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參拜祖師

“竹青山,竹青竹。”

楊墨仔細的咀嚼著著兩個富有文化氣息的名字。

看向兩人,才發(fā)現(xiàn)兩人雖然弄的臟兮兮的,但自身的氣質遠不是一般乞丐那樣的唯唯諾諾,竟然有一點淡淡的儒雅。

楊墨點了點頭,疑惑道:“名字不錯,你們是書香門第?”

小女孩說道:“先生明鑒,我們家在前朝時期,正是書香門第,只是在前朝末年,祖父牽扯在***之中,被判全家發(fā)配寧古塔。

祖父知道就此一去,一家人肯定活不下幾個人,最后在太白山地界買通了押送的獄卒,全家一起逃入山中。

直到后來前朝滅亡,才敢出來,只不過那時候已經家道中落,再也沒有了以前的威勢。”

小女孩說話之間,并沒有什么傷感。

或許是他出生的時候,已經家道中落,沒有那么深的感受。

楊墨暗自推算一番,此時距離民國建立已經十多年了,而兩乞丐家族落居太白山一帶是在前朝末年。

那時候前朝還沒滅亡。

按照他們身體的年齡計算,他們家族抵達太白山一帶的時候,他們兩個還沒出生呢。

小女孩竹青竹沒有一絲傷感,也能說得過去。

楊墨若有所思,問道:“那你們可都識字?”

“回先生,我跟哥哥并不識字。”小女孩回應一聲,接著解釋道。

“我跟哥哥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家道中落,長輩們都忙著開荒種地,沒有時間教我們,本來說等到地里收成好一點,就以耕讀傳家。

誰知這幾年連年大旱,天災人禍不斷,去年甚至顆粒無收,而今年又是滴雨未降,族中之人餓死無數(shù),我們也就散了。”

楊墨聽小女孩說話,不由得多看了兩眼。

小女孩雖然看著臟兮兮的一幅乞丐樣,但說話很有條理,不像沒讀過書的人。

小女孩說不識文斷字,但說話還是如此清楚,雖然有些奇怪,但稍微一想,也能解釋的通。

家道中落,但自家長輩還在,這些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圣賢書的熏陶,自身的欣慰習慣,即便身處逆境,那種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并沒有改變。

竹家兄妹在言傳身教之下,肯定有樣學樣,會被影響的。

這些雖然看不見,是在潛移默化之間形成了。

正應了那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韻存身,潤如細無聲。

這跟修道之人每日誦經讀醮是一個道理。

修道士每日早晚課誦讀經典,齋醮科儀,感悟其中道韻,皆在潛移默化之間。

時間長了,自然會出現(xiàn)一種道門修士的氣質。

猶如書生日夜誦讀圣賢書一樣,時間長了,自然會有一種書卷氣息,看著比普通人較為儒雅。

竹家兄妹雖然沒有讀書,但家中長輩皆讀過書。

為了生計,忙碌于開墾農田之中,但本身的氣質并沒有那么容易消失,早就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竹家兄妹雖不知圣賢書為何物,但卻因家中長輩讀過圣賢書,受到了這種熏陶。

這就是所謂的先輩余蔭。

楊墨心中暗道:“有此余蔭也好,也能省卻一些時間,免得我從從頭教起。”

“有儒門余蔭,雖然沒有讀書,但本身已經明白很多道理,以后只要稍加指點,就能領悟,也算一個優(yōu)點。”

楊墨心中暗暗點頭,看向小女孩說道:“既然到了這里,你們兄妹遇到了我,希望你們能盡快的走出這一段過往,開始新的生活。”

“畢竟,人還是要往前看的。”

“多謝先生,我明白。”小女孩竹青竹乖巧的站在一旁,小聲的說道。

楊墨微微頷首,交代她再等一會就可以吃飯了,就進入道堂之中。

楊墨進入道堂,站在祖師壇前,看著這一幅祖師畫像,先是上了香,然后慢慢的等著。

他沒有等多久,乞丐少年就敲門進來了。

看起來還是有些臟兮兮的,身體有些虛弱,但面貌清秀,看起來也沒有原本的邋遢。

一對招風耳依舊堅挺。

楊墨暗暗點頭,指著地上的蒲團道:“跪在這,雖然你現(xiàn)在處于考驗時期,但也算是記名弟子,還是可以拜一拜祖師爺?shù)摹!?

竹青山立即打起了精神,面向祖師爺,跪在了蒲團上。

正要跪拜下去,忽然神色一愣,發(fā)現(xiàn)上面供奉的祖師爺他竟然不認識,疑惑的看向楊墨,小聲道。

“先生。”

“怎么了?”楊墨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本來要拜下去的人,怎么就停了呢。

“先生,祖師爺是何名諱,我參拜的時候也好默念。”竹青山說話之間,一臉的尷尬,甚至還有些不好意思。

“你問這個干什么,祖師爺形象就是這樣,用心觀想就成,名諱你還沒有資格知道。”

楊墨頓時神色一怒,沒好氣的說道。

“好的先生,我明白了。”

