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戰機直接飛向了敵軍密集的區域,丟下了藍色火焰炸彈。
隨即,劇烈的高溫彌漫全場。
溫度之高,一度讓周圍亮如白晝,甚至照耀得人無法直視。
這等招待下,裝甲卡車身上的部件直接融化,其余部分也變得異常焦黑,似是被燒成了炭。
連帶著,此等高溫還封鎖了潰逃步兵的道路。
要往前跑,就必須穿越火場,然后才能夠向著來時的方向逃竄。
可在身后,有著來自大樓的機槍火力。
以他們手上的這些輕武器,又怎么和大樓當中的駐軍抗衡?
絕望之下,這些人丟下了手上的武器,雙腿跪地、兩手抱頭,一副自己已經繳械投降的樣子。
見此,米格戰機才滿意的飛回了基地。
但問題來了,入侵者戰機和米格戰機,這兩個倒是大殺四方了,可剩下的戰機怎么辦?
來都來了,不撈點戰果回去嗎?
一旁由“精準轟炸”帶來的女武神轟炸機、“死亡空襲”帶來的袋貍轟炸機,以及精英黑鷹戰機,都還盤旋在空中,還沒丟下炸彈呢!
對于這種情況,它們要么是來晚了,要么是覺得自己身為更加高級的兵種,出手理應留住最后,當作壓軸力量。
但萬萬沒想到,眼前的部隊如此不經打。
但它們又不甘心像米格戰機一樣,將寶貴的炸彈,丟到卡車與步兵身上。
況且那還是個燃燒彈,還能夠封鎖一片區域。
黑鷹戰機與女武神戰機,武器根本就不是針對步兵的炸彈,炸下去也砸不掉幾個目標,純屬浪費。
真論起來,也只有同屬于紅色、攜帶了毒素的袋貍轟炸機,能夠有樣學樣了。
但敵軍也已經被燒得差不多了,它作為一個后來者,肯定撈不到多少目標了。
心存不甘的它們,向著林海尋求指示目標:
“看在都是自己人的面子上,給我們指一個攻擊方向,否則我們就直接把炸彈丟在地上,拍拍屁股走人了!”
對此,林海只得讓它們跟隨著潰逃敵軍,沿著它們逃跑的方向進行追擊。
于是那些逃跑的敵軍,正當它們以為自己已經逃離了魔爪,處于安全的狀態時,卻不曾想到,自己現在正處于被監視當中。
他們自以為逃出生天,卻幾乎充當了一個帶路人的角色。
隨即,順著他們所在的方向,林海透過戰術地圖,查看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地方:
一處正在維修的地段,那里有著一些飛機殘骸。
旁邊則是有著漆黑的痕跡,似是有什么東西最近剛剛燒毀。
好像,這是之前偵察機墜毀的地方。
說起來也是,既然這里都能夠部署防空導彈陣地了,那肯定也是敵軍的一處前哨站,聚集著敵軍的不少兵力。
發現了這一點以后,幾架戰機同時朝著敵軍前哨站的位置,丟下了自己的炸彈。
女武神轟炸機,直接朝著敵軍軍械庫的位置,丟下了自己攜帶的炸彈。
反正它已經得到了“曙光轟炸機”這項升級,能夠在投擲炸彈以前,無視所有受到的傷害。
而且“精準轟炸”這項技能,也賦予了它一炸一大片的能力。
結合來看,它最適合去炸毀高價值、高風險的敵軍設施。
那敵軍的軍械庫實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目標了。
隨后它從空中俯沖,將自己攜帶的所有炸彈,一律丟進了軍械庫當中。
霎時火光沖天,這一個儲存武器、戰車的倉庫,直接被炸彈給炸得稀巴爛。
而里面裝載的炸彈、子彈,也隨著這一陣的劇烈爆炸,產生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火光之下,倉庫的碎片甚至飛到了數十米的空中,其濃煙甚至把整個前哨所都給包裹了起來。
黑鷹戰機,則是朝著敵軍人員聚集的軍營,丟下了自己的所有炸彈。
它升級了“碉堡殺手”這項改裝,能夠讓炸彈砸透混凝土防御工事,直接震死其中的人員。
現在拿這種特制炸彈,轟炸敵軍的軍營,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但考慮到這也是他們人員密集的區域,丟下去也算是能夠收到一些戰績,黑鷹戰機只得把炸彈投擲到了目標方向。
隨即,軍營直接傳出了一聲悶響。
這是炸彈丟進去的聲音。
特制的彈頭,安裝了延時起爆的引信,能夠讓它在砸落足夠深度以后,才進行爆炸。
同時,由于“碉堡殺手”經過了特殊處理,所以只會利用高強度的壓力沖擊,震死其中的人員,而不會對建筑造成致命傷害。
現在,這座建筑表面上看,仍舊顯得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它已經內部清空,連一個人都不剩下了。
如果林海想要占領這座軍營,又或是奪取某些特殊的中立建筑,那么“碉堡殺手”特制導彈是完全足夠的。
但現在不需要入駐這所軍營,甚至保留著它的話,還會導致敵軍連重建都不用,只需要換一撥人進去,就又可以重新運作。
所以,黑鷹戰機才會把本身攜帶的航空導彈,也一起投擲下去。
很快,就如同雙響炮一樣,在第一聲的悶響以后,第二聲爆炸也傳了過來。
這次是來自高能炸藥的爆破聲。
這一次,軍營被炸了個底朝天。
瓦礫碎片,朝著各處飛濺,就連本身較為堅固的混凝土墻壁,也碎出了一道道裂紋。
在裂紋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后,營地終于承受不住,開始坍塌、損毀,并在一陣塵埃以后,化為了一片廢墟。
此刻,敵軍前哨站被完全打蒙了。
在幾十分鐘以前,這里還派遣了一支機械化軍隊,正打算摩拳擦掌,再度拔下一座被困人員駐守的大樓。
在幾分鐘之前,這里還是一個完好的前哨營地,還能夠向著后方進行遠程聯絡。
但就是這短短的時間當中,局勢發生了幾近于翻天覆地的變化。
依舊存活著的敵軍人員,惱怒的看向逃回來的一眾步兵,向他們質問著戰況。
而這些逃回來的步兵,更是當場傻了眼:
本以為逃回來就已經沒事了,結果連落腳地都被一起端了。
可還沒等他們找出借口,第三輪空襲就緊隨而至——
來自袋貍轟炸機的俯沖空襲,來自蘇軍最高科學部的機密協議轟炸。
黑鷹戰機是這三架戰機當中,體型最小的一個,攜帶的炸彈也只能造成近乎于單體傷害的結果。
女武神轟炸機要更大一些,能夠轟炸一片中小范圍的區域,但為了追求卓越的速度,整體機身呈流線型,也沒有攜帶太大威力的炸彈。
而袋貍轟炸機,雖然與女武神轟炸機一樣,都需要消耗一個最高協議點數,但它卻屬于重型轟炸機,行事風格頗具蘇式“簡單粗暴,量大管飽”的特點。
它只有一枚炸彈,但裝藥量卻要數倍于其他戰機。
一旦砸落在地面,足以讓整個區域,連續一周都淪為充滿毒素與輻射的禁地。
步兵入內將會直接陣亡,即使是裝甲車輛也會逐漸被腐蝕,最終因為關鍵部件受損而毀壞。
其破壞范圍之大、荼毒時間之久,在所有最高協議當中,堪稱頂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