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斑蝶— — 斑鳳蝶
拉丁學名:Chilasa clytia (Linnaeus)
習 性:訪花,飛行緩慢,一年多代
分 布:華南、西南各省區,東南亞各國
每年春季4月,正是潺槁嫩葉飆長的時候,若是留心觀察,就有機會看到嫩葉正面有表面呈酥皮狀的圓球形黃色蝶卵。如果你能守候一下的話,就能見到附近會有像斑蝶一樣的蝴蝶正忙碌著在潺槁嫩葉上產卵,那基本上能斷定它就是斑鳳蝶了。
在斑鳳蝶活躍的季節中,成蟲的數量是非常多的,你會發現有的形態仿似青斑蝶,翅面布有輻射狀白條紋;有的則全身黑褐色,模擬紫斑蝶。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翅脈呈黑褐色,后翅外緣有一列黃斑。
如果你錯過觀察它的卵、成蟲的時機,那它的幼蟲是絕對值得一看的。大多數時候,你會發現幼蟲很乖,靜靜地待在葉片正面。最初,幼蟲的模樣也與其他常見的鳳蝶幼蟲近似,黑乎乎的似鳥糞狀。但當它長到末齡時,會變得非常張揚、有個性:全身從頭到尾長有兩列肉棘,體色由黑黃兩色混雜,體節處還有顯眼的紅色圓斑。這與它所處的綠色環境很不和諧,很多時候你一眼就能看出來了,盡管它一動不動地伏在葉片正面。但不明所以的人看見后往往會嚇得大叫起來。這樣地彰顯,往往起到了威懾的作用,使得天敵在發現它時猶豫不決,從而為它逃命爭取了時間——說白了就是一種嚇人的伎倆。但到了化蛹的時候,它又變得神秘兮兮起來,隱蔽在樹枝叢中。由于它吃的食物含油脂較多,化蛹之前會有拉稀糞的現象,所以你不必為它的健康擔心。而它化成的蛹無論是顏色還是形態都與所在的枝條相似。我就曾試過拿著一條掛有斑鳳蝶蛹的枯枝條給學生們看,學生們半晌都沒有發現端倪,反問我一條樹枝有什么好看的。
就是這種在荒郊野外常見的蝴蝶,在城市綠化公園中卻見不到它們,盡管公園中也有潺槁樹分布。其中的原因有幾個: 其一,城市公園中的潺槁樹數量非常有限;其二,雌蝶產卵和一齡幼蟲都需要極為鮮嫩的葉片,而市內的潺槁樹長期處于營養不良、被污染的狀態中;其三,不少蛹需要長達幾個月的休眠期,而城市長期以來形成的熱島效應也不符合它們理想的生存條件。
(劉廣)
觀察思考
跟不少蝶種一樣,斑鳳蝶成蟲也模擬成斑蝶的模樣,這對于它們來說有什么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