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賣全球(《21世紀商業評論》2021年第7期)
- 21世紀商業評論
- 811字
- 2021-08-19 18:28:37
一、Cover 封面
買賣全球
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加速了產業結構以及全球貿易鏈的重構,跨境貿易獲得了井噴式增長。
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數據庫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12.5萬億元,較2019年的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9.04%。根據海關數據,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同比增長31.1%。跨境電商已逐漸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這一變化得益于中國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角色和歷史積淀。當跨境電商步入“供給為王”時代,中國制造的供應鏈優勢凸顯。
過去幾十年,遍布中國沿海以及內陸的產業集群、大小工廠和小作坊,沉淀了高度協同的生產制造經驗。而且,與過去的刻板印象不同,中國制造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的供應鏈優勢,成就了一個全鏈路的跨境電商生態。
我們選取了在這個賽道上過關斬將、突圍而出的一些企業,包括憑借供應鏈優勢成長為新消費獨角獸的SHEIN和Anker,專注于跨境物流服務的縱騰集團,擁有跨境支付全牌照的連連支付,專注于數字供應鏈平臺服務的行云集團,以及重塑出海品牌新供給鏈的速賣通。
這些掘金者讓人們看到,中國跨境貿易產業如此具有想象力。
“新產業基礎設施已形成,越來越多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將走向世界舞臺。其中的佼佼者在全球價值鏈上正努力掌握著話語權,所占市場份額和研發能力讓它們擁有對產品的定義權和定價權。”網經社2020年度中國跨境電商報告作出如此判斷。
誠如所言,跨境電商領域的新業態孕育著新模式、新機會。海外電商線上獲客渠道呈現更碎片化的趨勢,個體從業者的類型更加多元化,具備用戶基礎、社交資源及供應鏈資源豐富的生態型平臺,更能把握社交化營銷紅利。艾瑞咨詢預測,2020—2025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復合增速將達25%。
然而,機遇與風險并存在。2020年以來,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國際貿易逆全球化的趨勢浮現。在行業內部,跨境電商賽道越發擁擠,對從業者提出了新考驗。
當下,不斷擴展平臺商品種類、完善產品倉儲系統、提升產品售后服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仍是老兵與新秀們努力爬坡的方向。
- 對話:東吳基金基金經理陳軍(《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27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8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15期)
- 雪球專刊098期:十位雪球大V的2015
- 中歐商業評論(2022年9-10月刊)
- 職引未來(《復旦金融評論》第16期)
- 當代縣域經濟(2020年第10期)
- 特朗普時代的全球化戰略:2017年麥肯錫獎必讀文章(《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中國企業家(2015年第20期)
- 你如何擁有復原力?(抗“疫”復工特刊)(《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哈佛商業評論)
- 送你一份年度管理大餐:2018年度最受歡迎TOP10(《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
- 比較(總第88輯)
- 對話:中郵基金基金經理國曉雯(《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3期)
- 共生·共贏:不確定時期的新雇主經濟(《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雪球專刊267期:智造強國崛起:先進制造業投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