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有一輛輛的大卡車往教育局院里拉送著滿車的黃土。
別人并沒有留意這些運送的黃土究竟是有什么用。黃土地出的就是黃土,黃土也處處為黃土地上生存的人們所利用。
邊城的人壘院墻、奠地基、建房子、修畜舍……哪一樣能少得了黃土;就包括毛烏素的沙灘上,也是遮掩上一層厚厚的黃土,莊稼才會使著勁地往上竄。黃土地上生存的人兒,最終也是被黃土一口吞噬掉。
所以,邊城的人們并不稀罕黃土。很大程度上還對黃土有著深深的厭惡之感。
教育局拉運黃土干什么?此刻只有黃土自己知道。
不多久,邊城文化廣場的晨練老人議論說,那一車車黃土是在填充地下停車場。
"好端端的停車場為什么就被填了呢?”
這疑惑在邊城文化廣場上游蕩著,說什么的都有。
也罷,這廣場上少了"八卦",也就不是廣場了。
"造孽!"
劉慶和再清楚不過了,當初修建教育局時,自己還被抽調參與了一段時間的工程監理了呢。修建那地下車庫費了不少的工料,至少也花進去好幾十萬元呢。
花了那么多的錢建的地下停車場,又被花錢給填充了,劉慶和百思不得其間究竟是發生了什么!
當然,邊城縣文化廣場上那一幫退休了的老頭,他們卻有著自己的消息來源。
每天一大早,這些晨練的老頭們會準時聚集在文化廣場上。除了伸伸胳膊動動腿而外,最主要的就是互相交流邊城的風向動態,新聞軼事。
雖然他們退休了,卻比在職的時候消息更靈通,而且涉及的領域更廣泛了呢。
這些老頭都有自己不同的消息來源。有的來自于電視新聞,有的來自于兒女,有的來自親朋,有的來自酒友牌友,也有的來自曾經的下屬,等等,等等。總之,他們退休之后,耳朵倒成了最為敏捷的一個器官。他們也更樂于把自己聽到的消息進行共享。而且自己傳播的消息越能引起同伴們的關注,越覺得是自己退休生活中的一項最大的成就。
他們除了議論伊拉克、薩達姆而外,也議論亂收費、保健品,還議論隔壁老王、鄰里小張……但最近議論最多的就是拉進教育局院子里的那一車車黃土。
仿佛黃土倒成了黃金,讓這些渾身沾滿土屑的人們忽然間衷情了起來。
廣場上這些"位卑而不敢忘憂國"的老人們當然必須要當仁不讓地議論、感慨、聲討了。
眾老頭你一言他一語的,總歸就是有些想不通。為什么要將已經建得好好的地下停車庫填埋呢?這不是勞民傷財嗎?!
為了這些議論,幾個觀點并不是高度一致的老人甚至還吵嚷了起來。
有一個脾氣火爆的老人,說著說著臉色都變白了,原本聲若洪鐘忽然間氣若游絲,只見他嘴嚅囁著,就是說不出話了。
急得周圍的人瞬間都鴉雀無聲,圍著那個心臟不好差點背轉了氣的老頭噓寒問暖。
等他的呼吸平穩下來,又繼續著他們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