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工作進展得很順利,周道通過二次篩選,已初步選定了幾個人選。
畢竟在宛都,最不缺的是人才,關鍵是你是否把人才當人才。
中夏省籍的大華國兩院院士三分之一都是宛都籍,大華國七大博士村中夏省惟一一個也在宛都地區(qū),更不用說那個在大華國都響當當?shù)耐鸲甲骷胰骸?
說不缺人才,特別是不缺辦報紙的人才,那是一點都不帶夸張的。
一周后,幾個主要部門的人選已基本到位,編輯部、記者部、廣告部、發(fā)行部人選都確定了下來。
至于財務部,雖說財務獨立,但這又不是周道自己的公司,所以財務還是由臺里派出人員入駐。
當然,吳臺長表示,財務人員任免由周道全權負責,有了這個姿態(tài),已很不錯了。
財務部人員一到位,工商稅務就有專人負責了,拿著省刊號,加上臺里的證明,宛都熒屏報社的執(zhí)照很快就辦下來了。
這跟宛都市華道裝飾工程公司完全不同,后者全憑自己兩條腿,一張嘴。
老實說,周道的華道公司目前積累的流動資金已有三十萬,已遠超熒屏報這點可憐的家當了。
二萬元的報社開辦經(jīng)費雖然不多,但這塊牌子有前者難以匹敵的無形資產(chǎn)和社會資源,對于周道來說,這也是無可估量和他最看中的。
最關鍵的,這張報紙是喬華對宛都文化發(fā)展宏觀規(guī)劃的一塊試驗田……
人員一到位,只需要分派工作就行了,編輯部已開始編輯稿件,聯(lián)系印刷廠。
周道拿出自己之前對報紙的策劃方案,編輯主任有了方向,再細化各個欄目,搜集相關稿件,工作都按步就班的開始了。
而記者部,則討論采訪方案,因為創(chuàng)刊號要在春節(jié)前發(fā)行,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這一天,周道召開例行工作會議。
會議議程先從編輯部開始。
“易磊,稿子準備得怎么樣了?”
編輯部主任易磊是個詩人,曾在各大詩刊發(fā)表過大量的現(xiàn)代詩,有過辦內(nèi)部刊物的經(jīng)驗,對于辦報紙雖不能說輕車熟路,但也能算上是觸類旁通。
易磊攤開筆記本道:“周主編,目前我們編輯部共有三人,一版由我負責,二版三版由葉群生負責,四版由晉未雪負責。
目前的稿件已準備得七七八八了,我正在指導他們?nèi)绾萎嫲妫绾尉庉嫛!?
周道點點頭,“很好,除了稿件的編輯方法,還要對稿件修改常用符號進行統(tǒng)一,我這里有一本報紙編輯常用手冊,你們部可以傳看一下,比如插入符號,刪除符號,文字位置符號,都要統(tǒng)一,這樣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參與到編輯校對中來了。”
易磊點點頭,“周主編,我記下了。”
“記者部的工作進展如何了?”
周道問。
記者部主任馬均曾在中夏石油報當過記者部主任,他開口道:
“我們記者部的三位同事,已按周主編的要求采訪了地區(qū)委員會的主管領導及電視系統(tǒng)的領導,已獲得五位領導的簽名支持,另外,我們已計劃在節(jié)前選取農(nóng)、工、商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目前策劃方案已基本成形。”
周道點點頭,面色嚴肅道:
“首先,我要強調(diào)一點,我們的采訪不同于日報,因為我們沒有時效性,沒有時效性如何吸引讀者?只有一個法寶,可讀性。
什么是可讀性?這是我們區(qū)別于官腔八股文最重要的地方。”
周主編的說法很是新鮮,所有人都認真聆聽。
“首先,我們看一下普通的日報,他的新聞一般是由標題,導語,背景介紹,最后總結這四個部分組成,除了標題,內(nèi)容主要是三段式,表達的語言方式主要是陳述發(fā)生了的新聞。
因為他們有時效性,滿足了受眾‘發(fā)生了什么’的心理需求。
如果我們也這樣行不行?”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回答。
馬均是新聞科班出身,他接口道:“新聞三段式,這是標準的新聞寫法,按說應當遵循這個方法……”
周道打斷他的話,堅定的道:
“我要說的是,對日報行,對我們宛都熒屏報,這種方法不行!”
被主編一句話否定,馬均臉色難看,但他沒有反駁,其他人則屏住呼吸,等著周道的下文。
“理由很簡單,你用這個方法,寫出的文章跟日報一樣,人家日報報紙已報導出來了,你過了一周才報出來,早成舊聞了,還有人看嗎?
沒有人看,人家會覺得你有必要浪費紙張嗎?沒必要!這張報紙還想讓人掏錢買,誰傻?
連看都不愿意看,還會買嗎?肯定不會!
所以我們的方法必須區(qū)別于日報,日報告訴受眾‘發(fā)生了什么’,而我們呢,告訴受眾‘為什么發(fā)生’!”
周道這一說,其他人都覺得明白了點什么,紛紛交頭接耳,“周主編不愧是獲得過大華新聞一等獎的,厲害!”
“我干過幾年新聞工作了,就沒聽過這么新鮮的觀點!”
“……”
周道接著說:
“所以我們要求,我們的新聞要發(fā)掘新聞內(nèi)幕,日報從正面寫,我們從側面
入手。
日報跟電視、廣播搶新聞的時效性,時間倉促,不可能做深入挖掘,而我們有一周的時間找到最有話題性、最熱點的新聞進行深入挖掘,這樣一來,我們就跟日報區(qū)別開來。
這就好比,日報給讀者看的是文件,是歷史大記事,而我們給讀者看的是故事,是歷史話本。
這么一來,哪個更受讀者喜歡?肯定是后者!”
在坐的編輯記者聽得上癮,紛紛說:
“周主編講得太好了,我們有方向了!”
馬均聽到這兒,心悅誠服的說:
“主編,我懂了,你的話對我來說可以說是醍醐灌頂,我要組織記者部的同仁反復學習,認真討論,形成新的采訪思路。”
KAO,這是王全式的馬屁?
周道想吐槽:你還算個文人嘛,但覺得他說的話挺讓人受用的,便微微一笑,接著道:
“所以說,我們報紙無論是編輯還是記者,所編所寫的文章,一律不能是八股式的,我們需要文筆!文筆!文筆!重要的事說三遍!
文筆是可讀性的基礎!
舉個栗子,關于岳武穆的的故事,我們不能僅僅做歷史簡介式的介紹,而是類似于《說岳全傳》表述,讓群眾喜聞樂見。
當然,我們同樣要有論證有數(shù)據(jù),避免辦成地攤小報……雖然,我們本就是張小報。”
這句話,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氣氛頓時輕松起來。
“但要把小報辦成大報,則是我們要面臨的課題!要知道,我們這張報紙是宛都地區(qū)有正式刊號的第二份報紙,在讀者心目中,并不是一張小報,如果避開劣勢,發(fā)揮優(yōu)勢,我們很容易后來居上,成為宛都最有影響力的報紙。
所以說,我們每一個編輯記者,都要嚴格遵循以上要求的規(guī)則!”
眾人表情肅然。
周道把目光轉向設計部,因為這個部此前出現(xiàn)的一個爭議性問題,現(xiàn)在必須要拿到會上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