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長江中的漁獲

夏天,南方的江河成了游泳消暑的好去處。不怕水的弄潮兒開始到這些天然的“泳池”享受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的清涼,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盛夏季節,長江邊的漁船依然非常忙碌,江邊釣魚的釣客總是那么多。此時經常可以從釣客們的漁獲物中找到一些非常美 的原生小魚。這些小魚被捕獲后的命運通常是被人買去油炸或者煮來喂貓,甚為可惜。

現在長江邊最常見的小魚多是小鯽魚、小鯉魚和鲹鰷。漁獲物的單一其實也能證明現在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困境和壓力。除了這些,在江邊的漁獲物中有時也能發現船丁子、小黃顙、小鱖魚一類的小魚。

“船丁子”是江上漁民起的名字,它們的學名叫蛇,屬于鯉形目-鯉科- 亞科-蛇 屬。這魚體形不大,差不多10厘米的樣子,長得圓圓滾滾,頭大尾細,看上去就跟修船用的鐵釘差不多,所以漁民們給它們起了這么個名字。這些小家伙很喜歡圍著漁船快速游動,在船身上取食小蟲和刮食藻類。

黃顙魚

黃顙魚屬于鲇形目- -科魚類,四對長胡須、寬闊的大嘴搭配小小的眼睛,看上去很有喜感。幼年的黃顙魚,有著黃色的身體加上黑色的條紋,其實還是比較漂亮的。我曾經看到,有觀賞魚魚販子將滿滿一缸黃顙魚苗以觀賞魚的名義論尾賣到國外去。這些小家伙沒有鱗片,游動起來一扭一扭地一點也不迅捷,看上去很難在生存競爭異常激烈的長江存活下來似的。其實大自然為每個孩子都準備了讓它們得以生存、繁衍、發展的技能,并讓它們擁有足以自保的秘密武器。黃顙魚的武器就是它們的胸鰭和背鰭。這三根鰭肢的第一根棘條進化成了一根堅硬粗壯的骨刺,刺上布滿倒鉤,更厲害的是里面還有毒液。如果碰到獵食者想將它一口吞下,它就將幾根刺直立起來,獵食者馬上就能體會到如鯁在喉、上不得下不得的痛苦,再加上毒液帶來的劇烈的刺疼感,最終獵食者只能趕緊將它吐出來,逃之夭夭。不過這些本領對于人類而言并沒有什么效果,黃顙魚是中國人熱衷的美味之一。由于它們離開水的時候會發出“嘎嘎”的叫聲,因此在四川等地它也被稱為“黃鴨叫”。

武昌副沙鰍

每次洪峰抵達,江水上漲,江邊的那些高草被水淹沒,那些小型的魚兒就會聚集在這里生活。條紋 - 、大鰭 、副沙鰍一類的小型魚類就成為了釣客們的漁獲。

條紋 - 是一種很像黃顙魚的魚類,只是更加小巧,也沒有那些鋒利的骨刺。黃色的體色上有黑色縱紋,看上去很怪趣的樣子。

武昌副沙鰍是一種比較有趣的小魚,細長的身體布滿一條一條的斑馬紋,櫻桃小口邊長滿了短小的口須。這些小東西卻是非常惡劣的“小惡棍”,它們喜歡在其他魚類體表啃食魚鱗和黏液,讓其他魚類不勝其煩。

有時候沿著江河漫步,還可以看到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的捕魚工具——罾(zēng)。

武昌副沙鰍

罾,這種捕魚工具很早就出現了,已經有千余年的歷史。用十字形竹篙撐起一張方形大網,網底放上點誘餌,放下繩索將網沉在水中間,等到清晨或者黃昏時分,漁人們上前奮力拉起,這時網底就會蹦跳著各色的小魚小蝦。

如今中國江河魚類資源大都呈現下降趨勢。長江魚類資源枯竭的情況尤為嚴重。2013年曾經有單位在長江上游部分流域進行過魚類資源調查,并發布了長江魚類即將資源枯竭的預警。所以,請盡量保護我們身邊的河流吧,等哪一天河流里面真的沒有魚了,那時河流的水質、相關區域的植被、空氣等一定會變得更惡劣,那樣的環境也是我們人類無法生存的。

小貼士

,拉丁學名:Saurogobio dabryi,頭部呈四棱錐形,身體細長;黃顙魚,拉丁學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屬于鲇形目- -- 科-黃顙魚屬,大頭闊嘴,四對長須,身體黃綠黑相間無鱗;條紋 - ,拉丁學名:Leiocassis virgatus,屬于鲇形目- -- 科- - 屬,頗似黃顙魚,不過體形很小,也生長著粗壯棘刺的胸鰭;武昌副沙鰍,拉丁學名:Parabotia banarescui,屬于鯉形目-鰍科,修長條形,身體布滿黑色斑馬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天祝| 通化市| 昌宁县| 汉川市| 浠水县| 湖北省| 新干县| 咸宁市| 元江| 连平县| 扎鲁特旗| 和政县| 绥化市| 五河县| 都安| 乌兰县| 疏勒县| 砚山县| 会泽县| 新津县| 寿光市| 中西区| 罗平县| 桐城市| 新竹市| 九寨沟县| 安庆市| 舟山市| 丰城市| 临夏市| 赤壁市| 枣强县| 大兴区| 五华县| 循化| 印江| 巫溪县| 平舆县| 永济市|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