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黑城巧遇
第二天,老趙四人起的晚了些,隨便吃了些早餐。
在吃早餐時,唐小海建議到臨城后,先去唐氏集團臨城礦業基地,先大體了解一下情況后再行動。老趙點頭同意。
于是早餐后四人直奔臨城而去。
一路無話,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臨城礦業基地。唐小海把基地負責人唐廣牛找來,問他一些情況。畢竟老唐是本地人,又長期在這里,肯定熟悉一些情況。
“你們問臨城煤礦啊?我知道一些。”唐廣牛知無不言,說“這臨城煤礦原來是很有名的,最早是洋務運動時開發的。當時也有比利時人來投資。大概位置就在黑城一帶。”
“黑城?,怎么有這么個名字?”光頭剛問。
“噢!為什么叫黑城,不就是因為這里有煤嗎?因為開采過程中難免到處落滿了煤灰,所以人們才這樣叫的。”唐廣牛介紹說。
“你繼續說,關于臨城煤礦的事。”老趙說。
“據說臨城煤礦開發后,一度十分繁榮,因為需要大力的勞力,同時也帶動了相應的經濟服務,所以人來人往,很是熱鬧。為了運煤,也從煤礦也修了鐵路,現在還能看到廢棄的鐵路段。當時也有洋人來,所以號稱是臨城的小香港。”唐廣牛喝了口水繼續說。
“在到后來,特別是東島人占領后,大肆開采。本來這里的資源并不是十分豐富,從地址結構來看,就是山西那邊延伸過來的一個小分支,所以很快就枯竭了。那煤礦就在東島人手里廢棄掉了。”
“聽說現在還有遺址?”光頭剛問。
“是的。就在黑城村附近。距離咱們這里也不太遠。開車也就是二十來分鐘的樣子。”唐廣牛說,“你們要去,我可以帶路。那個地方,我去過。如果不是那里周邊的人,一般還找不到呢。”
“那咱還干等什么,這就去吧。老趙,你說呢?”唐小海還是心急一些。
“也好,咱們到了那地方,心里也就踏實了。”老趙說。
“那現在咱就出發!”唐小海起身說,“老唐,前面帶路的干活。”
“好嗎。小海,你這鬼子話都出來啦。呵呵呵。”光頭剛耍了句貧嘴,把大家逗樂了。
為了盡量減少人員跟隨,唐小海讓唐廣牛親自駕駛開來的商務車,讓司機小趙開別的車回老根據地了,同時讓他轉告唐生隆說老趙四個正在臨城考察項目。
唐公牛駕車帶著老趙四人前往黑城的臨城煤礦遺址。這里全是一些小路,沒有大路。雖然路面都已硬化,但是看得出因有大貨車經過,把一些路段壓得高高低低,所以唐廣牛也不敢開快了。
此時中秋已過,路邊的玉米有的已經收割了,有的還在地里長著。偶爾路過一些丘陵,上面都是一些荒草。路上的車很少,老唐說大貨車基本上都是晚上的時候才出來。
經過七拐八拐的,終于在一個石化廠東邊的一個大院子門口停住了。那院子看樣子已經荒蕪很久了,沒有絲毫人煙。
“就是這里了。”唐廣牛把車停住說,“大家下車吧,我帶你們進去看看。”
大家下車后,到門口一看,頓時情緒有些失望。因為那大鐵門上冷冰冰的掛著一把鎖。
“這還鎖著?”唐小海上去一拽,果然鎖著。
“怎么鎖上了?”唐廣牛也沒轍了,用手撓撓頭皮說,“這里向來沒人管,不知誰多事,給鎖上了。咱們要是翻過去,那也不好呀。要不然,干脆我拿工具給他撬開得了。”
說著就要上車拿工具,這時忽然傳來鳴笛聲,有幾輛車陸續拐了進來。唐廣牛站在車邊,向那幾輛車看了看。頭輛車里忽然探出一頭來,沖他喊道,“喂,唐總嗎,唐總,我是黑城鄉老段。你們怎么在這兒?”
唐廣牛一看,心說,有救了,于是就沖車里說“段鄉長,你們來的正好,我們集團幾位專家來這里看看。正愁沒法進呢。”
說話間,那幾輛車也在大門口停下來。
段鄉長推開車門就出來了,和唐廣牛握手,“我是陪客人來的。呶,東島客人。”然后,段鄉長朝老趙幾位揮了揮手,算是打招呼。
這時,后面幾輛車的人也陸續下來。
“是他們!”
老趙一看,稍微一怔,不過這似乎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吆喝!真是碰巧了,你們也在啊!”還是年輕人比較活躍,東島人中的武藤小澤,一見老趙他們特別是唐小海和光頭剛也有些意外,同時還有些興奮,于是趕緊上去和唐小海他們握手。
“你們認識?”段鄉長問唐廣牛。
“我不知道。可能吧。但是肯定我不認識。”唐廣牛說。
此時武藤駿二也走過來了和老趙他們握手問好,老趙四個也都客氣地見過了,同時把唐廣牛也介紹給東島人。
寒暄后,還是武藤駿二說了“唐小姐、唐先生,你們也是來考察這里的遺址的?”
“噢!武藤先生,我姐姐的專業是學考古的,這是她第一來臨城,聽說有這么地方,就想過來看看,純屬專業興趣。”唐小海很機巧地做了回答,同時也不失時機地回應“武藤先生,您們對煤礦遺址也有興趣啊?”
“唐先生,我們此行來臨城主要是考察邢瓷的,因為邢瓷的制作對材質的要求很高,對燃料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我們想了解一下這里的地質情況,順路來看看這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遺址。”武藤駿二也繞著圈子回答。
“那就太巧了。我正愁沒法進去呢?這不,你們就來了。”唐小海說,“如你不介意的話,我們就一起參觀吧。”
武藤駿二很有禮貌地頷首,“非常榮幸!那咱們就一起參觀吧。”說著對段鄉長說“段鄉長,咱們可以進去了嗎?”
“可以可以!您請!唐總,請!”段鄉長熱情的回應,接著扭頭嚷了一句“老劉,趕緊的,前面帶路!”
這時大鐵門已被打開,那位老劉趕緊跑在前頭帶路。
一進大門,就看到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大約有300多平米,院里稀稀拉拉地雜草,院子中間有一直徑5米左右的大坑,上面擺放的一個十分結實的鐵架子。
走到坑邊,聽老劉的介紹,這就是當年的礦井,有200多米深。后來由于透水了,附近的人就干脆當水井。礦井一邊有一塊橫擺的石碑,正面刻著“直隸臨城煤礦遺址”。
院子一邊還有一門,門里又是更大的院子,但是放眼看去,依舊雜草叢生,滿目荒涼。院子里到有幾處破舊的房子,有的房子屋頂已經坍塌。
老劉介紹,這是房子就是原來的絞車房、通風房等。現存的遺址,也只能看到這些東西了。
老趙跟著一行人,心不在焉地邊聽邊看,同時一邊琢磨著如何深入的探查這個遺址,特別是那個礦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