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記者的身份去鄉村采訪一位七旬老人,這位老人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曾在國內轟動一時卻又退隱文學界,她是一位繼陶潛幾千年后,悠然南山采菊東籬的坦率先哲。
我最初不確定該怎么稱呼老者,她住在一個湖島上,湖的周圍種滿了柳樹,湖中粉色水蓮花與翠綠荷葉相間,湖中央的小島上種滿了杏樹。剛去島上拜訪老人時,徜徉的小道兩側是金藤花纏繞的柵欄,柵欄外面是海棠花、香花槐隔斷種植。
臨近屋舍柵欄內其中一側矗立著一棵粗大的梅樹,若是冬季與寒風的悄然相會,冬風會習慣性調戲梅樹上的花與葉,甚至會對他們窮追不舍,而恰恰是風的追逐可以明顯看出灑落一地卻無絲毫孤寂落寞的梅花。梅樹旁有一方圓空地栽種著大片心形茉莉花,屋外陽臺擺放著一盆盆栽種有菊花,蘭花…
柵欄內部另一側是幾平米樹干搭制的葡萄架,葡萄架上綴滿了細小密集的葡萄珠,葡萄架下趴著一只名叫多吉的藏獒;逐漸靠近小屋隱約聽到屋內傳來鋼琴曲,當漫步到屋舍門前,可以清晰的聽清屋內傳來陣陣琴音,彈奏的正是那首《Yesterday 重現》。
正中間門前左右兩邊佇立著兩尊高達2米的石墩,上面刻著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士,慈顏善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橫向推拉玻璃門呈現開放狀態就好像主人知曉今日會有遠客拜訪。美妙熟悉的旋律,安詳專注的彈奏神情,老人享受在優雅的奏曲氛圍中,這情景讓我不忍打破,就這樣我在門前默默聽著老人彈奏一首首熟悉的旋律《櫥窗里的Dog》…
我陶醉其中,不知過了多久,感覺一束光亮出現在我的眼前,突然音樂戛然而止,我恍然回醒,自己居然傻傻的在雨中遐想,竟不知老人早已拄著拐杖支起雨傘在我的頭頂上,頃刻間覺得自己好像就是破壞這和諧意境的外界來客。老人看出我的拘謹,微笑的握住我的手讓我入內,頃刻間溫馨的感覺蔓延全身,雖然當時身體濕漉漉的,卻絲毫沒有感到寒冷,而是清涼愜意。
靠近客廳,入口處老人從鞋柜中拿出一雙嶄新的拖鞋,拖鞋呈紫色簡單的構造,穿上去有種說不出的柔和舒適。進入偏客廳有種文雅甜美的氣氛迎面撲來,透過玻璃窗看到屋頂掛滿了一串串千紙鶴,聽老人說夜晚千紙鶴會發出淡綠色的光芒,是一種裝束成千紙鶴狀的彩色音頻電燈。
走進主客廳直視眼前的是一架古老的鋼琴和一方書桌,桌上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一盞臺燈,一本藝術照片,一臺筆記本電腦,一個文件夾和一束簽字筆;桌下放著一盆水蓮花,蓮花底下一條條金色的魚兒在美麗層疊的鵝卵石縫隙間若隱若現;墻壁左手邊是一幅占了墻面二分之一的畫卷,畫中景致就是湖島的一切~夕陽西下,在一片遼闊的海域中間有一片島嶼,每一座島嶼周圍都由各色的樹林環繞。而唯有一座五星狀的島嶼最惹人矚目。
而恰恰是這座島嶼引出了一系列趣味故事。這座島嶼名叫“星環夢島”,它的名字來源也是根據其形狀署名的。星環夢島的四周環繞著竹林,傍晚霞光四射照得島嶼微紅美麗而又略顯威嚴。而島嶼的正中間有一片湖,湖中央佇立著一間溫馨雅致的小屋,屋外有一墩石桌和石凳,凳子周圍坐著幾個年輕人(一個扎著燙卷過肩長發的十七八歲女孩兒張慧兒,從神情坐姿中看起來頗具睿智好勝的性格,一個披肩直發散開的女孩兒從其神態動作中顯得優雅而高貴周靈兒,一個學生頭的女孩兒從外貌表情看起來神秘而又可愛劉若依,還有一個扎著兩個高辮的白凈女孩兒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清純友善韓語慈,還有一個短發白凈凈的男孩兒穆子寒,從眼神中看出桀驁不馴的傲氣,一個短發黢黑的男孩兒李若南)。
畫卷下面整齊擺放著幾盆菊花。左側墻角分別擺放著兩個緊挨著的扇形書架和橢圓書桌,靠左手邊的書架上擺滿了中外文學著作(散文,唐詩宋詞與現代詩歌…),另一個是各類書籍,有各個國家的語種學習),有美食烹飪,有為人處世的哲學著作(銷售,財務,心理,地理,中國古今史,音樂樂譜藉…)。
