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我與這本書的作者有過多次交流,尤其是在關于醫療健康的話題討論中,大家總是意猶未盡。恰逢《健康產業新展望》一書即將出版,我欣然為這本書作序。
當今世界,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3D打印、智慧可穿戴設備等新興技術不斷發展,健康產業的全新要素市場已悄然形成,健康產業已不再只是醫生和患者的關系,而是從主動和被動兩個層面分別向前、向后衍生,內涵和外延得到豐富,并形成龐大的產業集群。2019年4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健康產業統計分類(2019)》,為健康產業劃出了清晰邊界。
健康產業是指以醫療衛生和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為基礎,以維護、改善和促進人民群眾健康為目的,為社會公眾提供與健康直接或密切相關的產品(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集合。該定義將健康產業的范圍確定為醫療衛生服務,健康事務、健康環境管理與科研技術服務,健康人才教育與健康知識普及,健康促進服務,健康保障與金融服務,智慧健康技術服務,藥品及其他健康產品流通服務,其他與健康相關服務,醫藥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健康用品、器材與智能設備制造,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建設,中藥材種植、養殖和采集13個大類,1 000多個小類。同時對健康產業新業態進行了細致劃分,如“互聯網+健康服務平臺”指專門為居民健康生活服務提供第三方服務平臺的互聯網活動,包括互聯網健康服務和產品銷售平臺、互聯網健康旅游出行服務平臺等;健康大數據與云計算服務指健康數據處理與存儲、大數據處理、云存儲、云計算、云加工等服務;物聯網健康技術服務指面向健康行業所開展的物聯網咨詢、設計、建設、維護、管理等服務。
《健康產業新展望》做了一個很好的嘗試。該書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從新時期健康產業“重塑”的概念出發,引用了大量科學數據和文獻,借鑒了大量的前沿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觀點闡明了這一深奧的行業,并從市場角度透析了醫療健康產業的本質。從現象到本質,從科普到認知,讀者不僅可以從中掌握大量有意義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從觀念和認知上提升自我。該書對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近一段時期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但又不是簡單地復盤,而是追溯其內涵,客觀反映了當前健康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短板,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與建議,不僅透徹,而且易懂。
毫無疑問,醫療健康產業在朝著越來越深入的方向發展,但是它永遠不會背離“以人為本”“為人的健康和生命服務”的基本宗旨,這本書的初衷亦是如此,把醫療健康產業的知識普及給大眾,增加大眾對于健康和生命的理解與思考,這也是作者踐行“健康中國”的具體舉措。同時我相信,這對于中俄健康產業合作發展抑或是全世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薛楊,俄羅斯自然科學院(生物醫學學部)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