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內容:讓你的內容營銷品效合一
- 黎媛
- 1481字
- 2021-08-27 12:36:42
什么是洞察?
“洞察”是品牌營銷從業者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工作術語。例如,“這個產品真難用,有沒有洞察到用戶的痛點呀?”“這個創意太空穴來風了,沒有洞察!”“這條文案寫得真戳心,很有洞察!”那么,什么是洞察?洞察就是:那個本來就存在,但你要花一番功夫,結合個人經驗和分析才能獲得的事實。
理解洞察有三個要點,接下來分別介紹。
要點一:洞察是本來就存在的事實,不是你創造產生的,是你獲得的。
洞察很奇妙。我經常用一句類比來描述“洞察”:它不是科學家發明的新東西,而是航海家發現的新大陸。試想: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是不是本來就存在的?只是他受西班牙國王派遣,率領3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海大西洋,經過70晝夜的艱苦航行,歷經千辛萬苦才發現了這塊寶貴的新大陸。
要點二:雖然洞察是本來就存在的事實,但這個事實不像今天刮風下雨或烈日暴曬這樣顯而易見,你需要通過大量努力才能獲得。知識服務平臺“得到”的“精英日課”專欄作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萬維鋼老師在點評麥茲伯格的《意會》這本書時說到獲得“洞察”要經歷三個階段:
□ 收集大量的數據。
□ 從數據中找到規律,發現“模式”(Pattern)。
□ 把模式綜合起來,形成理論。所謂理論,就是你能用一句話描寫那些數據。
要點三:洞察不是觀察。洞察要揭示表面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關于洞察,有個形象的比喻?!岸床臁笔请[藏在海里的冰山。大多數人看到的往往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但有洞察力的人卻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海里的冰山(見下圖)。因此,當我們找到“洞察”時,會有一種“識破真相”的快感。

案例一:這兩種“餓”中的哪種是洞察?
號稱要“橫掃饑餓”的花生夾心巧克力品牌士力架在中國推出了“餓貨表情裝”。“餓貨表情裝”上印著人們餓了時的各種卡通表情,有“餓暈了”“餓哭了”“餓跪了”“餓炸了”等(見下圖)。
那么,士力架的“餓貨表情裝”這個創意點有洞察嗎?很顯然,“餓貨表情裝”只看到了人們饑餓時的表象。例如,餓暈了、餓炸了等。

再來看看同樣圍繞著“餓”,士力架美國在包裝上印的是什么?它印的詞語都圍繞一個主題:“You are not you when you are hungry”(你餓的時候就不是你了)。這些詞語有:戲劇化的(Dramatic)、呆滯的(Spacey)、遲鈍的(Loopy)、暴躁的(Cranky)、摳門的(Curmudgeon)、傻傻的(Goofball)、傲慢的(Snippy),如下圖所示。“You are not you when you are hungry”(你餓的時候就不是你了)就是洞察。它看到了現象背后人們的心理特征。

圍繞這個洞察點,士力架美國在推特上發起了“你饑餓的時候你是什么?”的小調查,鼓勵年輕人在社交網絡上@自己的朋友,尤其是那些餓了會出現以上癥狀的朋友。粉絲還可以登錄相關網站,選擇“饑餓時的自己”,然后通過上傳照片合成惡搞頭像,打上#eatasnickers(吃一根士力架)的標簽,在網絡上分享。
案例二:自拍時希望把自己拍得美美的,這是洞察嗎?
vivo某款手機主打的賣點是2000萬柔光雙攝。這個功能對于自拍效果比較顯著。那么,怎么通過內容把這個功能和自拍的場景連接在一起呢?內容里要有什么樣的洞察呢?
很多人喜歡自拍,希望自拍時把自己拍得美美的——這不是洞察(洞察不是觀察。洞察要揭示表面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霸谧耘臅r代,有一群人對自拍上癮,而他們不能忍受光線太弱的拍照環境或者拍完照修圖要修半個世紀,或者介意同框人顏值太高以致碾壓了自己的存在感……”這才是洞察,它找到了人們隱藏在水面下對“美”的真正需求。
于是,vivo把有以上自拍特征的人稱為“自拍癥候群患者”,并制作了一支充滿神秘色彩的視頻——“自拍治愈館”,還在該品牌的天貓旗艦店上同步開了一家“自拍治愈館”,發起了#自拍來治愈#的內容營銷活動(見下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