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北部城區的戰斗事關全局,為此林海也做足了準備。
他明白,按道理來說,既然“聯合部隊”目前掌控了兩千多人的軍隊,那自然也應該盡可能的利用好這種數量優勢。
不說能夠以多打少,但至少能夠保證雙方兵力大致相當,以此來減少以寡敵眾的不利局面。
但現實卻不盡人意,一方面主基地在林云的指揮下,正在建造“作戰實驗室”,力圖在下個星期實現高科技兵種的生產許可,另一方面“GDI2號基地”與“NOD基地”也在進行著基地升級,正在逐步從1級基地升級至2級基地。
目前正在攀科技,而且這周已經到了最后一天的時間,為此取消升級進度,實在是太過不劃算。
而在“聯合部隊”這邊,機械化營幾乎快要淪為步兵營了,而“二團”那些步兵,移動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也就是說,擺在林海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
1、先把盟軍兵力投入戰場,再把蘇軍兵力投入戰場,再然后是整頓完畢、匆匆趕來的機械化營,最后是兩條腿走過來的步兵團。
這屬于添油戰術,分批進入戰場實在是有些愚蠢,但至少第一批軍隊能夠最快抵達交戰區,給他們帶來一些增援。
而且,也可以利用支援技能、“炮兵營”的火炮彈幕、最高協議技能、友軍的航空力量,進行遠程支援。
明面上最先參戰的,只有固守北部地段的近900名幸存者,以及100個盟軍大兵與20個激流艇,但實際上背后還站著1500人的炮兵部隊,以及來自主基地與“聯合營地”的戰機支援。
2、等待部隊集結完畢,至少也得等到機械化力量聚集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投入戰場進行作戰。
這樣的話,理論上一營加上二營的兵力,幾乎就是“一團”的主力部隊了。
除了“一團”的炮兵營不會親臨一線,戰斗工兵連與偵察連缺乏機動力量,可能趕到的不太及時,其他但凡是具有機械化載具的士兵,也都能夠趕來了。
到時候的參戰兵力,大致能夠到達1000人上下,以及將近100輛坦克、運兵車、裝甲卡車。
手頭上的兵力能夠更加充足,也就能夠實現一些突破戰術,不至于跟著防區幸存者一起苦苦支撐。
但問題是,預計集結的時間也需要2天:ACV馬上趕到、履帶車與機械化營將在2天后抵達。
到時候,如果900個幸存者沒能撐過這么久的時間,已經被敵軍悉數消滅了,那他們實際上仍然是以1000人的隊伍,面對著敵軍的攻勢。
這些幸存者能夠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苦苦支撐三天,即使沒有到達極限,恐怕也差不多了。
防守三天跟防守五天,看上去后者僅僅多了兩天,但這種數字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畢竟,就像是比賽時僅剩四分之一路程的參賽者一樣,看上去前面四分之三的路程都已經撐過去了,最后只需要再堅持一下,就能夠跑完全場了。
但在最后階段,體能與意志力也已經處于強弩之末的狀態,完全無法與初始階段的狀態相提并論。
這些幸存者打了三天,看似也沒有傷亡多少人,但很可能已經彈藥告罄、精神衰竭了。
再撐兩天,小概率會全軍覆沒,大概率會出現人員成批陣亡、被俘虜的局面。
囊括傷殘、俘虜、陣亡在內,900人折損六七百人都有可能。
以及,不計其數的重型武器遭受了毀滅、繳獲,到頭來被反過來打擊自己。
這么多有生力量的損失,可能也不會是多好的情況。
因此,這兩種舉措,無論實施哪一個,可能都不存在著太大的差異。
思慮良久,林海向著主基地進行了心靈通訊:
“報告指揮官,我想要調用‘偵查掃描’‘偵察機’‘心靈控制感應’的使用權限,并且,把‘資金獎勵’這項協議,也一并套在北部城區當中。”
他決定在結合著戰術地圖與“偵察機”的情報,再作出最終打算——
先是派出了2代蘇軍雷達的“偵察機”。
一架噪音很大的老式戰機,便晃晃悠悠的駛向了北部地段。
順著高空往下俯瞰,能夠看到多數地段已經殘破不堪,一副極度衰敗的景象。
狹窄的通道、遍地的路障,以及坍塌大樓所堵塞的道路,都顯現出了復雜的路段狀況。
這種作戰環境,像極了2代的城區地圖——遍地都是高樓,處處都可能駐扎有敵軍士兵,樓房又將區域分割成了一處處狹小的通道,導致坦克無法集中。
在這里,龐大的軍團無法展開,如果貿然讓一大群士兵發起進攻,最終很可能會堵塞在盤根錯節的街道中。
并且,令人頭疼的是,敵軍似乎非常警惕,連防空人員都處于待命狀態。
偵察機還沒在空中飛行多久,就已經遭到了地面火力的攔截。
那是一種層層防空火炮形成的防空彈幕,從地面的四面八方涌向了空中的偵察機。
而偵察機由于機型太老、航行噪音較大、本身速度也不算快,沒過太久就被打得渾身彈孔,看起來狼狽極了。
結合著“郊區營地”曾經交付給“三團”二十架老式戰機的情況,很容易讓林海聯想到,此前“郊區營地”除了對于北部地段的守軍進行了炮擊支援,應該也對于他們進行了空中支援。
也因此,敵軍肯定是調集了一批防空部隊,隨時準備攔截空中的飛機——轟炸機是攔截的重點,而偵察機往往代表著攻勢的前兆,也是重中之重的攔截目標。
甚至,在偵察機逐漸深入敵方控制區后,對方的攔截火力,也變得越來越猛烈了。
除了多聯裝防空機槍、中口徑防空炮,到了敵軍較為深入的路段,甚至朝著偵察機發射了防空導彈。
導彈自地面發射,尾部冒著猛烈的火焰,以極快的速度朝著偵察機撞了過來。
偵察機仍舊以平常的速度進行駕駛,即使是面對著來襲的導彈,也沒有增大半分速度。
不知是駕駛員心大,還是老式飛機的最大速度也就這樣了,總之,飛機甚至沒有加速來設法進行規避。
一副飛行員在登機以前,喝了假酒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