右面墻壁由一串串風鈴做成的簾子隔開隱藏,夜晚微風吹拂伴著房屋內外陣陣芳香,靜靜聆聽風鈴交疊之音,眼前同時出現閃耀的五彩熒光。簾子后面的墻壁懸掛著一只桃木劍。將桃木劍與墻壁上的雕刻印痕重合按下,墻壁就自動向右側拉開,老人的臥室即正六邊形狀的蝸居就這樣顯現眼前,淡紫色的墻壁依次掛著幾版相冊。
直對眼前的是一版長方形(100*60cm)相框映照著一幅其樂融融的全家福。與其相鄰的兩張墻面分別相對應懸掛著一版相冊與一面鏡子。左側是一版老人年輕時的畢業照,附帶著一本小相冊(老人從發小到大學畢業時其好朋友的照片;右面是一面占了整張墻面的大鏡子,玻璃材質的鏡子正中間是一張梳妝臺。
靠近簾子的兩面墻壁分別是一幅用黃綠色玻璃鑲制的極其醒目的文學十字繡,用黃色線條繡成的一首詩《少年狂》~“少年生來志就狂,保衛國家我應當。劍閃鋒芒氣不落,中華大門放豪光”,右下角作者署名是用一顆桃心圈起的紅色華文行楷繡成的‘穆子寒’三個字。詩詞的周圍是用綠色與粉色搭配繡上的荷花荷葉,十字繡卷外側掛著兩個吉祥物,另一側墻壁懸掛著一幅橫向平鋪的卷軸山水畫(有山有云有水有花有鳥有漁翁)。
房頂是由三盞月牙狀的電燈組成的笑臉,還有零星點綴的五角形狀的聲控墜物,夜晚走步的腳步聲便可以使其發出各色光亮,給獨居臥室以紫色的高雅寧靜,同時為暗淡寂靜的夜晚添加溫馨的笑臉和美妙的氛圍。地面上是一張雙人半圓形海綿彈簧床,這就是老人一直最溫馨舒適的休息位置,可以每天白天夜晚去與彩蝶的周公約會(周公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與陶潛談詩論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彈簧床下有一個開關,按下開關,彈簧床自動升起,下面有一個通往海邊的地下室,順著樓梯走下可以見到整體構造和空間范圍。而這間地下室正是老人平時鍛煉身體,娛樂的場所,在100*60平方米的地下室珍藏著太多太多娛樂的事物…順著地下室沿著前方走去可以看到遠方拐角轉彎不遠處有亮光投射,沿著亮光走過拐角轉彎處,可以看到一個通向外面的木梯臺階。
登上樓梯,地下室斜上方是周環面積不過10平方米的水泥壇面,水泥壇上豎直佇立著蕩秋千用的不銹鋼材質琉璃架,流利架周圍懸掛著響鈴和彩色小燈泡,流利架秋千上有自動上下調整高度的按鈕,秋千木板上墊著黃綠花點的棉墊子。
左側有一方櫥柜,里面規矩的分配為五層,第一層是常用物品:筆,日記簿用來記載隨感突發奇想的美好事物,潛望鏡用來看遠處的動態事物;相機用來捕捉瞬間美好(比如雨后彩虹掛于島嶼附近山峰上,與整個島嶼連成亮麗的風景線);詩詞文集用來打發時光;第二層是食品飲料;第三層是香水、古龍水、衣物,香水使衣服時刻保持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古龍水用來夏季驅離蚊蟲,衣服用來應急天氣突變,抵御風寒;第四層是特殊情況使用道具:紫色雨傘用來以防天氣突變,雨打風吹;折疊扇子用來夏季乘涼與驅除蚊蟲的;魚竿用來臨江垂釣,錘煉耐心,修身養性同時體會杜甫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第五層及最底層是鞋子:有涼拖,棉拖,運動鞋,滑冰鞋,高跟鞋…
夏季夜晚搖動秋千會伴隨著紫色亮光及風鈴聲,正中間矗立著恰巧遮住整個五角星狀水泥壇面的2米高的太陽傘;太陽傘正下方有一個軟臥彈簧自動收縮折疊海綿床和一方圓形玻璃桌,桌上放著一盆薰衣草和應季水果飲料和茶壺茶杯,水泥壇面周圍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傍晚夕陽映照湖面,蝶戀花蕊,荷花底折射出游魚淺底遨游的美感;冬季來臨時,雪花悄然飄落湖面,蓮子凋落…這里的一切都可以觸到清風明月的照拂同時能夠聞到峽谷播散的清幽…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由木板搭成的橋面不遠處有一個小小的亭子,正值仲夏,坐著游艇木船穿過蓮花,駛入中心亭子上,也可以享受水的清涼,自主通過木板橋淌過河水到小亭子上面,亭子是由四個圓形木柱支撐而成,四個柱子上分別刻著‘蟲入鳳窩不見鳥’、‘七人頭上長青草’、‘細雨下在橫山上’、‘半個朋友不見了’四句話,曾有人寫下這謎語去描述某處的風景。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通往亭子的另一種交通工具就是木質船艇,夏季微風輕拂,吹過朝露滴落的蓮花池畔,小船飄搖在空曠而又充溢綠色自然的環境中,蕩起的波瀾中總會攜帶著季節的清幽與自然的祥和,坐在木船中央淡看魚漂的沉與浮,品味生活的喜悅與平靜。
