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科學選種和經濟雜交

1. 肉牛的選種方法

肉牛選擇的一般原則是選優去劣、優中選優。種公牛和種母牛的選擇是從品質優良的個體中精選出最優個體,即“優中選優”。而對種母牛進行大面積的普查鑒定、評定等級,同時及時淘汰等,則是“選優去劣”的過程。

【注意】

在肉牛選擇中,種公牛的選擇對牛群的改良起著關鍵作用。

對種公牛的選擇,首先是審查系譜,其次是審查公牛外貌表現及發育情況,最后還要根據種公牛的后裔測定成績,以斷定其遺傳性是否穩定。對種母牛的選擇則主要根據其本身的生產性能或與生產性能相關的一些性狀,還要參考其系譜、后裔及旁系的表現情況。

(1)系譜選擇 系譜記錄資料是比較牛的優劣的重要途徑。對小牛的選擇,要一并考察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性能成績,對提高選種的準確性有重要作用。選擇時要注意:一是重點考慮其父母的品質,父母品質的遺傳對后代影響最大,其次為祖父母,血統越遠,影響越小。系譜中母親的生產力大大超過全群平均數,父親經過后裔測定證明是優良的,這樣選留的種牛可成為良種牛。二是不可忽視其他祖先的影響。不可只重視父母的成績而忽視其他祖先的影響。后代有些個別性狀受隔代遺傳影響,會受祖父母的影響。三是注意遺傳的穩定性。如果各代祖先的性狀比較整齊,且有直線上升趨勢,這個系譜是較好的,選留的種牛較可靠。四是其他方面。對生產性能、外形等進行全面比較,同時注意有無近交和雜交、有無遺傳缺陷等。

(2)本身表現選擇(個體成績選擇) 當小牛長到1歲以上,就可以直接測量其某些經濟性狀,如1歲活重、肉牛育肥期增重效率等。而對于胴體性狀,則只能借助如超聲波測定儀等設備進行輔助測量,然后對不同個體做出比較。對遺傳力高的性狀,適宜采用這種選擇方法。本身選擇就是根據種牛個體本身和一種或若干種性狀的表型值判斷其種用價值,從而確定個體是否選留,該方法又稱性能測定和成績測驗。具體做法是:可以在環境一致并有準確記錄的條件下,與所有牛群的其他個體進行比較,或與所在牛群的平均水平比較。有時也可以與鑒定標準比較。

選擇肉用種公牛時,主要看其體形大小,全身結構是否勻稱,外形和毛色是否符合品種要求,雄性特征是否明顯,有無明顯的外貌缺陷,如公牛母相、四肢不強壯、肢勢不正、背線不平、頸線薄、胸狹腹垂及尖斜臀等。優質的種公牛生殖器官發育良好,睪丸大小正常且有彈性。凡是體形外貌有明顯缺陷的,或生殖器官畸形、睪丸大小不一等均不適合種用。肉用種公牛的外貌評分不得低于一級,核心種公牛要求特級。除外貌外,還要測量種公牛的體尺和體重,按照品種標準分別評出等級。另外,還需要檢查其精液質量。

(3)后裔測驗(成績或性能試驗) 后裔測驗是根據后裔各方面的表現來評定種公牛好壞的一種鑒定方法,這是最為可靠的選擇方法。具體方法是:將選出的種公牛與一定數量的母牛配種,對犢牛成績加以測定,從而評價使(試)用種牛品質的優劣。

2. 肉牛的經濟雜交方法

多用于生產性牛場,如黃牛改良、肉牛改良和奶牛的肉用生產。可以充分利用雜交優勢,獲得具有高度經濟利用價值的雜交后代,以增強商品肉牛數量,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較好的效益。

(1)二元雜交(兩品種固定雜交或簡單雜交) 即利用兩個不同品種(品系)的公牛、母牛進行固定不變的雜交,利用一代雜種的雜種優勢生產商品牛。這種雜交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雜種優勢率最高,缺點是不能充分利用繁殖性能方面的雜種優勢。通常以地方品種或培育品種為母本,只需引進一個外來品種做父本,數量不用太多,即可進行雜交。其雜交模式如圖1-1所示。

圖1-1 二元雜交模式

(2)三元雜交(三品種固定雜交) 是從兩品種雜交得到的雜種一代母牛中選留優良的個體,再與另一品種的公牛進行雜交,所生后代全部作為商品肉牛育肥。第一次雜交所用的公牛品種稱為第一父本,第二次雜交利用的公牛稱為第二父本或終端父本。由于這種雜交方式的母牛是一代雜種,具有一定的雜種優勢,再雜交可望得到更高的雜種優勢,所以三品種雜交的總雜種優勢要超過兩品種。其雜交模式如圖1-2所示。

圖1-2 三元雜交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深圳市| 谢通门县| 邢台市| 巩留县| 上蔡县| 灵丘县| 张家口市| 修文县| 顺义区| 遂川县| 古蔺县| 伊宁县| 兖州市| 宝清县| 博客| 安新县| 本溪| 上杭县| 文山县| 玉环县| 彭州市| 故城县| 武平县| 蒙自县| 北辰区| 清河县| 瓦房店市| 筠连县| 虹口区| 临高县| 轮台县| 巧家县| 乐至县| 隆回县| 平乡县| 华坪县| 新沂市| 敦煌市| 通许县| 郎溪县|