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作者名: 周群編著本章字數: 757字更新時間: 2021-08-24 14:47:12
鹿(lù)柴(zhài)①
空(kōng)山(shān)不(bú)見(jiàn)人(rén),但(dàn)聞(wén)人(rén)語(yǔ)響(xiǎng)。
返(fǎn)景(yǐng)②入(rù)深(shēn)林(lín),復(fù)③照(zhào)青(qīng)苔(tái)上(shàng)。
作者簡介 ZUOZHE JIANJIE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時期著名詩人。除了詩歌,王維的畫技也非常出眾,稱其“詩畫雙絕”毫不為過。因為其篤信佛教,也被人稱為“詩佛”。
注釋 ZHUSHI
①柴:是寨、砦的通假字,意為用木頭圍成的柵欄。②返景:同“返影”,指夕陽西下之時照在云彩上反射的光。③復:又、再度。
譯文 YIWEN
幽靜的山谷中連人影都看不見,卻能聽見有人說話的聲音。太陽已經西斜,云朵反射的余光照進深深的樹林,又照在樹林深處的青苔上。
賞析 SHANGXI
詩歌開頭平鋪直敘,描寫詩人剛剛進入山中不見一人的情況。但在第二句卻峰回路轉,聽到了人的聲音。是多么茂密的樹林,只能聽見說話的聲音,目之所及卻看不到任何人的身影?這兩句放在一起,營造出山中樹林層層疊疊、茂密幽深的感覺。
后兩句與前兩句的隱晦形成對比。夕陽的余暉灑在樹林里,照到青苔上,金色的陽光照在青苔上,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實際上,被照亮的恐怕只有青苔所在的部分,樹林的其他位置仍然幽暗,伴隨夕陽西下,只能愈加陰冷。
幽暗中透出的一縷光芒,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光與暗絲絲分明的美麗畫卷。特別是前兩句,只能聽見聲音,見不到人影的空山,更是將這種清幽、寧靜的感覺營造得淋漓盡致,用視覺與聽覺將讀者帶入自己體會到的獨特境界。
知識拓展 ZHISHI TUOZHAN
《鹿柴》一詩描寫的雖然是山林風光,頗有出塵、隱世之感,但實際上,“鹿柴”是王維在輞川購置的別墅中的一景。輞川別業是一處別致的天然園林,風景優美,充滿詩情畫意。王維就在此處,寫出了傳世的《輞川集》。
速背思維導圖 SU BEI SIWEI DAOT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