-02 13:54:43
卷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中宗景龍初中進士,玄宗朝應“道侔伊呂科”,策試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諫,舉賢任能,為一代名相。曾預言安祿山狼子野心,宜早誅滅,未被采納。他守正不阿,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貶為荊州長史。開元末年,告假南歸,卒于曲江私第。他七歲能文,終以詩名。其詩由雅淡清麗,轉趨樸素遒勁,運用比興,寄托諷喻,對初唐詩風的轉變,起了推動的作用。
感遇[1](二首)
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2]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3]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4]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5]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6]
可以薦嘉客,[7]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8]此木豈無陰。
[1] 感遇:對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觸。
[2] 蘭:指屬蘭科的蘭草或澤蘭。葳蕤:枝葉紛披的樣子。桂華:即桂花。
[3] 自爾:因此,以此。
[4] 聞風:從風中聞到蘭、桂的芬芳香氣。坐:殊,極。程度副詞。
[5] 本心:草木的根干心蕊,借喻本性和本愿。折:采摘。
[6] 豈:難道。反詰詞。歲寒心:耐寒的品性。
[7] 薦:貢獻,陳獻。
[8] 樹:動詞,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