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羊在等狼回來:走進自然保護區尋珍
- 鐘嘉 袁屏
- 1014字
- 2021-12-29 18:03:38
倒霉的ASH
鳥類遷徙是個很神奇的現象。鳥類學者給鳥帶上某種標識,比如金屬環或彩環,或者彩色旗標,通過再次觀察到帶標識的它們,來研究遷徙路線和規律。鴨綠江口,是一個能夠比較多地觀察到帶旗標鳥類的地方,因為每年春秋兩季都有數以萬計的遷徙水鳥在這里經停、覓食。
2011年5月5日,我在鴨綠江口濕地看到一只斑尾塍鷸,一起觀鳥的人都笑了,因為她的長嘴被一個蛤給夾住了,真夠倒霉的。被蛤夾住嘴或腳的 鷸偶爾可見,但這次夾住的恰好是一只有“身份證”的鳥——她的右腿上佩戴著白色旗標,旗標上的編碼是ASH。據此可以查出,她是一只在南半球的新西蘭北島環志的雌性斑尾塍鷸。
ASH周圍的同伴正在剛開始落潮的灘涂上尋找食物,她卻只能站在水中,表情看似郁悶地等待蛤的脫落,不知要等多久。這時已經是它們出發去北美阿拉斯加繁殖地的前夕,它們體型明顯肥壯。
觀察對象:斑尾塍鷸
地 點:遼寧鴨綠江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概況:中國沿海的最北端,鴨綠江入??冢瑥V闊的濱海濕地,灘涂潮間帶,是水鳥遷徙的中途站
觀察季節:春季、秋季
鴨綠江是中朝界河,在中國丹東流入黃海,入??谟写竺娣e的濱海灘涂,富有貝類、螃蟹等,眾多遷徙水鳥尤其是斑尾塍鷸選擇了在這里停歇覓食。通過衛星跟蹤顯示,一只在新西蘭環志的“E7”號斑尾塍鷸,2007年春季創下了181小時從新西蘭穿越太平洋直抵鴨綠江口10 219千米的鳥類連續飛行世界紀錄;秋季返程時,它從阿拉斯加繁殖地一口氣飛回新西蘭越冬地,用了8天又12小時,全程11 570千米,刷新了自己的紀錄。ASH也有傳奇。
時隔兩年的2013年4月13日,當我在鴨綠江口濕地再次看到ASH,讀出編碼后幾乎喊出聲,想起她上次倒霉的樣子。和她說了聲“Hello”,我拍了張照片留念。她剛剛開始換繁殖羽,還比較瘦,正在灘涂上覓食,以蓄積足夠的脂肪再繼續飛行。
同一只鳥,不同年份在同一個地點被發現,甚至是站在同一個池塘里,真是有點不可思議。ASH證明了遷徙鳥類是如何忠實于自己的棲息地,它們飛越太平洋歷經半個地球來到鴨綠江口,就像我們旅行一趟回家,推開自己家門一樣。
斑尾塍鷸繁殖羽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看到一只確認是從大洋洲飛來的鳥,隔了兩年又在幾乎相同的位置再次看見它,會是怎樣的心情?
再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保護區,濱海灘涂被填埋蓋了房子,這些鳥兒在遷徙路上找不到經停站的家門,補充不上食物,你又會是怎樣的心情?
為遷徙的水鳥喝彩,也為它們擔憂!
(文:白清泉,圖:張錫賢、白清泉、張明)
被蛤夾住嘴的ASH
觀察思考
沿海灘涂對于遷徙水鳥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