竹青山點了點頭,神色有些尷尬,就對著祖師爺參拜下去。

楊墨看著正在拜祖師的竹青山,比剛才的竹青山還要尷尬。

竹青山想要知道祖師爺是誰,他還想知道呢。

祖師具體是誰,就連他師父也說不清楚。

只讓他看了一幅身穿道袍,背負一根不知道是不是寶劍的東西,一條褡褳掛在肩上,形象威嚴。

本來以為是一個擅長戰(zhàn)斗,或者劍仙一類的修行之人。

手上拿著先天相術特有的算籌,腰間掛著一個龜殼。

身上的褡褳用云篆天章寫著百寶囊三個字,從百寶囊開口之處看上去,露出各種各樣的法器。

說是法器,都是楊墨往自己祖師爺臉上貼金。

嚴格算起來,誰知道是什么玩意。

百寶囊中有許多瓶瓶罐罐,各種靈符,甚至連針頭線腦,各種畫冊都有。

若不是師父告訴他這都是祖師爺?shù)谋臼拢€以為這是哪來的行腳商,或者擺攤小販呢。

各種業(yè)務可真全面。

如此不倫不類,楊墨對照了歷史上的成仙之人,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與祖師爺形象符合的。

本以為不是神仙,但也可能是修士。

對照了歷代修士傳記,也沒有發(fā)現(xiàn)與之形象符合的人。

這哪里是修道之人,分明就是一個雜貨小販。

現(xiàn)在供奉的祖師畫像,是楊墨修改之后的形象。

后面的不知道是不是寶劍的法器,也改成了寶劍,身上的褡褳直接給去了。

身上掛著的亂七八糟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消失。

最后只留下一幅算籌。

現(xiàn)在竹青山看到的祖師爺畫像,就是一個身穿道袍,背負寶劍,手中拿著算籌的道人。

少了很多東西,但看起來還真像那么一回事,不像楊墨當初在師父那看到的那樣,像雜貨商人多過像一個道人。

經過他修改后,就更不知道祖師爺是誰了。

竹青山對著祖師像拜了三次,楊墨才讓其起身。

將三炷香遞給竹青山,說道:“給祖師爺上柱香,你現(xiàn)在看到的這些,叫法壇,而供奉的正是我們這一脈的法本,咱們這一脈并非完善的道法傳承,但也又法本,雖然法本的威力不如正統(tǒng)門派的道壇有威力,但該有的作用還是有的,雖然威力小了一點,但怎么說也是自己的東西,以后每天供養(yǎng),不可大意。”

“是,先生。”竹青山恭敬的接過楊墨遞過去的三炷香,眼睛一動,似有疑惑,發(fā)揚了求知的好習慣。

“請問先生,不知道法本作何解釋。”

接著看了一眼法壇,疑惑道:“我見壇上并沒有供奉書籍之類的東西,而且壇上并無藏東西的地方,您說的法本是壇上何物?”

“哈哈,我說的法本,并沒什么具體的東西,而是整個法壇,就是所謂的法本。”

楊墨搖頭失笑一聲說道。

“這是何意?”竹青山一臉的疑惑不解的看著面前的法壇,開口問道。

楊墨解釋道:“因為所修之道,源自于祖師,是法術的源頭,也是一脈傳承的根本。

很多人喜歡稱之為法本,意思為道法本始的意思。”

“法本,好多人乍一聽,還以為是一本書,記錄著道法的秘籍。

看似沒毛病,但其實理解錯了。”

“先賢傳道,從來都是口授心傳,不立文字,有怎么可能將道法書于紙上。

就是有此想法,但道法大多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想要寫在紙上,也不能說的清楚。

尋找載體記錄道法的也不是沒有。

其中一些沒有找到傳人的修行之人,或者還有緣分,但又不得不羽化登仙的修行者,他們?yōu)榱瞬皇棺约簜鞒袛嘟^,會將自身道法傳承錄入玉圭之中,并留有一絲神魂,放置在名山大川,等待有緣人。

當然,這些只是聽聞,我并沒有見過。”

接著看向竹青山,問道:“我這樣解釋你可聽得明白?”

竹青山悟性不差,若有所悟,就點頭道:“可不可以理解為一個修道之人的根本道法,有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意思。”

楊墨點頭道:“你理解的不錯,的確有這一層意思在里面。”

緊接著,楊墨指著法壇說道:“不但如此,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在其中。”

竹青山神色一動,立即躬身一禮:“還請先生解惑。”

楊墨點了點頭:“一般修道之人都會建立道堂,其中設置法壇,供奉祖師。

看似供奉的是先輩祖師,但其真實做用是輔助修行,供奉的祖師目的也不是供奉祖師一點香火,而是借用祖師的道韻。”

“各派祖師無不是得道成仙之輩,即便不是,也是有道高真,他們的道韻,就是我們借用的東西。

在壇前,不但有助于修煉,還能借助法壇降妖除魔,護持道場。

最重要的還是,沒有修煉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弟子,可以借助祖師法壇之力,以此來溝通天地神明,參悟大道法則,行法之時,可做到人神合一,這都是法本之功。”

竹青山聽的心馳神往,異彩連連,恨不得現(xiàn)在就嘗試一番。

于是開口問道:“那要怎么樣才能與祖師做到人神合一,通過祖師溝通天地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州市| 仁化县| 阿荣旗| 承德市| 慈利县| 前郭尔| 聂荣县| 江西省| 托克逊县| 河北区| 城固县| 太康县| 沅江市| 读书| 南部县| 建始县| 子长县| 晋中市| 横山县| 兖州市| 望谟县| 冀州市| 黄浦区| 黄陵县| 汨罗市| 巫山县| 隆子县| 凤台县| 横峰县| 交城县| 巢湖市| 平邑县| 双峰县| 屯留县| 都兰县| 弥勒县| 南陵县| 泾阳县| 婺源县| 库伦旗|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