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牛場的一般隔離措施。除了做好牛場的規劃布局外,還應在牛場周圍設置隔離設施(如隔離墻或防疫溝),牛場大門口設置消毒室和車輛消毒池,生產區的每棟建筑物門前要有消毒池。欲進入牛場的人員、設備和用具要經過大門口消毒以后方可進入;引種時,要將牛隔離飼養,待觀察無病后方可大群飼養。
② 發病后的隔離措施。一是分群隔離飼養。當發生傳染病時,要立即仔細檢查所有的牛,根據牛的健康程度不同,可分為不同的牛群,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表3-4)。二是禁止人員和牛的流動。禁止牛、飼料、養牛的用具在場內和場外流動,禁止其他畜牧場、飼料間的工作人員的來往及場外人員來肉牛場參觀。三是緊急消毒。每天對環境、設備、用具消毒一次,并適當加大消毒液的用量,提高消毒的效果。當傳染病撲滅后,2周后沒有再發現病牛時,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消毒后才可以解除封鎖。
① 牛舍的防寒保暖。牛的抗寒能力較強,冬季外界氣溫過低會影響牛的增重、產乳和犢牛的成活率。所以,必須做好牛舍的防寒保暖工作。一是加強牛舍保溫設計。牛舍的保溫隔熱設計是維持牛舍適宜溫度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根據不同類型牛舍對溫度的要求來設計牛舍的屋頂和墻體,使其達到保溫要求。二是減少舍內熱量散失。如采取關閉門窗、掛草簾、堵縫洞等措施,減少牛舍熱量外散和冷空氣進入。三是增加外源熱量。在牛舍的陽面或整個室外牛舍搭設塑料大棚。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性,白天接受太陽能,夜間可在棚上面覆蓋草簾,降低熱能散失。對于犢牛舍,在必要時可以采暖。四是防止冷風吹襲牛體。舍內冷風可以來自墻、門、窗等的縫隙和進出氣口、糞溝的出糞口,局部風速可達4~5米/秒,使牛舍的局部溫度下降,影響牛的生產性能。冷風直吹牛體,增加牛體散熱,甚至引起牛的傷風感冒。冬季到來前,要檢修好牛舍,堵塞縫隙,在進出氣口加設擋板,在出糞口安裝插板,防止冷風對牛體的侵襲。
② 牛舍的防暑降溫。夏季的環境溫度高,牛舍溫度更高,牛容易發生嚴重的熱應激,輕者影響生長和生產,重者導致發病和死亡。因此,必須做好牛舍的防暑降溫工作。一是加強牛舍的隔熱設計。加強牛舍外圍護結構的隔熱設計,特別是屋頂的隔熱設計,可以有效地降低舍內溫度。二是環境綠化遮陽。在牛舍或運動場的南面和西面的一定距離處栽種高大的樹木(如樹冠較大的梧桐)或絲瓜、眉豆、葡萄、爬山虎等藤蔓植物,以遮擋陽光,減少牛舍的直接受熱。在牛舍頂部、窗戶的外面或運動場上拉遮光網,其遮光率可達70%,而且使用壽命達4~5年。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有效的降溫方法。三是墻面刷白。白色反光率很強,可將牛舍的頂部及南面、西面墻面等受到陽光直射的地方刷成白色,以減少牛舍的受熱度,增強光反射。可在牛舍的頂部鋪放反光膜,可降低舍溫2℃左右。四是蒸發降溫。牛舍內的溫度來自太陽輻射,舍頂是主要的受熱部位,因此,降低牛舍頂部熱能的傳遞是降低舍溫的有效措施。在牛舍的頂部安裝水管和噴淋系統;當舍內溫度過高時,可以用涼水在舍內進行噴灑、噴霧等。五是加強通風。密閉舍加強通風可以增加對流散熱,必要時可以安裝風機,進行機械通風。
② 當舍內濕度高時,采取如下措施來降低舍內濕度。一是加大換氣量。通風換氣可驅除舍內多余的水汽,引入干燥的新鮮空氣。二是提高舍內溫度。同樣的水汽含量,若溫度提高,相對濕度降低。特別是在冬季或犢牛舍,加大通風換氣量對舍內溫度影響大,可提高舍內溫度。
③ 防潮措施。保證牛舍干燥需要做好牛舍的防潮,除了選擇地勢高燥、排水好的場地外,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牛舍墻基設置防潮層,新建牛舍待干燥后使用。二是確保舍內排水系統暢通,及時清理糞尿、污水。三是盡量減少舍內用水。舍內用水量大,濕度容易提高。要防止飲水設備漏水,能夠在舍外洗刷的用具可以在舍外洗刷,或洗刷后的污水立即排到舍外,不要在舍內隨處拋灑。四是保持舍內較高的溫度,使舍內溫度經常處于露點以上。五是使用墊草或防潮劑(如生石灰、草木灰),及時更換污濁、潮濕的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