“風吹雨落雪飄飄,月影星光任逍遙”,可以想象星環島嶼冬季所投射的另一番景致,閑暇時可以在湖面上通過滑冰鞋玩輪滑。同時,冬季各類小動物出行在冰面,一片熱鬧非凡的音樂演奏者。
在島嶼我眼中的小屋主人很熱情,給人一種雍容大方的優雅氣質,觀看老人年輕時的照片,聽老人解說調侃自己的容貌生活歷史,年輕時的自己也曾扮演“東施效顰”…不是與這些人的相貌與性格風格上的相似,而是老人對年輕時朋友同學對自己年輕時肆無忌憚的個性張揚與無所顧忌的行事作風調侃的一種闡述回憶而已。
從老人一言一行中,我漸漸懂得老人的身份,有關時事政治、文化、游學、金融等一切相關的故事梗概…直到看到老人書架上整齊擺放的書籍我才真正明白‘書藏應滿三千卷,人品當居第一流’,在老人后來的言辭背后所引出的涵義。雖然老人是一位世外游俠卻沒有絲毫的古板狹隘而是很有內涵學識淵博的頂級講師。經老人的允許,我懷著好奇打量著老人的生活,翻看書架上的文學著作與老人平時的游記。
翻看老人少年時的照片看得出老人的照片同青年的容貌推移到幾年前真的有些許大相徑庭,一些照片中有些真實的現狀看得出老人或許能夠定義為滄桑的青年某一小段的歷史規劃。也許是她在最美的年紀經歷了某些不太平靜的坎坷,二十幾歲的樣貌神情與整個人生的過程相比有些略顯頹唐傷感,無論怎樣的寫照都可以透露出老人骨子里的傲氣和不甘平庸;也許年輕時候的老人有些追求完美,卻又因為自戀驕傲而時常產生自卑的心態,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所謂的過猶不及,也或許這就是現實人群所追求的一種現實寫照。
我可以準確的從老人樸實的生活寫照推測出老人后來對所有的榮耀掩埋的心境估測出,那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思維反饋。由于極力想要探究老人的心境及其她的人生態度與過往人生經歷,我無意間從老人年輕時放大的畢業照后面發現一個秘密境地。畢業照后面是一個凹進去的墻面,方形的墻面上擺放著一個無鎖的木盒,打開盒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相框,相框中是一張模糊的年輕女孩的側臉與一個男孩兒正臉照,圖片中可以看出兩個孩子燦爛的笑容,照片后面標注著‘與穆子寒偷偷拍的合照,居然搶我手機,和一個大大的笑臉符號’。
相冊下面從上而下依次羅列著幾本相冊,有老人青年時的藝術照,附帶著老人平日的游記景致,及從畢業到隱居前發表著作演講的各類照片,相冊下面是一本日記簿和一個優盤。因為覺得涉及到老人的隱私,也便沒有私自去翻看和探究。
但我有一種強烈的意識:這個男孩兒也許就是老人敘述身邊的人對自己否認和批判的玩笑話而自我調侃的主要原因。或許老人早已不去在意這些浮華的過往,已經淡然了所有,無論是曾經的輝煌榮耀還是曾經的頹敗失落;但我知道,這個男孩兒在老人心里一定掩藏了很多回憶。因為我極端的好奇心理與對老人莫名的在意,后來無意間探索到在老人的成功經歷過程中,占據關鍵因素的背景資料…也認真看完老人青、少年時的藝術照,20張經典美麗清秀而又白嫩的面容,晶瑩剔透的眼睛,高挑的身姿…從藝術照中一點兒看不出老人年輕時的那種自卑的神態,而是充滿自信,充滿夢幻的神情。
