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孩子讓人抓狂的行為背后,是你不了解的腦回路

有的時候,教育孩子就像閉著眼睛在雷區前行。一不小心就會踩雷,引爆娃的“暴脾氣”,弄得兩敗俱傷。與CC斗智斗勇的這幾年,我終于明白,要想在這場戰斗中既引導娃順利成長,又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娃的腦回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孩子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難管教。你以為孩子難哄,其實只是你還不太了解這些小家伙罷了。帶娃路上,那些讓人抓狂的行為,如果我們能了解一下背后的科學原因,也許就不會感到困惑和苦惱了。

1.我并不是不聽話,只是需要你多重復幾遍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同樣一件事情你說了很多遍,孩子依舊記不住,依然我行我素。

我是遇到過太多次了。多少次我囑咐CC:“別亂丟玩具,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處。”

強調了一次又一次,最后發現,說了多少遍都無濟于事。心情好的時候,拉娃講講道理;失去耐心的時候,千言萬語歸為一聲吼: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說了這么多遍都不聽!

《全腦教養法》中提到:是什么塑造了我們的大腦?經驗!腦科學研究表明:不管處于任何年齡,我們的經驗會一直改變大腦的物理結構。每當我們有新的經歷體驗,我們的腦細胞(神經元)都會變得十分活躍,產生新的連接,隨著時間的推移,因活躍產生的連接會使大腦“重新布線”。

簡單地說,就是孩子的任何經歷都需要重復學習才能在大腦中建立聯系,他們才能擁有對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沖動行為的控制能力。你認為孩子不聽話,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他還不具備對某件事的執行能力,他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去積累。

我們要告訴孩子多少遍?答案是:一遍又一遍。

所有的改變都是在不斷的重復提醒中悄然發生的。當你想發脾氣時,深呼吸并告訴自己:又一次提醒和指導,是在幫助孩子的大腦塑造添磚加瓦。

2.我并不是想要犯錯誤,只是想要學習新技能

誰家沒個毛手毛腳的娃和一個提心吊膽的老母親?!

一會兒沒看住,就可能打翻了碗,摔碎了桌上的水杯。

一沒注意,重要的文件就被當作了畫紙。

吃飯拒絕媽媽幫助,卻弄得滿桌滿地都是。

出門前剛系好的鞋帶自己反反復復解開又系上,直到打了死結。

你有沒有覺得,自家的熊孩子一天到晚的“主營業務”就是沒事找事。其實,孩子只是想要通過實踐來學習。兩歲到五歲的孩子渴望獲得足夠的自由,自己做選擇和決定。這也就意味著,他們開始制造麻煩并且犯各種錯誤。我們認為是錯誤,但其實是他們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孩子在沒有任何生活技能的情況下來到這個世界,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的。他們需要很多很多的學習實踐才能培養出那些重要的執行能力。

學習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地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誤,他們才能獲得技能:需要灑出很多次牛奶,他們才能學會慢慢地倒;明白了天冷不穿外套會不舒服,他們才會主動加衣服。孩子只有不斷地試錯,才能掌握屬于自己的解決辦法。

每次被CC搞到抓狂,讓我認為她就是上天派來修理我,讓我沒好日子過的小惡魔時,我都會對自己重復一句口頭禪:“娃是在學習,娃是在學習。想要讓孩子學習,必須允許她犯錯。”

當然,一些存在風險或危險的事情,必須設定限制,并且讓孩子明白不許他這樣做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們需要做的是收起那些規矩或“不許”開頭的話,想想最糟的結果,如果能接受,就允許他“學習”吧。

3.我并不是喜歡哭鬧,而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每個娃遇到任何“不順心”,都會大哭一場:

因為看不了動畫片而哭;

因為夠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哭;

因為吃不到美味的糖果而哭;

看不見媽媽要哭。

這個時候是不是覺得娃的淚水如此之多,“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啊?但其實,并不是娃喜歡哭,而是他們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對于孩子來說,憤怒、悲傷、害怕、焦慮等這些情緒是新鮮的、原始的,而且常常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他們并不認識這些情緒,更不會表達和控制。自己內心的感受不知道怎么表達出來,就只會一種本能的表達方法——哭。

大腦中“控制情緒并學習調節情緒”的部分從幼兒期開始,到真正完成需要20年。即使是成年人,很多時候情緒上來也難以自控。對于兩歲到五歲的孩子來說,處理這些情緒很難。

孩子需要你的幫助來表達他的感受。在不同的情景中,幫孩子標記不同的情緒——“給情緒命名”,是幫助孩子感覺被“聽到”的最佳方式之一,這樣他們就會冷靜下來。

孩子發燒哭鬧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因為身體不舒服,你很難受,是嗎?”

不能繼續吃糖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媽媽不讓你吃棒棒糖,你很沮喪,是嗎?”

看到蹺蹺板上有別的小朋友,他又哭又鬧,你可以告訴他:“等待的過程讓你覺得很不耐煩,是嗎?”

當孩子能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這些情緒的名字聯系起來時,他才能真正學會多元化的表達,而不是只用“哭”這一種方式。孩子的表達技能越熟練,你們之間的溝通越無障礙。

我氣CC不肯勇敢上試聽課的時候,她能哭著告訴我:“因為里面的小朋友都不認識,我很緊張。”

我氣她太小氣不肯跟好朋友分享玩具時,她能告訴我:“我也想讓朋友玩,但這是媽媽剛買的,擔心朋友會弄壞。”

很多次我被氣得想發脾氣時,聽到孩子的聲音,一下子就平靜了。

其實我們不怕孩子哭,怕的是不知道她為什么哭,不知道如何安慰,不知道作何建議。

4.我并不是忽略你的要求,而是我不確定你想要我做什么

在公園里玩耍時,如果你對孩子說:“不要跑。”那么你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十有八九會發生。因為對于兩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想法非常簡單。你對他說“不要跑”,他們會將重點放在“跑”上。其實不是娃故意唱反調,而是大多時候他根本無法理解大人的意思,不確定大人究竟要讓他做什么。(孩子心里苦,但孩子不知道怎么說。)

當我們說“停止”或“不要”時,孩子需要對我們的請求進行“雙重處理”。

首先,他必須明白你不想讓他做什么:不要跑。

然后,他必須把它轉化為你想讓他做的事情:停下來。

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孩子無法直接將“不要跑”“停下來”和“慢慢走”畫等號,于是就只能直接忽略這些復雜的話。相反,如果你直接說“慢慢走”,可能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盡量簡單直接些。用簡單明了的、能讓孩子理解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意思。

比如,“不要用勺子敲桌子!”換成:“不用時,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讓它像小飛機一樣降落在你的旁邊。”“不要跑!”換成:“走慢一點,想象我們跟小烏龜一樣!”

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方式,孩子也一定會有所改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汪清县| 宾阳县| 夏河县| 连南| 正宁县| 五原县| 延庆县| 独山县| 通江县| 晋宁县| 夏津县| 晴隆县| 大邑县| 巴东县| 苏尼特右旗| 鹤壁市| 门源| 永川市| 西乌珠穆沁旗| 汉寿县| 苏尼特右旗| 永善县| 太仓市| 峨眉山市| 津南区| SHOW| 遵化市| 马鞍山市| 老河口市| 慈利县| 兴文县| 巴东县| 肥东县| 乡宁县| 黔南| 漳浦县| 临猗县| 大理市| 绥中县|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