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
蜂鳥網有一塊業務是做二手攝影器材的交易,因此我總能看到板塊工作人員與賣家的互動。“這相機買回來幾年基本沒用過,不太會用也拍不好還是賣了吧!”,“這位先生您好,您一直按的那個是快門,不是相機的電源開關”,“我拍合影一直用最大光圈,花這么多錢買大光圈鏡頭為啥要用小光圈?”長久以來,諸如此類的聲音不絕于耳。讓我感覺又好氣又好笑的同時,也深深地感慨攝影知識的普及教育有多么重要。
眾所周知,攝影術從1839年誕生發展至今的180多年里,發生了很多變化。如今的攝影有兩面,一面是藝術一面是生活,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生活才是最普遍的。我們的攝影想要在大眾中間普及,我認為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攝影技藝的普及,而是攝影最基礎的“科普”工作。
寧思瀟瀟是我在行業里很多年的好友與伙伴,大約十年前他創立了“攝影筆記”這一品牌,至此,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攝影教育的道路。2015年,他的第一本紙質版圖書《攝影筆記》出版的時候,我在“序”中希望這本書能夠暢銷大賣。結果這本書真的成了這幾年國內最暢銷的攝影圖書之一。為什么呢?不是我的祝福有什么神奇的加持作用,而是瀟瀟真正地找到了攝影教育或者說攝影科普工作的本質。
一直以來《攝影筆記》最打動我的,是敢于用最通俗易懂、一點也不矯揉造作的文字把攝影的道理講清楚。
《攝影筆記》將作者多年在攝影上的感悟與積累,用最樸實通俗的語言文字表述給它的讀者,教會了更多的人怎么用影像來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生活,創作更多光影下的美好。而它的讀者也讓它榮登了攝影圖書銷量榜榜首,這樣的良性循環應該是每個熱愛攝影行業的人都希望看到的吧!
前不久,瀟瀟找我為他即將要出版的《新攝影筆記》再寫一篇“序”,這是他的第三本書了,他說出一本書的速度才讓他覺得質量是有保證的,這些年越是盛名在外,越是要沉下心來寫作才能對得起讀者。我又要再一次祝愿這本新書能夠暢銷和大賣了!雖然我覺得這其實應該是必然的結果。
歐陽潼舢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