從與老人的相處,從老人言辭,行為中我可以猜想到老人年輕時并不是像調侃的那樣落魄難堪,也許那時候的她只是相對中年時的不穩重或總覺得沒有達到自我想象的那么的出色,也許老人太過于要求完美,總是希望自己接近于更好。我知道老人從骨子里就充滿了那種執著與驕傲,無論是曾經年在春季晨曦的她,還是現在年近余暉冬日的她。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知道,一個人的年輕可以單純的定義這個人的外表容貌,而一個人的衰老卻不是外在單純的容貌所能概述的。
如果一位容貌漸漸走向衰老的人,如果她用她內心的那份對年輕和美好的渴望,以專注樂觀的心態對應對這種自然不可替代更改的規律,不斷嘗試用各種減緩外在衰老,不斷通過各種涵養知識去包裝自己,那么她就是年輕的,是充滿驕傲和自信的漂亮女士。從她質樸的生活方式中,我完全體會不到她一生竟忽略了那么多榮耀與輝煌,她那種傲氣的眼神中似乎看不出這樣默默被掩埋的事跡成就。也許她只是喜歡平靜祥和的生活方式。
與老人相處期間,一直困擾著我一個問題,我一直都在想為什么老人會心無芥蒂的將一個年輕人接到自己的家中,而且會毫不保留的講述自己的歷史,探究教授其人生的道理,并毫不保留的將自己所有的秘密基地與信息統統告訴一個陌生的人?她為什么會那么相信一個陌生人?究于對現實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實在是讓我費解。
而讓我最最想弄明白的就是大頭照中的男孩兒究竟與老人是什么關系,那不僅僅是作為一名記者的八卦心理,更多的是對老人的一種發自內心所渴望的解讀與欣賞。直到我更加設身處地的以老人的角度去思考,更加去熟悉老人的經歷,老人的想法與生活的方式后,我才更加貼近老人的內心世界,才漸漸明白老人終其一生的愿望。
她是一位對所有在她看來善意的人群總會懷有一種滿懷關切的心理,她不會無緣無故就把所有人都想象成惡人,至少她不會隨意將所有人作為自己防御的敵手。老人說和我有一見如故的感覺,也許這就是她為什么從最開始就對我毫無芥蒂的闡述生活,分享人生際遇的原因吧。從湖島與老人相處的這段時光是我覺得特別開心和坦然的,尤其是看到老人年輕時候的另一番照片形象與生活描述圖景后,我對老人年輕時候的故事與如今的隱居生活的緣由探究更加的明朗化,同時也為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自己的外在與內在的認可及不斷修飾自己心境,對自己各方面進行一種精神的提煉與提升。
老人年輕的時候并沒有她描述的那樣頹廢,更何況從老人平時的行為語言神態都可以猜到老人純粹是在調侃當年的失意,強化當年的糾結同時也是在忘卻一切與現實相平和完美的心境。還記得偶然發現書夾中滑落的信封和陳舊古老的另一張男孩兒的單獨照片,直到我與老人越加無話不談的彼此信賴,老人才將照片和信封打開,對曾經我一切的好奇給了一個漫長而又凄美的解釋。我慢慢的得知老人的故鄉是BJ及減速人生的加速版劇情,開始懷著更加千絲萬縷的想法,想要去分析老人和她的那位忘年故交年少時的故事和他們各自的想法剖析。
根據老人的言辭得知幾十年前的女孩曾經送給男孩一張生日卡片還附有一封加了密碼的郵件,去猜測也許幾十年前的故事是這樣開展的:就在男孩生日那天,男孩收到加了密碼的郵件沒有試,于是順手放進書夾鎖進了柜子中。
雖然幾十年后的雨季同樣地兩個字,在如今21世紀的90后人群中已成為眾所周知的暗喻表白,郵件密碼就是那張生日賀卡的最后兩個字:晚安的延伸。
但追根究底去探討幾十年前時光下社會背景與發展狀態及其人際交往和網絡信息等綜合狀況分析,也許那個時候男孩兒并不知道女孩兒口中說的密碼就在卡片上的真正含義;也許是大學時光的歡愉和匆匆流逝使男孩忘記了哈佛建筑下的追逐和故鄉荷花池畔的再度相逢;也許忘記了女孩說過當男孩畢業典禮的那一天會帶男孩回到曾經一起去過的桃花樹下,打開那個封鎖的盒子。
待畢業來臨的那一天,女孩等到的消息卻是男孩身邊有了另一個女孩。于是女孩帶著淡淡的憂傷一個人默默的來到如今只屬于自己一個人的世界,懷著所有沒有說出口的遺憾打開那個因為無論曾經還是當時都對她而言尚且存在意義和樂趣才掩埋的盒子。從那以后也許女孩就開始逃避,想要朝更高層次去發展,也便有了考研,周游世界去講學,星環島嶼的隱居等一系列的事件發生,進而逐漸遠離了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