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服務和推進農業現代化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標,我國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深化,扶持政策日益完善,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不斷加大,金融助推脫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普惠金融不斷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實效,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農村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顯著提升,為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三農”信貸投入持續穩定增長

截至2017年末,農業貸款余額3.87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農村貸款余額25.14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5萬億元,同比多增6 060億元(見表1.1)。農戶貸款余額約8.11萬億元,同比增長14.4%,增速比上年末低0.8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萬億元,同比多增880億元。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3.9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 187億元,同比多增394億元。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30.95萬億元,占各項貸款(不含票據融資)余額比重為25.4%;余額同比增長9.6%,比上年末高2.5個百分點。

表1.1 2007—2017年末各項涉農貸款統計情況

注:涉農貸款按用途劃分包括農林牧漁業貸款和其他涉農貸款兩部分。其他涉農貸款主要是金融機構發放的除農林牧漁業貸款之外的各項貸款,其中包含金融機構發放給企業和各類組織用于支付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環節,以及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各類特定用途貸款,主要有農用物資和農副產品流通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產品加工貸款、農業生產資料制造貸款、農田基本建設貸款、農業科技貸款,還包括在其他方面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貸款,如縣域地區的房地產貸款、建筑業貸款、除農林牧漁業貸款之外的農村個體戶貸款。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

截至2017年末,全國農村信用社的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7.2萬億元和15.0萬億元,占同期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 16.1%和11.9%;全國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余額和農戶貸款余額分別為9.0萬億元和4.4萬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長9.5%和11.6%。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情況見表1.2。

表1.2 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月報表(2017.12.31)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

(二)農村金融機構的健康度明顯改善

農村金融機構已從整體上擺脫財務破產和聲譽破產的狀況。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全年實現凈利潤2 449億元,同比增長4.2%。資產利潤率0.9%,資本利潤率12%,總體保持較好水平。根據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改善:按貸款五級分類口徑統計,截至2017年末,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本充足率為11.7%,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分別為6 204.3億元和4.2%,2017年實現利潤2 487.8億元,比2016年增加146.7億元。

盡管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存在很大差距,但一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勢頭較好。據不完全統計,已上市或正在籌備上市的農村商業銀行接近30家,上市地覆蓋A股、H股和新三板,有17家農村商業銀行開展資產證券化和理財直融先行先試。2010年12月16日,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成功在香港H股主板上市,成為全國首家上市農村商業銀行、首家境外上市的地方銀行、西部地區首家上市銀行。2014年5月,瓊中農信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正式掛牌。2016年1月,無錫農商行A股主板IPO(首次公開募股)發行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IPO發審會過會,成為全國首家A股主板過會的農村商業銀行。隨后,江陰農商行、常熟農商行、吳江農商行和張家港農商行等4家農商行也成功進入A股市場融資,這對于增強資本實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1月12日,吉林九臺農商行在港交所主板掛牌,繼重慶農商行之后,港交所又迎來一家中資農商行。此外,至少還有15家農商行正在籌備登陸A股或H股,6家農商行正積極籌備登陸新三板。農村金融機構上市不但拓寬了資本補充渠道,而且有利于強化其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從而建立起現代化商業銀行的基本框架。

(三)普惠金融發展指標處于國際較好水平

早在2013年和2014年,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展示的中國普惠金融指標數據共有30個。從各項指標的世界排名情況來看,中國排在所有國家和地區前30%的指標共有12個。2017年世界銀行的Global Findex(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數)數據庫新增金融科技指標,包括手機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交易。2017年,中國49%的成年人通過互聯網實現數字支付,遠高于發展中國家11%的平均水平。2017年,發展中國家53%的網購是通過現金支付的,而中國的在線支付已達到85%。儲蓄和賬戶等多項指標表現較好,如擁有儲蓄賬戶的成年人占比(80.2%)和在金融機構儲蓄的成年人占比(80.2%)等指標優于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值(73.1%和72.8%)。但在僑匯匯入和個人信貸等方面表現不盡如人意。比如2017年中國通過賬戶收到的僑匯匯入占比14.8 %,低于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平均值15.0%。通過金融機構或信用卡借款的成年人比例為22.7%,僅略高于中等國家的平均值0.3個百分點。2017年中國在Global Findex指標體系中的排名情況見表1.3。

表1.3 2017年中國在Global Findex指標體系中的排名(單位:%)

數據來源:Global Findex。該數據中的中國數據不包括西藏和新疆,其占人口總數不到5%。除非另有說明,中國的數據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的數據。

考慮到國際比較指標存在一定偏差,從我國自己的指標看,農村金融服務可得性表現更為突出。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業務發展基本平穩,資產總額達29.9萬億元,負債總額達27.7萬億元,均占銀行業的13.5%。新增營業網點999個、便民服務點1.9萬個,承擔了87%的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任務。涉農貸款余額8.7萬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3萬億元,分別實現了總量持續增長和“三個不低于”目標。截至2016年底,全國1 259個縣(市)設立村鎮銀行,縣市覆蓋率達67%,累計為352萬農戶和小微企業發放貸款580萬筆,累計發放貸款金額3萬億元。另外,部分農村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低收入人群、困難人群、貧困人群、創業農民、創業大中專學生、殘疾勞動者等資金較為短缺及需要扶持人群的金融支持,完善對特殊群體的無障礙金融服務。其中還出現了“雙基聯動”“馬背銀行”等新型服務模式,較好解決了農村偏遠地區信息不對稱和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如“雙基聯動”是將村委會和基層銀行營業網點的力量聯動起來,通過村委會建立貧困戶信用檔案,組織農民互擔互保,幫助清收貸款。


(1) 人均收入已運用農產品購買價格指數進行平減。

(2) 所有數據已經平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光县| 天等县| 金湖县| 福安市| 玉门市| 任丘市| 饶平县| 那坡县| 巨鹿县| 甘谷县| 孙吴县| 安泽县| 成武县| 台北县| 凌海市| 威宁| 凌云县| 象州县| 鹿泉市| 瓦房店市| 景宁| 阿鲁科尔沁旗| 芜湖县| 灵川县| 山丹县| 基隆市| 积石山| 龙胜| 扶风县| 深州市| 连云港市| 景谷| 邮箱| 贵州省| 白玉县| 松溪县| 泽州县| 博野县| 贵港市| 修武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